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道理与真理,科学与人文

摘要

中医这棵常青树,不仅容涵了传统文化的知识密码,还参加了现代生活的休养生息与保健实践,这里有一个在现代社会重新获得话语权的问题,需要进行现代诠释。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中,形态学很重要,但并非不可超越,找到形态学基础,但依旧可以发现经络传感现象(功能),指导针灸治疗和六经辨证、药物归经的实践,打针与扎针,似乎没有经文就无法立论,陆广莘的文章是“不见经文,但见精髓”。他的书里面没有处处引经文,但是精髓都在里面。(生生之序)胜景的乡愿,陆老关于大医学的认知,都特别有这种自然主义的境界,譬如三本思想(以人为本,以病人为本,以正气为本)质疑疾病的医学,倡导健康的医学,质疑对抗的医学,倡导生态医学,这种“玄妙”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里阐释,也要找到现代阐释,现代阐释有多条路径,而医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护理,是照顾,医护关系没处理好,现代医学才会出现现代性魔咒。他说中医的特质也是两个字(思维径向不同于现代医学),那就是“疗”、“养”。中医是三分疗、七分养,病前养、病中养、病后养、平时养,都在讲究一个“养”字,儒医的功夫在内典之学,在体内真气的摄养和调度,这个跟陆老的思想很接近。中医除了要建立文化自觉,还要研究文化不自觉。将中医的文化,中医的理念通过潜移默化的习俗输送出去。总之,文化立场决定文化心态,好的文化心态才会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医基础研究所不仅要推动中医的现代化(科学化)进程,尽可能挖掘出中医理论中的科学性,但是中医理论中还有许多人文的东西,无论是中西医之争,还是中医的现代性之旅,不只是学科的科学化转身问题,还有二个科学与人文共轭与共生的问题,中医新生,科学手段不可丢,中医也要用现代技术来证明,来说明原理,结果是作为现代科学的研究底料,不断地被抛弃,而且被冠以“前科学”,甚至“伪科学”。这样的命运是暗淡的,中医作为理论整体,作为经验范式,几番科学.“检验”下来,所剩无几,面目全非。中医不是要反对科学化,而是要反省、反思科学化,尤其反思用科学的标准衡量人文遗产的唯一路径选择,同样,现代医学也面临可见之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