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建立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模型,通过观察机械诱发痛、自残现象、脑内β—内啡肽的变化评估电针干预的疗效. 方法:建立SD大鼠后路全臂丛撕脱模型共48只(分8组:电针治疗术后7天组、14天组、21天组、28天组、模型对照术后7天组、14天组、21天组、28天组,每组6只).术后1天、4天、7天、14天、21天、28天时采用Von-Frey Filament观测各组大鼠双侧后肢的机械诱发痛.于手术后第28天观察电针治疗术后28天组和模型对照术后28天组大鼠患肢的自残行为并评分量化.于术后第7天、14天、21天、28天时间点取材,行脑部切片,观察弓状核中β—内啡肽的变化.SPSS10.0软件行统计分析. 结果:行为学观测结果显示电针治疗组大鼠左后肢痛阈在术后1天、4天、14天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天有显著性差异(p<0.01);右后肢痛阈在术后21天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4天、28天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对照术后28天组83.3%大鼠可见明显的患肢自残现象发生,而电针治疗术后28天组50%大鼠出现轻微自残,模型对照组自残评分为1.8125±1.1934,电针治疗组评分为0.5625±0.678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弓状核中β—内啡肽的阳性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一侧全臂丛撕脱后大鼠双侧下肢出现的机械诱发痛痛阈下降的现象,与臂丛撕脱是有相关性的,可以用来作为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指标.证实后路单侧全臂丛撕脱的大鼠是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行的模型.电针会促进弓状核中β—内啡肽的释放,加强镇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