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摘要

1791年,Plaignaud首次将真菌性鼻窦炎作为1种独立的疾病报道;1893年,Mackenzie报道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致病菌为曲霉菌,真菌性鼻窦炎在早期许多文献称为鼻窦曲霉菌病.1965年,Hora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1997年,Deshazo等根据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提出新的分类方法,而逐步取代Hora的分类方法,之后被广泛采用. 以前本病诊断主要靠X线平片及多轨迹体层摄影,由于分辨率低,其诊断率非常低,经常漏诊、误诊,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致使病情恶化.近期随着鼻窦CT检查的普及,使本病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为临床治疗提高可靠依据.但是,多数影像科医师对本病的分型及其各自的影像学表现并不十分清楚,下面笔者将系统介绍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鉴别诊断,以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