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新课程改革教科书之文化标准初探

新课程改革教科书之文化标准初探

摘要

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文本,"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课堂上,正是教科书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条件,也正是教科书确定了什么才是值得传承下去的精华和合法的文化. 作为“从一定社会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教科书是经过特殊筛选,加以定式化、组织化的社会共同经验,她总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精心选择的一种文本表达,所选择的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特征。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课改教科书积极建构全新的文化标准。新课改教科书的编撰及实验推广速度过快,很多出版社在教科书编写上都存在着时间紧迫的问题,一些教科书仓促上马,研究和投人编写的时间非常有限。新课改教科书不但编撰时间短,而且迅速推广,再加上一些编写和出版人员经验不足,在建构文化标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文化是一种力量,直接影响个体成长、民族进步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教科书是文化启蒙的基础文本,也是对青少年影响最为深远持久的文本,教科书确立的文化标准将各种不同的利益、信念和实践重新规整为一种新的标准,由此教科书需要不断地“加以更新、重新创造、维护和改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