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4年7月27日浙北线状对流移入杭州湾加强为飑线的过程分析

2014年7月27日浙北线状对流移入杭州湾加强为飑线的过程分析

摘要

夏季浙北地区常有南北走向的飑线生成,且飑线移入杭州湾后强度并没有迅速减弱、甚至加强.但目前对这类飑线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及相应的中尺度环境条件演变研究较少.本文通过2014年7月27日一次横跨杭州湾、并且入海加强的飑线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等,详细分析了飑线发生前的环流背景特征,重点分析飑线在杭州湾上生成、发展、消亡的过程以及相应的中尺度环境条件变化,最后讨论了海陆差异对飑线强度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可以归类为高后型,沿海副高的稳定维持、副高西北侧盛行西南气流、低层的低涡切变为飑线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7日白天,处在副高边缘的苏南、浙北等地区具有较强的不稳定且低层存在辐合抬升,因此,杭州湾两岸的对流活跃,并逐渐组织成南北两条线状对流.同时有多个对流单体进入杭州湾,由于白天陆地的温度高于海面的温度,因此对流入海后不易加强.到了傍晚时分,陆地温度降低明显而海洋温度变化不大,当对流单体从杭州湾北岸入海时,由于海上的暖湿条件更好,且有海风辐合,对流单体迅速发展增强,连接了苏南和浙北的两条线状对流,形成了长280km、宽30km的飑线.飑线形成后的3个小时内,飑线的走向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辐合线东侧(飑线前方)高温、高湿(CAPE大)且有深层的垂直风切变,因此有利于飑线在东移过程中强度维持和发展.飑线主体进入东海后,不稳定能量和垂直风切变都明显减弱,飑线很快消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