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突小骨的影像学诊断和法医学鉴定

摘要

齿突小骨发育较小而光滑,位于寰枢关节间隙的上方,齿状突可变短,形态不规则,上部增宽;游离骨片边缘光滑,和枢椎不能很好的相配。齿突骨折不连有明显颈部外伤史,骨质断裂,骨皮质不连续,有骨折线,发育正常,多数在寰枢关节水平。有学者认为不管是先天因素还是获得性原因,齿状突游离小骨产生的原因对于其所导致的疾病状态(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意义不大。对于法医学鉴定来说,需要鉴别的是游离小骨和齿突骨折的诊断,其病因对于鉴定来说,意义已不是太大。齿突小骨的患者多是在颈部外伤时被发现,查阅的4例病例都是外伤引起,因而涉及到损伤和伤残程度的司法鉴定。所以鉴定时需要和齿突骨折相鉴别。单纯的齿突骨折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9.4d规定之椎骨骨折属于轻伤二级范围,而齿突小骨属于齿状突发育畸形的一种,显然不宜引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其进行鉴定。而在交通事故及高坠引起颈部损伤,需要对此损伤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排除因齿突小骨引起的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外伤后,即使没有齿突的骨折,齿突小骨的存在可以引起寰枢关节不稳,影响颈椎的活动度及功能:寰枢椎不稳是游离齿突小骨引起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在儿童期,正常生理情况下,由于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小及缓冲间隙相对较大,只存在潜在的不稳,不一定出现神经压迫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活动量的增加,再加上颈椎退变,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寰椎易移位,从而造成脊髓压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些病例可因轻微的创伤而引起寰枢关节半脱位或脱位,产生严重的脊髓损伤,进而引起脊髓压迫,严重者常导致瘫痪,甚至死亡。这样在司法鉴定中就必须要考虑到损伤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损伤程度鉴定。影像学资料在齿突小骨的司法鉴定中起重要作用,在进行司法鉴定的时候,我们要参考案情,了解当时受伤的情况及致伤的方式;要认真阅片,不能肯定时要请有经验的影像科专家会诊,并对其进行动态的观察和比对,以鉴别骨折游离骨片和齿突小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