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北部湾滨海潮间带生物体Hg含量特征研究
【6h】

广西北部湾滨海潮间带生物体Hg含量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低浓度汞进入水环境后很难被生物降解,却能够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放大,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态,直接危害食用人群的身体健康。广西北部湾地理位置独特,海陆环境复杂,且潮间带是众多海岸地貌与流河组合的典型海陆过渡带,是近海贝类、鱼类及濒危野生动物的栖居和繁殖场所,同时也是典型的环境脆弱区和敏感带。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滨海潮间带作为研究区域,在研究区13个采样站点中,涉及到的研究对象可分为3大门类,即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星虫动物门;就具体种类而言,有贝类20种,潮滩蟹类6种和星虫类1种。采用DEM-80固液相直接测汞仪,对上述潮间带的27种生物体以及沉积物中总汞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了部分站位中双壳贝类与潮滩蟹不同部位汞富集特征,并对研究区域内生物食用风险及表层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1.广西北部湾潮间带13个站点中,所采集的生物体内汞含量平均值为16.12ng/g,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对应的是站位S5的文蛤和站位S1的屠式招潮蟹(Uca dussumieri);研究区域27种生物体内,总汞均值范围为5.16~76.07ng/g,其中屠氏招潮蟹(Uca dussumieri)的平均浓度最高,为76.07ng/g,而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白贝(Monetaria moneta)汞含量较低,分别为5.16ng/g和6.29ng/g,各类生物体总汞含量均低于我国与国际相关标准中汞限量指标。
  2.在对研究区域各种生物进行科间分类的基础上,对至少在5个站位出现的潮间带生物进行科间汞含量特征分析,数据表明,不同科间汞含量具有差异性,其汞浓度质量分数表现为方蟹科>贻贝科>牡蛎科>蚶科>星虫科>帘蛤科。
  3.对13个站位的潮滩蟹类和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8种双克贝类不同组织汞含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汞在各双壳贝类和潮滩蟹内脏团组织中富集量均大于其他组织,表明内脏团是汞的主要富集部位。
  4.研究区域中,不同海区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汞含量均值具有差异性;就不同海区而言,防城港海区、钦州海区和北海海区汞含量范围分别为25.15~88.43ng/g、41.28~126.50ng/g、36.19~110.71ng/g,平均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分别为钦州海区(S5、S6、S7、S8)>北海海区(S9、S10、S11、S12、S13)>防城港海区(S1、S2、S3、S4)。
  5.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危害商数法和潜在生态指数法对各生物和沉积物进行相关评价,根据结果得出,广西北部湾潮间带各生物体由于汞暴露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处于无污染水平,人体食用潜在健康危害普遍偏低;研究区域中S5与S9两个站位沉积物汞潜在风险接近低污染水平,整体而言,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