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早期预警分子标志物:现实还是梦想?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肺内和肺外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进而引起急性呼吸衰竭,以肺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腔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肺水肿、透明膜形成为主要特质[1].据统计,ARDS的发生率从(1.5~3.5)/100000[2]到79/100000[3],呈现增长趋势.Bellani等[4]在全球50个国家进行ARDS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RDS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发生率为10.4%.柏林定义对ARDS的诊断及分级存在明显的缺陷。它对肺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级其实对于临床治疗并无明显指导意义。被柏林标准定义为重度ARDS的患者中超过60%使用标准通气设置预设的PEEP和FiO2水平重新分级后死亡率有显著变化。此外,尸检或者活检研究发现约5000的ARDS患者有典型的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alveolar damage, DAD),而DAD的存在与否更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与ARDS的病死率也有很强的关联性,也提示柏林标准的诊断特异性相对较低。综上,所有诊断上的不足均提示ARDS的诊断需要特异性标志物进行补充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