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摘要

目的:总结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应用支架辅助栓塞的动脉瘤患者资料,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疗效和技术要点.rn 方法:回顾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应用26例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应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技术要点和疗效.技术要点:麻醉平稳后全身肝素化,通过3D造影选择最佳工作位,需要清楚显示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颈,如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可先选择载瘤动脉显示最清楚的工作位(载瘤动脉轴线位)测量并选择合适的支架(支架长度应能覆盖动脉瘤颈两侧4mm以上,直径大于载瘤动脉直径0.5~1mm),再确定瘤颈显示最清楚的工作位(瘤颈切线位).工作位确定后置入6F导引导管到病变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至C2水平,6F导引导管能同时通过弹簧圈微导管和支架微导管.本组应用弹簧圈微导管穿越支架网孔技术栓塞16例,支架平行释放技术栓塞10例.抗凝方案:术前给予阿司匹林300mg和波利维300mg纳肛,所有患者均术中给予全身肝素化(首剂40mg,1小时后追加半量),术后三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然后改口服阿司匹林300mg(1次/d)及波立维75mg(1次/d)分别6个月及3个月,6个月后改为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rn 结果:26例患者支架均成功放置,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参照Raymond分类标准,本组病例DSA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可分为:完全填塞(造影时动脉瘤内无造影剂残留)18例;瘤颈残留(造影时动脉瘤仅瘤颈部分有造影剂残留)6例;不完全填塞(造影时除动脉瘤瘤颈外动脉瘤囊内部亦有造影剂残留)2例.26例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随访阶段均未发生颅内再出血,DSA复查21例未见动脉瘤显影,动脉瘤颈部与弹簧圈之间没有造影剂充盈,5例患者有动脉瘤残留或复发,行二次栓塞治疗.随访期间未见与支架辅助栓塞有关的并发症.rn 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是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