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背包旅游行为意向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
【6h】

大学生背包旅游行为意向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背包旅游在我国升温

1.1.2相关理论研究薄弱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分析

1.2.2实证分析

1.2.3模型分析

1.3研究意义和目的

1.3.1研究意义

1.3.2研究目的

1.4研究思路

1.5相关概念界定

1.5.1大学生

1.5.2背包旅游和背包旅游者

1.5.3行为意向

第2章文献综述

2.1背包旅游的相关研究

2.1.1背包旅游的内涵

2.1.2背包旅游者的动机

2.1.3其他角度的研究

2.1.4国内研究现状

2.1.5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2.2国内大学生旅游者研究

第3章相关理论

3.1计划行为理论

3.1.1计划行为理论的提出

3.1.2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

3.1.3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3.2人格特质理论

3.2.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3.2.2卡特尔的特质因素理论

3.2.3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3.2.4五因素模型(FFM)

3.2.5人格特质与旅游决策和行为

3.3旅游动机理论

3.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3.2推-拉理论

3.3.3逃-寻二分法

3.3.4其他的旅游动机研究

第4章大学生背包旅游行为研究设计

4.1研究假设

4.2构建大学生背包旅游行为意向模型

4.3问卷设计

4.4潜变量和观测变量设置

4.5问卷调查

4.6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4.6.1探索性因素分析

4.6.2验证性因素分析

第5章分析与结果

5.1调查者特征

5.2探索性因素分析

5.2.1信度分析

5.2.2因子分析

5.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1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

5.3.2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5.3.3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分析

第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结论和启示

6.1.1研究结论

6.1.2研究结论对大学生背包旅游的启示

6.2创新与展望

6.2.1研究创新

6.2.2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作为一种自由的自助旅行方式,背包旅游为当今年轻人所钟爱,但是无论是学界、业界还是政府对其关注却很少。由于决策过程的复杂性,人们对背包旅游的决策并未进行过深入研究。本文着力于通过使用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核心构架(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并附加人格特质和过去行为两个变量,检验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背包旅游行为意向的应用。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行为意向和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人格、过去行为这五个预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样本主要来自北京的295名大学生,样本数据与模型拟合度良好。 通过变量间标准化路径系数可知,大学生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人格特质和过去行为对背包旅游行为意向有直接影响。过去行为还作用于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行为信念和规范信念分别对态度和主观规范有直接影响。控制信念对感知行为控制影响不显著。文章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