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关于气象科普实现社会化的一些思考

关于气象科普实现社会化的一些思考

摘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对公众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无疑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党和各级政府也越来越强调公众在科普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本文通过分析气象气象科普的必要性指出加大气象科普社会化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探索气象科普社会化是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客观需要。文章分别从气象科普人才的社会化,宣传阵地的社会化,资源、手段、形式的多样化和广泛化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手段与构想。文中指出,建设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科普人才队伍,是做好科普工作的关键,要通过科普技巧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发挥部门内部专家业务人员科普作用,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专家人员创建科普智力库;要继续巩固学校、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科普宣传阵地,更要大力发展网络、媒体等新兴阵地;要整合社会力量共享科普资源,根据受众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如建立校园气象站、科普志愿者进乡入户、邀请社会公众走进气象局等活动,开发形式新颖的科普展品,如书籍、网络论坛、媒体热点、动漫、游戏、电影、电视植入广告等。结论指出:气象科普社会化需要我们跟上时代的发展,把科普的生产者、传播者、经营者以及广大受众都纳入到社会化的大环境下。气象科普社会化就是有效沟通社会全民与气象部门之间的纽带,只有公众更加主动地、广泛地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才能提出进一步的需求。当公众的需求成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源泉,才能形成两者的有效互动,形成社会与气象部门的双赢局面,气象科普事业才能欣欣向荣,继而为气象科普产业化提供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