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合并收缩功能不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6h】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合并收缩功能不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1. 前言:

1.1 人工心脏起搏的简要历程

1.2 传统右心室起搏对心功能的不利影响:

1.3 心力衰竭:

1.4 其他起搏点在AVB患者中的应用

2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 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

2.3 超声心动图检查:

2.4 心电图检测:

2.5 CRT装置植入

2.6 随访及效果评价

3.结果

4.讨论

4.1 右心室起搏对心功能的损害:

4.2 CRT在AVB患者中的应用

4.3 本课题的局限性:

4.4 本课题进一步研究方向: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与右心功能的相互影响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共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目的:多项研究证实,右室心尖部起搏可引起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传导异常,激动起源于右室,经室间隔通过心肌细胞传至左室,使得左室基底部后壁或侧后壁最迟激动,可引起室间隔的矛盾运动,心室间及左室内部的运动不同步。长期、高比率的右室起搏可严重损害心功能,甚至使患者发展为心力衰竭,这一现象在基础已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更为明显。而目前关于右室其他起搏点,如间隔部、流出道部的研究未发现有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证据,希氏束起搏因技术难度高,且不适用于希氏束以下部位阻滞的患者,尚难以在临床实践中开展。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reapy,CRT)可纠正右室起搏引起的不同步现象,或可避免右室起搏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观察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植入CRT装置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返流(MR)分级等心脏功能及结构超声指标的变化,探讨CRT对此类患者心功能及心脏重构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植入CRT的三度AVB患者,要求LVEDD≥55mm,LVEF≤50%,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I-III级;并排除曾接受心脏电器械装置植入(无论后期保留或移除),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入选前3月内内有冠脉搭桥或介入手术史,存在具修复指征的瓣膜病,预期寿命小于1年的患者。术前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QRS时限、形态及超声指标等基线资料。对于存在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的患者完善最佳药物治疗,使心功能稳定。植入CRT装置后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多次连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LVEF、LVESV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合LVEDV、LVEDD、LVESD、MR等多项指标,分析CRT术后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变化情况。
  结果:共入选49例患者,术后LVEF逐渐上升,术后6个月LVEF与术前相比增加(4.92±5.24)%(P<0.05),术后12个月LVEF进一步增加(5.02±6.52)%(P<0.05);LVESV则较术前逐渐降低,术后6个月LVESV下降(25.02±17.95)ml(P<0.05),12个月时LVESV进一步下降(24.79±22.49)ml(P<0.05);其他指标亦有相似改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LVEDV下降(25.61±24.24)ml(P<0.05),LVEDD下降(3.22±2.91)mm(P<0.05),LVESD下降(4.43±2.86)mm(P<0.05),MR分级下降0.49±0.76(P<0.05),上述指标在术后12个月进一步降低,与术后6月对比,LVEDV下降(28.18±22.36)ml(P<0.05),LVEDD下降(4.17±3.14)mm(P<0.05),LVESD下降(4.92±4.40)mm(P<0.01),MR分级下降0.22±0.55级(P<0.05)。
  第二阶段:
  目的:分析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reapy,CRT)后发生心室重构逆转的预测因素。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植入CRT的三度AVB患者,收集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术后12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较术前下降≥15%或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增加≥5%定义为心室重构逆转,将患者分为逆转组和无逆转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CRT逆转左室重构的预测因素。
  结果共入选患者65例,平均年龄(62±14)岁,随访12个月,发生心室重构逆转的患者为36例(55.4%),逆转组女性(25/11,P=0.011)、基线QRS时限>120ms(27/12,P=0.001)、心室间激动延迟(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IVMD)≥40ms(30/18,P=0.027)、心率校正后的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左室16节段最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ime-to-minimum systolic volume of the16 left ventricular segments expressed in percentage of R-R duration,Tmsv16-SD(%R-R))≥8.3%(28/10,P=0.001)的比例高于无逆转组,二元 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6.228,95%CI1.561~24.842,P=0.01)、QRS时限>120ms(OR=7.778,95%CI1.996~30.769,P=0.003)与Tmsv16-SD(%R-R)≥8.3%(OR=8.134,95%CI2.064~32.057,P=0.003)是心室重构发生逆转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对于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三度AVB患者,CRT是一种有益的起搏模式及治疗方法,可使患者LVEF明显增加,LVESV显著下降,并具有持续性。CRT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此外对于这类人群,女性、QRS时限>120ms及Tmsv16-SD(%R-R)≥8.3%或可作为CRT逆转左室重构的预测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