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侗乡的民间医药奇葩

摘要

文章简述了现代以来了侗族医药的发展过程,及侗族医药分会的成立发展至今的曲折历程。湖南西部是"南国"著名的"中草药宝库",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给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生长带来无限生机,成为了中草药生长的一方沃土.芷江位于其西部,生态环境优良,且无工业污染,得天独厚的风光,最适宜药材的生长和培植.这里盛产野生藤茶、五叶绞股蓝、七叶绞股蓝、接骨茶、小人参、沙参、三叶青、黄精、红藤、金银花、叶上珠、天麻、杜仲、枳实、黄姜等药材.芷江的明山(主峰海拔1008米)、西晃山(主峰海拔1405米),常年云雾缭绕,药草繁茂,素有"侗药谷"之称.侗族人民为了生存、繁衍,在劳动生产实践中,长期与自然界各种疾病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本地特色。民间有很多用药歌谚,如:“家家识得千里光,一生一世不生疮”,“家有透地风,不怕老蛇公”等。跌扑断骨者,经水师娴熟的特殊手法复位,敷上侗药,用杉木皮或楠竹笋壳固定好,就能活血散疲,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早日愈合,恢复后照样能从事生产劳动,肩挑手拿,完好如初。侗族医药疗效神奇,取法自然,简单安全方便价廉,患者对民间医药信赖有加,奠定侗药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由于侗族无文字,侗族医药均以口传心授传承,缺乏对其医药文化的起源、特征及演变过程的理论解释,文献记载也只是寥寥数语。加之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习俗,许多宝贵的侗族医药经验严重失传,有的濒临消失。随着老一辈侗医的故去,侗族医药出现断层危机。1968年,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芷江县城关镇成立了“草药联合社”,聚集德高望重、名振四方的侗医夏道贵、李云清、李茂盛、贾云龙、梁开明等人,为促进人民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侗医龙之渊从学徒做起,出师后行医坐诊,医术高明,慕名求医者遍及四乡;侗医杨承元首创“杨公庙水师”品牌,水师接骨闻名遐迩;侗医吴定元侗寨行医七十余载,把行之有效的治病经验写成了手稿《草木春秋》。他们为侗药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西药西医普及,民族民间医药渐渐被人们淡忘。但又随着西药西医的局限性日益凸现,不少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侗药的重要性,呼吁侗医着手筹备民间医药组织。于是,县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应运而生。民族民间医药学会成立之前困难重重,无挂靠单位接受,登记注册门槛高,办公经费和场地无着落等。时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族医药专业委员会会长肖成纹不辞辛劳,多次来芷江指导工作,找相关部门联系,找到当时县委书记石希欣反映情况。石书记说在民族地区传承应用民族医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即对民族民间医药学会表示大力支持。侗药奇葩花正艳。随着侗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民族医药组织也得到健康发展。2014年1月7日,学会经县科协批准、民政局备案,成立了“侗族医药分会”。2015年6月成立了“侗族特色医药研究所”。侗医们决心利用侗药保健方、养生保健品,为侗乡人民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