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低温生物医学概述

摘要

早在明朝时期,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已有用冰雪治疗疾病的记载.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朝廷设有凌阴(即冰窟).建国前期,用冰或冰袋降温退热,已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各单位已较广泛地应用制冷冰箱保存药品、血液、生物制品等. 20世纪50~70年代,随着我国制冷技术地发展,相继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冷冻医疗和低温保存.1977年4月,中国制冷学会成立后,中国的低温生物医学有较快的发展.学会下设6个专业委员会,第六专业委员会(即现在的小型制冷机低温生物医学委员会)下设4个专业组:低温医疗.低温生物学和低温保存、升华干燥、小型制冷设备.此后,在中国制冷学会和第六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在章崧英、丁鸿才、刘运章等老教授的带领下,以及活跃在全国各地低温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工作,为我国低温生物医学和低温医学学科的建立、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