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首都公众与专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的分析思考

首都公众与专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的分析思考

摘要

经过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服务的实践锻炼,北京市公众与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高,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逐步建立,满足社会与公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是气象服务的使命与追求,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北京市公众与专业气象服务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分析了气象服务发展形势与需求,通过寻找差距与不足提出发展完善的思路与意见。成绩回顾:公众服务不断满足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手段(9家电台、电视、声讯电话“12121”和“96221221”、手机短信(208万用户)、互联网(新浪、搜狐等十几个)、预警塔(20个)、显示屏(50块)、5万多公交移动显示终端等多种媒体和方式向全市发布气象信息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专业专项服务“深、广、细、专”全面发展,逐步建立起面向交通、电力、市容市政管理(燃气、供热、环卫、防汛等管理部门)、水务、旅游、医疗卫生、建筑等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和信息发送系统,实现对各类专业用户的精细化服务,满足各类行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突发天气进行滚动跟踪式服务,为用户严把天气关,紧密结合市排水集团需求开发并推出针对城六区的强降水预警、最大积水深度、区域化内涝风险指数等预报服务产品;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常态化高位运行,各重大活动期间生活气象指数服务、城市运行保障服务及具有专业特色的保障服务已在重大活动中常态化;不断加强气象服务技术支撑,建立快速准确向专业用户和公众分发服务产品的气象服务平台、北京城市供暖节能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道面温度、最高安全车速、积雪深度等道面状况预报的制作发布的城市交通气象服务系统、集成生活气象指数业务系统、、华北区域产品共享平台等;建立具有大城市特色的气象服务,积极与交通部门合作形成精细化交通气象服务服务合力,形成与市交管局和市路政局共71个道面自动监测站组成的北京交通气象监测网,实现了道路气象实时监测信息共享。京津冀气象部门联合研发建立了基于WebGIS北京地区道路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自主开发预报达到逐小时滚动、实况达到每5分钟,涵盖北京各环线、高速公路、国道和重要交通枢纽(集散地)的精细化城市交通气象服务产品,市专业气象台在国内率先制作提供了道面温度、最高安全车速、积雪深度等道面状况预报。全方位开展决策、百姓出行和重大活动等全方位交通气象服务模式。建立与政府专题会商、部门联动的供暖服务模式,形成针对政府、社会公众、大型供暖企业、精细化小区全方位服务体系和预报技术方法。逐步建立历史名胜、著名风景点、郊区(生态、文化、乡村、科技、健康)旅游、沟域综合游特色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北京专业气象台现已开展心脑血管、消化道、呼吸道、儿童感冒等多种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医疗安全气象服务体系。在新形势下气象服务发展必须以需求为牵引,加快服务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作为在国际、国内有着重要影响的超大城市需进一步加强更“准”、更“早”、更“广”(多要素)、更“有效”(针对性)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在旅游、节能减排及公众服务中需加强部门间合作、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产品开发与发布手段的研究与应用。针对气象服务在业务支撑能力、气象信息发布能力、气象服务运行机制三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指出需进一步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和完善运行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