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旅游纪念品中诸种关系

摘要

旅游以民族文化为底色,这容易理解。而民族传统文化是以族群认同( ethni-cidentity)为知识背景和逻辑依据,这也容易理解。问题在于,“游客/东道主”在不同文化认同的历史背景下的交流经常并平等。另外,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性社会价值特征,游客很容易在现代社会中不由自主地趋附于媒体神话的广告宣传;将自己的手工制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并不只限于旅游事务,而是与他们的生存、生计巾各种“权益”联系在一起,这种自觉意识促使他们鲜明地将本民族、本部族的文化特色植入、融人、汇入旅游纪念品中,以张扬民族自豪感,宣传民族文化,传承独特的手工技艺,创造出众多的民族艺术新的形式,增进族群的自我认同感,同时,经济上也赢取了比一般旅游纪念品,或手工制品更为丰厚的附加性回报。也就是说,民族旅游纪念品的“附加值”来自于自觉的民族创新性“装饰”。诚然,民族旅游纪念品在现代旅游“六要素”,即吃、住、行、游、购、娱中,或在整个旅游整体中,只是一件不甚起眼的事务;民族旅游纪念品也是那么不起眼的物品,可是,不起眼的物品却成为现代旅游事务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的一个“网眼”,通过它可以透视旅游活动的整体形貌,故而其小而大,轻而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