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生态文明

摘要

儒家的生态思想正是在这种贵人而不任人、用物而不弃物的两极之间形成的:过分强调人的中心地位便会超出生态观本身的范围;过分突出物的地位便会与道家趋同而失去自己的品格。这表现在具体的生态实践中便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代天而理物”,强调人在利用自然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时,应该在尊重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的基础上去引导和调整自然。二是“取物守时而有节”,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主张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遵循自然的规律,防止不加节制地粗暴索取。孟子倡导:“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荀子提出:“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湾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这就好比是在不触动本金的情况下从自然银行中提取利息一样,既能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又能满足人的生活需求。rn 要充分认识到天地人三者是合一的,是共存共荣,相互依赖的关系。人类施仁于自然,自然回报于人类。自然长存,人类才会长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