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 >岛屿蕉布——台湾噶玛兰族蕉纤绩织技艺的发展

岛屿蕉布——台湾噶玛兰族蕉纤绩织技艺的发展

摘要

位于中国台湾东海岸花莲县丰滨乡新社村的香蕉丝织布工艺,是噶玛兰族物质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台湾文化容颜最独特的一页.曾经濒临消失的岛屿蕉布技艺,在原住民文化运动兴起时,重新获得苏醒与重视,噶玛兰族发展协会在新社村建立工坊,组织工艺师保存传承技艺,十年努力振兴有成.唯天然纤维蕉丝工序繁复,绩织人才养成不易,又面临技艺者高龄化以及后继者不足等深刻问题,花莲县噶玛兰族发展协会依然持续不懈地展开下一个十年自立创新发展计划.芭蕉植物分布在地理环境气候类似的中国大陆华南地区、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冲绳、菲律宾等太平洋各群岛。在中国台湾食用果蕉是大宗经济产业,但在噶玛兰族以“织布”为传统技艺,两种系统各具民生功能与文化面貌。菲律宾群岛以纤维蕉制绳、编器、织席为传统民艺。南太平洋帛流群岛的雅浦(Yap)岛屿有菲律宾人,亦有传统地机蕉布,蕉树品种未明,但刮纤方式、立柱环状整经、席地织布与中国台湾噶玛兰族蕉布类似。上述地区都有水平地机的织布技艺,是南岛民族生活技能的共同特征。其他如印度亦有芭蕉纤维的工艺产业,编制篮袋容器杂货等。而噶玛兰族蕉纤绩织技艺主要体现在原料植物,刮皮取纤,绩麻捻线,整经织布,色彩图纹,机具,后处理等方面的特色。大陆广东地区历史上有“蕉布”地名与产业,中国台湾清末民初民间服饰有“香蕉丝服饰”,笔者曾考察博物馆与文物家收藏的汉民族传统香蕉丝服饰,质地轻薄柔软,富于光泽,染色、裁制与形制精致,与噶玛兰族蕉布质地差异明显。推测是中国台湾早期移民自对岸闽广专业区贸易引进。芭蕉植物品系多样,栽植地区不同,移民迁移传播,生产技术与人文变革发展,或是南岛族群传统工艺原型,其多样化的蕉纤质地、织染技艺、服饰特色与文化内涵,竟然超越想象的富饶丰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