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生态研究

摘要

本文报道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109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89.90%,三者构成潮间带生物主要类群.断面间比较,Sch1断面的种数最少(42种),Sch3断面的种数最多(73种).种类季节变化,以春季种数(83种)大于秋季(59种).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12.45/m2,平均栖息密度为368个/m2.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居第一位(7.34g/m2),甲壳动物居第二位(2.55g/m2);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第一位(196个/m2),多毛类居第二位(154个/m2).数量垂直分布,生物量以中潮区(15.20g/m2)大于高潮区(12.37g/m2)大于低潮区(9.78/m2);栖息密度以低潮区(563个/m2)大于中潮区(483个/m2)大于高潮区(56个/m2).数量季节变化,生物量以春季(16.69g/m2)大于秋季(8.21g/m2);栖息密度以春季(677个/m2)大于秋季(58个/m2).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按断面和所处的位置可分为3个群落:Schl泥沙滩群落,高潮区:黑口滨螺.粗糙滨螺带;中潮区:中蚓虫-鸭嘴蛤-秀丽长方蟹带;低潮区:似蛰虫.焦河篮蛤.鸭嘴蛤带.sch2泥沙滩群落,高潮区:黑口滨螺.粗糙滨螺带;中潮区:才女虫-鸭嘴蛤-淡水泥蟹带;低潮区:似蛰虫-侧底理蛤-鸭嘴蛤带.Sch3泥沙滩群落,高潮区:黑口滨螺-粗糙滨螺带;中潮区-才女虫-鸭嘴蛤-短拟沼螺-弧边招潮带;低潮区:不倒翁虫-侧底理蛤-齿腕拟盲蟹带.结果分析表明:春季Sch1和Sch2群落不稳定,秋季Sch1、Sch2群落和Sch3群落相对稳定,总体显示,三沙湾西北部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群落发生扰动,初步分析认为与优势种鸭嘴蛤和优势种才女虫季节演替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