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中心城疏解背景下的小城镇功能转型研究
【6h】

北京中心城疏解背景下的小城镇功能转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我国大城市地区进入疏散化阶段的必然趋势

1.1.2 发达国家小城镇的先行经验与理论支撑

1.1.3 北京中心城疏解下小城镇功能亟待转型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小城镇功能结构与性质研究的文献综述

1.3.2 关于小城镇三类功能研究的文献综述

1.3.3 关于大都市区(大城市地区)疏散化对小城镇功能影响的文献综述

1.3.4 关于小城镇功能转型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1.3.5 关于北京小城镇功能研究的文献综述

1.3.6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论文框架结构

1.5.1 分析框架

1.5.2 论文结构

1.6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疏解背景下小城镇功能转型的理论框架

2.1 基本概念

2.1.1 大都市区、城市(都市)连绵区(带)、大城市地区

2.1.2 疏散化与疏解

2.1.3 小城镇

2.2 相关理论

2.2.1 中心—外围理论

2.2.2 网络化大都市理论

2.2.3 城乡一体化理论

2.2.4 多核心理论

2.3 大城市地区小城镇生存发展的内在机理

2.3.1 区位条件

2.3.2 自然与人文资源

2.3.3 农业经济的发展

2.3.4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布局调整

2.4 大城市地区疏散化

2.4.1 疏散(扩散)的经济学解释

2.4.2 城市发展阶段与疏散化

2.4.3 疏散化与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2.5 大城市地区各类组成单元的功能

2.5.1 城市功能

2.5.2 郊区功能

2.5.3 小城镇功能

2.6 小城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

2.6.1 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小城镇的功能变化

2.6.2 我国大城市地区小城镇的功能变化

2.7 大城市地区各类空间单元在疏解过程中的功能比较

2.7.1 小城镇以外的各类空间单元在疏解过程中的功能

2.7.2 我国小城镇与新城在中心城疏解中的作用比较

2.8 小结

第3章 北京小城镇功能演变的轨迹

3.1.2 初步发展阶段小城镇的功能

3.2 乡镇企业衰败与调整阶段(奠定城乡产业一体化阶段)(1996年—1999年)

3.2.1 乡镇企业衰败及对小城镇功能影响

3.2.2 积极调整与小城镇功能变化

3.3 小城镇重点发展阶段(2000年—2013年)

3.3.1 重点镇(中心镇)设立过程与行政区划调整

3.3.2 重点发展阶段小城镇的功能

3.4 小城镇功能转型阶段(2014年—至今)

3.4.1 城市功能疏解阶段

3.4.2 疏解背景下的小城镇功能转型

3.5 小结

第4章 北京小城镇功能现状的评价

4.1 小城镇的研究范围

4.2 小城镇经济功能现状评价

4.2.1 经济功能的构成

4.2.2 各小城镇与中心城经济联系程度

4.3 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功能现状评价

4.3.1 各类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评价

4.3.2 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综合评价

4.4 小城镇人口集聚功能现状评价

4.4.1 人口空间分布现状

4.4.2 本地人口的集聚水平

4.4.3 承载非京籍外来人口状况

4.4.4 人口净迁出

4.5 小城镇功能的空间分布差异分析

4.5.1 研究方法

4.5.2 实证分析

4.6 小城镇功能的现状问题分析

4.6.1 经济功能现状问题

4.6.2 公共产品供给功能现状问题

4.6.3 人口集聚功能现状问题

4.7 小结

第5章 影响小城镇城市功能不足的原因分析

5.1 认识导向的原因

5.1.1 中心一外围关系的认识

5.1.2 城市功能载体的认识

5.1.3 “城市”与“乡村”概念的认识

5.2 功能定位的原因

5.3 体制机制的原因

5.3.1 非均衡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5.3.2 规划缺失和缺乏科学性

5.3.3 管理体制弱化

5.3.4 土地管理机制制约

5.3.5 户籍管理制度僵化

5.4 空间格局的原因

5.4.1 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偏重于重点建设

5.4.2 空间重心偏重行政中心(镇区)

5.5 利益因素

5.5.1 小城镇政府追求短期政绩利益

5.5.2 基于土地的利益驱动

5.6 历史遗留的原因

5.6.1 规制性屏障

5.6.2 农村地区产权制度滞后

5.6.3 过往政策的历史负担

5.7 小结

第6章 北京小城镇功能转型分析

6.1 国外大都市区小城镇的发展与启示

6.1.1 伦敦都市区小城镇

6.1.2 法兰克福/菜茵—美茵都市区小城镇

6.1.3 发展经验与对北京小城镇功能转型的启示

6.2 北京小城镇功能转型的机遇与趋势

6.2.1 国家战略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难得的机遇

6.2.2 发达地区郊区化的客观趋势

6.3 小城镇功能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6.3.1 离心扩散为主阶段的到来

6.3.2 具备功能转型的基础

6.3.3 具备功能转型的空间和潜力

6.3.4 具有功能转型的比较优势

6.4 小城镇功能转型的方向

6.5小城镇功能转型的模式选择

6.5.1 政府设计模式

6.5.2 市场自发形成模式

6.6 小城镇功能转型的路径分析

6.6.1 从偏重重点小城镇建设转向小城镇普惠建设

6.6.2 科学规划设计小城镇

6.6.3 优化小城镇空间格局

6.6.4 转变治理方式

6.6.5 加强小城镇功能转型的用地保障

6.7 小结

第7章 小城镇功能转型的建议

7.1 提升小城镇经济功能

7.1.1 培育各类主导产业型小城镇

7.1.2 提升不同地区小城镇产业功能

7.1.3 促进小城镇与不同层级空间单元的产业配套与协作

7.1.4 发挥小城镇产业项目、基础设施、住房建设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

7.2 提升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功能

7.2.1 优化对居住布局产生重要影响的公共产品配置

7.2.2 完善相关公共产品配置

7.2.3 加大公共产品供给规模

7.2.4 形成公共产品供给的资本支持机制

7.3 提升小城镇人口承载功能

7.3.1 整体提升人口承载水平

7.3.2 分类布局村庄人口

7.3.3 处理好“居—业”之间的关系

7.4 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这是国家层面对如何解决北京中心城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做出的顶层设计。疏解非首都功能虽然是针对首都城市提出的特定要求,但就破解中心城功能过于集聚的问题而言对于我国大城市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大城市地区疏解中心城功能的现实来看,对于承接地的选择大多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或城市群,小城镇却很少被纳入视野,即便是部分发达地区意识到小城镇在疏解中的作用,也缺少理论上的证明作解释。本文的研究,旨在揭示小城镇在中心城功能疏解中的作用,为大城市地区疏散化阶段小城镇功能转型进行探索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本研究表明,小城镇之所以尚未发挥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作用的深层原因,首先在于从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对小城镇功能的理解过于偏向聚集农村人口和农村产业,忽视了其面向城市的功能;在此前提下,对小城镇承接城市各类功能的建设缺少必要的支持,从而导致各项服务功能落后于中心城和新城地区,缺少承接城市功能的必备条件。其次,在现行体制下,小城镇处于城乡行政管理体系的基层,在各类资源要素配置过于向上级集中的格局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且这些资源要素在小城镇内部的配置又过于向政府所在地的“镇区”集中,更加深了镇一村之间的差距。 为了使小城镇在承担中心城疏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提出并实证了如何实现小城镇的功能转型。本文首先搭建了小城镇功能转型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应用研究中,从北京小城镇功能演变的轨迹入手,厘清不同阶段的历史脉络。以117个独立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空间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定量研究评价分析了小城镇经济功能、公共产品供给功能、人口集聚功能的现状及空间分布的差异性。从上述研究中,得出117个独立小城镇城市功能不足、功能空间分布非均衡的结论,并从认识导向、功能定位、体制机制、空间格局、利益因素、历史遗留六个方面探讨了问题的成因。以更好发挥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作用为目标,对北京小城镇功能转型进行了探索。在进行功能转型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对功能转型的方向、功能转型的模式、功能转型的路径进行了细化分析。最后,以解决现状问题为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城镇功能转型的建议。 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不同发展阶段下小城镇的功能会有所不同。作为大城市地区城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城镇应具备一般的城市功能,在功能类型上主要有经济功能、公共产品供给功能、人口集聚功能。在中心城疏解过程中,小城镇应发挥承接疏解功能的作用。北京远郊117个独立小城镇城市功能不足,功能空间分布非均衡。小城镇具备功能转型的基础和条件,在功能转型模式的选择上要对市场自发形成模式给予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