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房间传导阻滞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后新发房颤的影响

房间传导阻滞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后新发房颤的影响

摘要

目的:评价房间传导阻滞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69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体表心电图I导联或aVL导联或V1导联P波时限及形态,分为:房间传导阻滞组(17例)、房间传导正常组(5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原发心脏疾病、合并其他疾病(如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脏大小、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药物使用情况(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倍他受体阻断剂、胺碘酮、利尿剂、洋地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CRTD术后第1、3、6、12月随访,复查DCG及UCG,并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是否行超声指导下起搏器优化;如患者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随时就诊,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复查DCG、UCG及超声指导下起搏器优化.根据既往经验及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起搏器优化:1.术后即刻AV/PV间期设置在150ms/130ms,VV间期设置为双室同步.2.如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则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优化VV间期,速度时间积分(VTI)法或LVEF%数值最大时所对应的VV 间期即是优化后的VV间期;AV/PV间期仍设置在150/130ms.3.如VV优化后心功能改善仍不明显,则需要在超声指导下优化AV 间期及VV 间期,采用速度时间积分(VTI)法或RITTER 法优化AV间期,VV间期优化方法同上.比较两组患者在CRT疗效、CRT术后1年死亡率及超声指导下起搏器优化率、AV/PV间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1年,房间传导阻滞组CRTD无应答率(58.8% vs 19.2%,P=0.003)、CRTD术后1年死亡率(29.4% vs 3.8%,P=0.008)及超声指导下起搏器优化率(41.1% vs 11.5%,P=0.012)明显高于房间传导正常组,并且房间传导阻滞组需要更长的AV/PV 间期.结论:房间传导阻滞增加CRT无应答率及CRT术后1年死亡率;并且房间传导阻滞组患者需要更长的AV/PV间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