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召开年: 2015
  • 召开地: 兰州
  • 会议文集: 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出版时间: 2015-08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4/7>
128条结果
  • 摘要:直肠前突和直肠内脱垂是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ODS,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常见病因.STARR(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是近年来国际上治疗ODS的最常用术式.由于常规STARR手术存在需要使用2把PPH吻合器、操作较复杂、学习曲线长、切除组织容积有限等不足,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一种更为安全、快捷、有效地切除更多直肠组织的STARR改良技术.Naldini G等报道了一种外径36mm、吻合腔容积>35cm3、钉高4.2mm、具备4个可视开窗的圆形吻合器.最近一项多中心的研究初步报道了运用这种吻合器治疗ODS和脱垂痔的良好疗效,并将该技术命名为TST STARR+.自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运用TST STARR+治疗ODS 100例.
    • 作者:杨向东,陈小朝,赵明,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溃疡性结直肠炎(u lcerative co 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发生在结直肠黏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以弥漫性、浅表性结直肠溃疡为主要病理改变,左半结肠受累多见,但可累及全结肠和直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提示,UC的发病率在国内外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此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尽管近年来在遗传学、免疫学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UC发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遗传、过敏及神经因素有关.对于药物不能彻底治愈,或癌变风险较大的UC,需要尽早通过外科手术彻底冶愈。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因延误手术时机引起的病情复杂化。特别是对于久治不愈,病情顽固的青少年患者,症状不重但病程较长、病理改变严重的老年患者,及时实施手术治疗,对预防癌变有重要意义。
    • 作者:刘梦竹,王爱华,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目的:rn 通过芪杞固本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原理,为以后临床上更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参考意见.rn 方法:rn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及住院部2014年3月至7月的病情不同程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名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患者中药芪杞固本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柳氮磺嘧啶治疗.20天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减轻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方面的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依据上述指标来评定芪杞固本汤在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rn 结果:rn 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芪杞固本汤在改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方面(P<0.05)疗效优于柳氮磺嘧啶组.芪杞固本汤组与对照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的治疗效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芪杞固本汤组比柳氮磺嘧啶组所引发的皮疹、胃肠道反应等等,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基本无毒副作用.rn 结论:rn 芪杞固本汤和柳氮磺嘧啶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都有一定的疗效,其中芪杞固本汤疗效更佳显著,且服药后基本无不良反应,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作者:杨向东,袁学刚,张昱,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慢性顽固性便秘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与情感/心境障碍的相关性已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与认同,然而无论是内科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笔者从中医角度出发,阐述、探讨瘀血、痰湿在便秘与情感/心境障碍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用药诸方面的相关性,强调打断二者恶性循环的重要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 作者:黄乃健,史学文,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近年来,有关直肠脱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病名应用不规范,有人把直肠内脱垂分为直肠全层内脱垂和直肠黏膜内套叠等,这将会对后学者产生误解.为使直肠脱垂的临床研究不受到影响,作者根据临床经验结合原著《中国肛肠病学》的相关内容和作者等近年进行的直肠脱垂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动物模型的建立以探索腹泻是引起小儿直肠脱垂的重要原因。而便秘也可引起直肠脱垂,只是较少见。解剖学因素也可促成直肠脱垂,肠管首次脱垂后在以后每次脱垂程序中为直接的促脱垂因素。分析直肠脱垂的病理诊断方法,研究直肠全层脱垂与直肠黏膜脱垂,与直肠内脱垂的与便秘,以及发病的年龄特点的相关性,指出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较多,对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国外多采用手术疗法。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对明矾液注射治疗直肠脱垂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药液制备,注射方法,操作注意点,注射前后处理等方面。除此还需采用其他措施,进行综合治疗,根据患者不同体质配合服药,调理大便勿使便秘或腹泻,局部热敷,经常进行缩肛等辅助运动,必要时针刺缩肛或手术紧缩肛门括约肌,如仍有黏膜外翻肛口,可做黏膜结扎等。为此建议,不再实行开腹肠管固定、肠管切除或其他复杂的腹部和会阴部手术。
  • 摘要:肛裂作为一种肛肠科常见病,其诊治理论早已被熟知,一方面,在原有理念和经验基础上,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学者进行进一步研究、认知,另一方面,我国传统中医的特色诊疗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肛裂的治疗主要分为一般保守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肛裂在非手术治疗阶段,可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断理念和方法,辨证施治,缓解或解除症状,此阶段无效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 作者:杨增强,高峰,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目的:总结肛源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体会,并对其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对近8月诊治的5例肛源性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行扩创引流术、探查术,总结其诊治体会.结果:5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坏死性筋膜炎的手术扩创彻底、术后充分引流至关重要,并注重初期诊断及综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 摘要:目的:探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Mile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生活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肛手术治疗能够显著缩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rn 探讨经骶尾后入路切除加横结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中的应用.rn 方法:rn 对16例曾行低位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的直肠癌患者应用经骶尾入路局部切除术加横结肠造口治疗,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7岁-78岁.肛门指检16例患者复发肿瘤均有一定的活动度,并且均位于第4骶椎平面以下.手术首先取折刀位,围绕肛门作椭圆形切口,向上于尾骨尖处再沿后正中线向上直行至第3-4骶椎水平.前后分别于Denonvilliers筋膜层前面、骶前筋膜前侧向头侧游离,两侧于距直肠壁外侧约1cm-2cm(距肿瘤≥icm)水平呈头尾方向纵形柱状切除.于超肿瘤上界2cm-4cm处切断并关闭乙状结肠残端.关闭骶尾部切口后,将患者改为平卧位并行横结肠双腔造口.rn 结果:rn 手术时间1h-2.5h,手术出血30ml-250ml.无手术死亡,无骶前静脉损伤后大出血发生.术后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消失.骶尾部伤口局部感染2例;尿潴留1例.随访3m-60,术后2年生存率62.50%(10/16),再次局部复发率31.25%(5/16).rn 结论:rn 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加横结肠造口对部分直肠癌低位吻合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摘要:目的:rn 研究Src蛋白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特征,并分析Src的表达水平与肝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Src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rn 方法:rn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伴有或不伴有肝转移组织中Src的表达情况;卡方检验分析来比较大肠癌组织的临床病理特点和Src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 and Cox分析评估Src对临床预后的影响.rn 结果:rn 与邻近正常组织相比,Src表达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 0.001).此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Src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在肿瘤肝转移组织中(P< 0.001).Src蛋白的表达与性别(P<0.01),肿瘤位置(P<0.05),肝转移(P< 0.001),临床分期(P< 0.001),肿瘤侵犯(P<0.01),肿瘤种植(P<0.05)有明显的相关性.Src蛋白的高表达与较短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有关联.多变量分析显示,Src高表达对总体生存时间(HR风险比2.436; 95%的置信区间,1.575——3.184;P<0.001)和无病生存时间(HR风险比3.420; 95%的置信区间,1.794——5.183;P<0.001)具有独立预后的影响.rn 结论:rn 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Src表达与CRC肿瘤肝转移和生存率降低有关联.因此,Src蛋白表达的评价可以为结直肠肝转移的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Src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或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新靶点.
    • 作者:蔡斌,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目的:rn 运用本院科研课题药物消坠灵中药灌肠剂对PPH术后肛门坠胀等后遗症的病人进行保留灌肠,通过电子肛门镜检查对比,对PPH术后肛门微观结构改变进行系统临床观察.发现消坠灵活血化瘀诸药灌肠能显著改善PPH等肛肠手术术后吻合口局部结构改变、炎性增生等损伤造成的肛门坠胀、排便紊乱等症状.rn 方法:rn 利用消坠灵科研课题所选的肛门坠胀患者120例,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对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肛门镜检查,收取检查影像学资料,参照患者症状缓解和局部微观改善情况进行分析.rn 结果:rn 治疗组吻合口及周围直肠肛管组织在形态学、症状学改变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rn 结论:rn 局部运用软坚散结药物能加快肛肠外科局部组织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大大缩短肛肠术后症状消退时间.
  •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小针刀内括约肌侧切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肛肠科住院的陈旧性肛裂患者50例,随机分成25例小针刀内括约肌侧切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组和25例开放式内括约肌侧切术结合高锰酸钾熏洗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显效率相当,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内括约肌侧切术结合中药熏洗这种微创外科手术结合传统中药熏洗在治疗陈旧性肛裂患者的疗效优于开放式内括约肌侧切术结合高锰酸钾熏洗.
    • 作者:赵春选,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荆芥熏洗剂加静滴七叶皂苷钠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确诊的200例血栓性外痔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用复方荆芥熏洗剂熏洗加静滴七叶皂苷钠,对照组(100例)应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常规治疗,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用复方荆芥熏洗加静滴七叶皂苷钠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 作者:杜小莉,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目的:总结内痔注射术或结扎术后大出血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3年采用自创方法(用纱布块向肠腔近端推送临时阻断肠腔和将血凝块、粪便推向近端达到快速使视野干净、清晰目的,同时用1:4消痔灵与生理盐水液于出血点上方行粘膜下注射形成一直径约2cm球状隆起达到即刻压迫止血的目的)治疗的内痔注射术或结扎术后大出血67例病例.结果:67例患者大出血情况全部得到即刻控制.观察15~25天,无1例再出血发生.结论:该方法处理内痔注射术或结扎术后大出血安全、有效、及时,使棘手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大大提高了处理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或同行借鉴.
    • 作者:李艳羽,李强,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术后出血是痔术后发生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血量大,后果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引起肛肠科术后出血的原因很多,比如内痔结扎手术时因结扎线不紧而术后松散脱落;或痔核残端过短引起结扎线滑脱;或硬化剂注射时浓度过高位置过深,痔核脱落时损伤肌层较大血管而出血;或PPH手术后吻合钉脱落时引起的出血;或吻合口局部感染而引发的感染性出血;或血友病患者不慎手术后缓慢渗血等。而血友病可分为三种:凝血因子第Ⅷ因子缺乏的血友病甲型,凝血因子第Ⅸ因子缺乏的血友病乙型,凝血因子第Ⅺ因子缺乏的血友病丙型。目前术前的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中常常只含有PT,APTI等凝血检查,并不包含对所有凝血因子的检测,故在临床上常常造成漏诊,多在术后长期不明原因出血后才引起重视。故术前手术医师排除血液疾病就显得非常必要。临床上常会遇到手术后出血的患者,分辨患者出血的原因在选择止血方案上显得极为重要。当考虑凝血因子缺乏时,应分辨出是先天性或是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对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应予以替代疗法,如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对于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应治疗原发因素,如补充维生素K或治疗原发疾病,同时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支持治疗。另外,静脉输入6-氨基己酸抑制纤溶系统,达到止血的目的。
  • 摘要:目的:rn 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伴发肛瘘的一般特点、临床特征、化疗前后的手术时机及患者的预后.rn 方法:rn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L伴发肛瘘患者(42例)的临床特点、诊断资料、治疗方法、化疗前后的手术时机及预后随访资料.rn 结果:rn 先手术后化疗组与先化疗后手术组在年龄(t=0.582,p=0.143)、性别(x2 =0.259,p=0.611)、民族(x2=0.000,p=1.000)等一般特点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肛周疼痛(x2 =0.467,p=0.495)、肛周异常分泌物(x2 =0.224,p=0.636)、肛周硬结(x2=0.259,p=0.611)、发热(x2 =0.727,p=0.394)等复杂的临床特征上也无统计学意义.42例患者经肛门专科检查检出率为73.8%,结合高频彩超检出率为83.3%,对其中7例未检出者行MRI检查,检出率100%;先手术后化疗者占35.7%,先化疗后手术者占64.3%.两组比较,术后1d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较后者减少明显(x2 =8.077,p=0.00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x2 =0.17,p=0.895)、住院时间(t=0.531,p=0.927)、瘘管愈合时间(t=0.479,p=0.451;t=0.333,p=0.251)两者间均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rn AL伴发肛瘘患者临床特征较复杂,化疗前后的手术时机选择与患者预后有着一定的关系,先化疗后手术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摘要:目的:rn 比较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与生物反馈两种疗法干预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差异.rn 方法:rn 将46例诊断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24名,生物反馈组22名,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给予肛门直肠生物反馈训练同时,辅以腹式呼吸训练,生物反馈组仅做肛门直肠生物反馈训练.训练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及对治疗满意度的不同.rn 结果:rn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Knowles-Eccersley-Scott (KESS)评分降低,VAS疗效满意度评分增加,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组在排便不尽感及排便时间上与单纯生物反馈组比较,差异显著.rn 结论:rn 腹式呼吸联合生物反馈与单纯生物反馈训练相比对改善功能性排便障碍疗效更明显.
    • 作者:贺平,任叔阳,
    • 会议名称: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
    • 2015年
    摘要:祖国医学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便秘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长期性便秘我们通常称之为慢性便秘,病史一般在1年以上,国内发生率为4%~6%,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达15%~20%,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种社会、工作、生活、学习、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的形成,慢性便秘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其发生人群逐年增多,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其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慢性便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慢性便秘仍然得不到有效地治疗,而中医的治疗方面主要存在病因不明。,辫证不清,治疗不对证,中医治疗手段陈旧,不被大众所接受,中医治疗项目收费较低,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提出应强调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分阶段综合治疗,中医应用贯彻始终,强调中医“整体观”思想和“辫证论治”思想,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强调“情志调节”,进行精神心理干预,强调终生调治。
  • 摘要:目的:rn 探讨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8 (Aquaporin-4、Aquaporin-8)表达的影响.rn 方法:rn 将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TNBS法制备UC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药物干预,持续干预3周后取各组大鼠结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中AQP4及AQP8表达的含量.rn 结果:rn 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AQP4、AQP8阳性表达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其阳性细胞的数目及平均光密度值皆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结肠黏膜AQP4、AQP8阳性表达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大鼠结肠黏膜AQP4、AQP8表达量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rn 复方芩柏颗粒剂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AQP4和AQP8的表达,推测其可能通过上调结肠黏膜AQP4和AQP8的表达来发挥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rn 研究K-ras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不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rn 方法:rn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原发灶组织100例、转移淋巴结组织64例、远处转移灶13例、腺瘤组织19例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rn 结果:rn 结直肠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组织、远处转移灶、腺瘤组织的K-ras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92.2%、92.3%、89.5%;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9%、30.5%、33.3%、17.6%.主要突变基因第12编码子34位G>T,G>A,G>C,35位G>A,G>T,G>C;第13编码子37位G>C,38位G>A等8种基因发生突变.rn 结论:rn 结直肠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组织、远处转移灶的K-ras基因突变率基本一致,而腺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率明显低于原发灶、转移淋巴结组织、远处转移灶组织.K-ras基因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对结直肠癌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