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学百年进展

摘要

20世纪之始,清末民初医家余听鸿、高思敬、张锡纯等活跃医坛.余听鸿既精内科,也通外科,治疗肿瘤经验丰富,著有《外证医案汇编》、《余听鸿医案》.高思敬"曾主持天津养病医院外科医事",对内外两科研究皆深,有诊治10万余人的临床经验,善于"本内科之理,治外科之症".著有《外科医境》、《外科三字经》,在乳癌的病因病机、证治等方面的论述已居前科前沿.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创治疗膈食(食道癌)的名方--参赭培气汤影响至今,创制的活络效灵丹开治疗癌症疼痛的先河.20~30年代,借鉴西医有关肿瘤的知识,对肿瘤病因、病机、预后及治疗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多采取西医诊断,中医治疗.刘野樵、刘民叔、朱南山、丁甘仁、张山雷、恽铁樵等医家有一定的肿瘤诊治经验.但总体上来看,直至40年代,还是长于辨证论治,缺乏针对肿瘤这一类疾病的特异性方法,可谓辨证有余,辨病不足.50~60年代,开始了专方专药治疗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史兰陵创制了成药神农丸、贾堃创制了平消丹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肺癌等,开现代以毒攻毒法治疗恶性肿瘤之风.1963年雷海鹏等报告了358种植物药、中药单方和复方的抗癌筛选结果,1965年北京中医研究所报告了斑蝥及红娘子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抗癌效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兴趣.70年代,大样本的临床观察研究开始进行.据全国21个单位统计,中医药治疗肝癌1年生存率已由1973年的5.4﹪,提高到1981年的10~20﹪.群防群治工作得以开展.上海市1975年普查82万人.在70年代后期,已有人从事中药诱导癌细胞逆转的实验研究.用中药三尖杉提取物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治疗非淋巴细胞性急性白血病和用青黛中分离出靛玉红治疗慢性白血病均取得了较好效果.80年代以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表现在:①中医治疗癌症份额增加,临床研究进入了高级阶段;单纯用中医治疗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由个案报道向一种病或一种病理类型癌症的系统观察发展,由回顾性的病例分析向前赡性的、有计划的治疗观察研究发展.②理论研究普遍展开,并有力地推动和指导了临床诊疗."温化扶正"新人耳目.用辛温大热中药如附子、肉桂、补骨脂等,在体外实验中显示这类中药比西药氟尿嘧啶的抑瘤作用高,分别为100﹪和89﹪."③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成就突出.已先后筛选了3000余种中草药和200个复方,其中100余种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与临床验证,已有近20种投产使用,7项抗癌中草药研究获全国医药重大科技成果奖励.90年代中医肿瘤学的研究,基本上是80年代研究的细化、扩大和延伸.仍活跃在抗癌第一线的抗癌名家有余桂清、郁仁存、张代钊、谷铭三、周霭祥、刘佳湘、钱伯文、孙秉严、吴翰香、王羲明、万文谟、谢远明、顾奎兴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