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 >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临床意义

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应用FCM技术动态监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量残留病(MRD),探讨其在临床治疗的意义.rn 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初发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6例(65.7%),女性48例(34.3%);年龄0.25~14岁,平均(5.84±3.45)岁.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平均随访时间39(1~103)个月.初诊时用流式细胞术(FCM)筛选白血病细胞标志,诱导治疗第35天、第55天、每3个月(缓解1年内)或每6个月(缓解1年后)1次监测MRD,残留白血病细胞≥0.01%定义为MRD阳性,残留白血病<0.01%定义为MRD阴性.总体治疗方案参照上海市儿童白血病协作组方案.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rn 结果:骨髓肿瘤细胞染色体检查132/134例(98.5%):正常61.4%;无分裂相11.4%;异常27.2%。异常融合基因21例:TEL/AML71.4%,BCR-ABL19.1%,MLL9.5%。根据临床危险因素并结合MRD检测进行危险程度分型:标危49例(36.6%)、中危46例(34.3%)、高危39例(29.1%)。rn 结论:(1)临床危阶度分型与预后有关,标危组优于中、高危组。(2)5年无复发生存初筛选出MRD标记高于未筛选出MRD标记者,动态监测MRD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3)监测第35天、55天MRD,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MRD持续阳性预后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