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功利性

功利性

功利性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35480篇;相关期刊1020种,包括群文天地、商情、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法——移植与创新国际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2016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等;功利性的相关文献由137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时胜、姚晓南、陈敏等。

功利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3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5480 占比:99.69%

总计:436847篇

功利性—发文趋势图

功利性

-研究学者

  • 张时胜
  • 姚晓南
  • 陈敏
  • 刘超
  • 吴越人
  • 周川
  • 崔悦
  • 张颖
  • 徐文策
  • 李志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孟文博
    • 摘要: 郭沫若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阐发关于文艺作品“无目的性”与“功利性”问题的辨析,一直到20年代中期,这个问题都以文艺作品的“无目的性”和“社会使命”观念交替转换的形式表现出来。郭沫若当时在这一观念阐发上的不断“自我相违”与“左右摇摆”,并非仅源于其思想观念或者心态的复杂性,而是与其在不同环境中身份的转变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1925年以后,因无产阶级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个人思想的明确坚定,郭沫若便彻底“摇”到文学要承担“社会使命”的一端,再也没“摆”回文学的“无目的性”那一端。但在全面抗战历史阶段,郭沫若对文艺的“功利性”又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总的来看,郭沫若前期文艺现折射出他在不同历史境遇中“诗人”与“政治家”身份的“变奏”。
    • 徐晋华
    • 摘要: 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高校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也促进了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存有功利性入党等不端正的动机。为矫正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要明确发展党员的标准,将政治觉悟作为重要条件考查;发展党员过程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大群众意见比重;建立全过程发展党员理念,不断纯洁入党动机;通过实践活动,在行动中纠偏大学生入党动机。
    • 崔悦
    • 摘要: 当代锡伯族文学蕴含着强烈的家园意识,体现在自然家园、生活家园和文化家园等多层次的家园书写中,并凝聚为“牛录”和“察布查尔大渠”两个富有锡伯族文化特色的家园意象。在现代性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锡伯族文学的家园意识中潜藏着作家们对返乡的渴望、对离乡的恐慌和对民族认同危机的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锡伯族因现代性危机产生的离家焦虑,促使当代锡伯族获得真正的“在家”感。
    • 时艳芳
    • 摘要: 教育评价结果是评价活动和实践改进的桥梁,只有完善评价结果应用,才能形成教育质量闭环的提升过程,凸显评价的发展价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评价结果要么不被重视,要么呈现为竞争性、等级性等不利于评价持久发展的现实样态,尚未充分发挥以评估结果落实“强硬度”“长牙齿”、推进教育治理效能提升的目标。当前学界在谈及评价时通常会涉及评价结果相关问题,但缺少专门研究。实践和理论的双重不足为开展评价结果研究提供了空间。2020年10月,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在对当前流行的结果评价的负面影响认识基础上进行反思,改革阻碍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五唯”倾向,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进而以评价赋能育人。该文件的出台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评价问题的重视,也突显了解决评价中所出现问题的紧迫性。基于此,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结果使用”为价值追求,从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反馈方式及相关主体的秉持态度、解读路径和运用取向等方面全方位谛视高等教育评价结果。发现当前教育结果评价普遍存在“五轻五重”现象,即呈现形式上重量化轻质性、反馈方式上重告知轻协商、对结果的态度重接受轻质疑、对结果的解读重实体轻关系、对结果的运用重功利轻价值。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能追溯造成问题的根源,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遵循“理念—制度—操作”的思维逻辑,深入系统地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其既有教育评价理念的偏差,也有评价制度的不科学,还有评价结果运用的复杂性。完善结果评价运用,落实《方案》的评价理念,实现“破五唯”的价值追求,是研究的归属和落脚点。鉴于评价落地的关键在于人,而人的任何行动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持,所以,选取“人—制度”的分析框架,提出详实可行的意见,为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机制提供参考,推进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到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体包括提高行政人员的评价能力、增强实施人员的专业性、调动落实人员的积极性;健全评价过程的监督机制、优化评价结果的使用机制、建立评价改进的追踪机制等建议。
    • 辛晨伊
    • 摘要: 在钟惺、谭元春的诗选著作,《古诗归》中,对王粲的《从军诗》(其四)进行了一番尖锐严厉的批评,可能的原因主要在于王粲过度重视文辞锤炼雕琢、铺陈夸张的诗风、王粲本人个性气质、身体情况和晚期写作功利性过高等内部因素以及一些外在环境改变和统治者的思想控制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共同造成这首诗表现出“不厚”“失真”的特点,不符合竟陵派选诗的标准,但从王粲创作的整体上看,钟、谭在《古诗归》中的评价也有失之偏颇之处。
    • 陈斯琪
    • 摘要: 对人文社科类的研究生而言,进行功利性学术阅读是一种必要且重要的选择,但对功利性的追求也应控制在一定的尺度之内.功利性质浓厚的阅读,可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层面有所成、有所得,但也可能造成阅读障碍、学术困境等问题的产生.学术阅读的功利性应以教育性为基本底线,应该完善培养单位建设,构建学术阅读长效机制;培育师生学术素养,实现学术阅读的教育性;增进研究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学术阅读的教育力.
    • 马德
    • 摘要: 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对不同的人,生出分别心。这是人的聪明之处,也是人性的奸诈之处。人在天性里,会自然地对他人产生一个等级划分。这是人的世俗性,也是人的功利性。在这样的划分中,你会发现人与生俱来对上卑怯和对下居高临下。
    • 李立国
    • 摘要: 大学学术评价主要是针对以教师和研究生等为主体的学术人员的评价,其根本目标是建立起激励教师从事学术工作的规范与机制,以制度的方式激励、支持和引导学术人员潜心学术。学术评价会对教师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后果”逻辑,即教师会基于评价的结果及其这种结果带来的资源、利益地位等外在所得做出考量,希望能够获利或者逃避责任。后果逻辑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功利性
    • 新加坡得一忘二
    • 摘要: 现代社会的职业具有功利性和规范性,就是说,一方面要创造出具有价值的产品,另一方面又要有职业操作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规范。在当下,一个职业通常应该可以通过招聘获得胜任的人才。如果诗人可以作为一个职业,那么这个职业的工作职责和基本技能是什么呢?
    • 积雪草
    • 摘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没有废话的铺垫,恐怕很难正常进行。有人说,一个喜欢讲废话的人幸福指数高,很容易得到满足和快乐,与人相处也很有人情味。从理论上讲,废话往往没有明确指向,没有功利性,没有目的性,所以一般人都不会设防,很容易使人亲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