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枣褐色斑点病的发生与鉴定

摘要

红枣(Zizyphus Jujuba Mill.)系原产于我国的传统名优特树种,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在新疆红枣产业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其中南疆四地州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然而,随着枣树新品种的引进、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种植模式的多样化,造就了不同的枣园生态小气候,致使一些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一些新病害也相继出现.。2013年7月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多浪乡红枣品种示范基地发现了一种新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枣树的叶片和果实,在树势弱的枣树上发生最为严重。病斑首先出现在枣果上,病斑圆形,中间褐色,具黄色晕圈,病部表皮粗糙坏死,略凹陷,直径1-5cm,后期存在多个病斑融合现象。叶片发病主要发生在树势弱的枣树上,病斑首先出现在幼嫩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直径1-4mm 的褐色坏死斑,具黄色晕圈。后期病斑遍布整棵枣树上的所有叶片和果实,致使叶片内卷干枯,枣果脱落,常造成整棵枣树当年绝收。自2013年病害发生始,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连续2年的病害监测、致病性试验和病原鉴定的基础上,明确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及致病病原种类。2013年7月中旬,36个带有典型症状的叶片和果实标本被采集,70%的酒精表面消毒后,将叶片和果实样本切成直径3-5mm的小块,放入3%的NaCLO消毒3分钟,无菌水清洗3次,放入PDA平板上,30℃下培养1周,期间对分离物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共获得2种细菌和4种真菌。疑似病原真菌采用单孢分离法、细菌采用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并保存于PDA斜面上备用。采用室内离体接种和室外活体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致病性试验,验证病原。致病性实验结果表明:6种疑似病原物中,只有1种真菌具有致病性,而其他5种疑似病原物不具备致病性。针对具有致病性的真菌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准确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生孢子梗灰黑色,有膈,分枝或不分枝,分生孢子(11-20×4.0-9.0μm)链生(5-7个),倒梨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具圆锥形或圆柱形的短喙。形态学特征与Alternariaalternata[1]的形态学描述相近。为进一步准确鉴定病原,选取11个单孢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EF1-728F和EF1-986R通用引物[2]对11个单孢菌株的转录因子基因(EF-1α) 进行扩增,每个菌株扩增片段大约都在250 bp左右,扩增片段测序后利用基因序列数据库库中的Blastn[3]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所有11菌株的扩增片段彼此的相似性为100%,并且与基因库中的A.alternata(Accession No.AY438647,EU139384,KJ008710,KJ638247,KJ830919,KF889267和KJ008708)的相似性为98-100%,而与其它14个不同的Alternaria种的相似性为85-95%。一个代表菌株(XJ201501) 被提交到基因库(GenBank)中,基因序列号为(KP763645)。基于形态学鉴定,致病性试验和分子鉴定,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发生的红枣褐色斑点病的致病病原被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