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 >象思维之惑——关于中医学与象思维的笔记

象思维之惑——关于中医学与象思维的笔记

摘要

将近二十年前,中国学术话语里出现了一个新概念——象思维,这是由倡导者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90年代开始发表专著和论文对“象思维”问题加以研究.作者强调“象思维”是对中国传统中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之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概括,“象思维”的“非实体性、非对象性、非现成性”,或“动态整体的悟性”,或“诗意性”,都是与概念思维方式本质不同的内涵和特征.中国传统经典基本是用“象思维”创造出来,其表达方式也基本是“象思维”式,或富于诗意的.此说得到中医界的积极回应,然而,也表现出诸多问题.中医学采用的不同层级解释模型的现实相关度不同。因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并非生命现象、疾病现象专属的确切概念,其理论框架、逻辑结构、推理方式受制于其理论核心阴阳五行的学说体系;实际经验虽被系统说明,但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逻辑关系,常常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言之成理。由于缺少对实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追索,使得中医学对生命活动疾病现象的把握只能着眼于现象的表层,以推究内在的状态;取类比象式类比推理的或然逻辑未必总能表达得出真实世界的必然性联系。临床实践成功经验表述方式受到这种理论语言的局限常常难于确切把握。作为自然哲学的理论体系,中医理论解释生命世界的模型并非由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逐级展开的严格的层级性逻辑系统。理论模型不同构件之间的某些关系并非客观存在,看似完整系统的中医理论确实是不同层级多种学说的汇集。不同层级的学说之间的逻辑关系虽不很严格,但不能否定某一个层级上的东西特别重要。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及各种辨证方法等不同层级的学说、概念的内涵及其现实相关度有很大的差异,看似相同的概念在不同层级上的实质含义不同。如阴阳、阴虚阳虚、肾阴肾阳、肾阴虚肾阳虚分属不同层级,其中字面相同的阴阳二字内涵颇为不同。这些概念在体系内部有不太严格的限定性说明,其内涵只有在某种关系中动态地把握。重整体强调的是多要素关联性;恒动观注重在确定与变化之间寻求规律。所谓对待而言之即对关系本体论的近似表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