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阶段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
【6h】

高中阶段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摘要(Summary)

内容摘要

引言

一、目前创新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及其不足

(一)科研主要限于心理学的范围,“本土化”程度远远不够

(二)对创新素质的认识局限于某一要素,培养途径缺乏系统性

(三)思想品德教育在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创新素质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

(二)创新素质概念的构成要素

1、创新活动的品德前提

2、创新活动的(动机和兴趣等)

3、创新性思维

4、创造性学习

5、创造性实践

三、高中阶段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对高中阶段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二)品德培养的误区

(三)现行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评价方式的弊端

(四)关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活动

四、整体构建高中阶段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建设创造性的校园环境

1、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2、提高学校领导的创新意识

(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创新素质的培养

1、思想品德教育与创新素质培养

2、高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创新素质促进作用的可行性探索

(三)把握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创新素质的培养

1、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2、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一般趋势

3、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五、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该研究首先分析创新素质概念的界定,以及搞汪楚它的构成要素.从整个创新活动过程来看,创新素质是由创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多项特质整合所构成.高中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活动具有自身特点,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素质应整体构建其培养途径.首先,应创设创造性的校园环境,其次,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创新素质的培养.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学风教育、人生观的教育以及劳动教育对高中生的创新素质影响最大;在教育方法上我们以心理辅导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联系自身实际的品德教育,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大力推行典型示范、自我批评、情感陶冶等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再次,根据高中生的生和心理的特点还应该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改革课堂教学,开展创新教学;(2)改革教育效果的评价方式,包括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和对教师工作效果的评价方式等.

著录项

  • 作者

    全健;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倪志安;
  • 年度 200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关键词

    高中学生; 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