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自我”的承传——张翎小说解读

“自我”的承传——张翎小说解读

摘要

@@原型是沉潜于特定社会群体背后的“集体无意识”自觉或不自觉的显现,是“‘自从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是在人类最原始阶段形成的。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的意象和模式。”可以说,原型积淀了一个民族或一个种族最基本、最古老的经验,一个民族或种族的社会意识、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等都蕴藉其中,影响着后世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下,如作家的文学创作中,外显为稳定的人性模式、情感特征和文化状态。而张翎小说创作中所呈现的文化状态,借用《交错的彼岸》中记者马姬在解释她为何调查黄蕙宁失踪案时所说的一句话:“你和我中间有一个默契,那就是中国。”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学文化,就是张翎小说文化认同意义上的“自我”。新移民文学立足中西文化的特质,决定了张翎小说在文化文学传统上对“自我”的必然承传。以原型来体现中华民族或文学整体内在的连续性和同一性,表现在张翎小说中,就是“家”的原型,女儿群像和婚恋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