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病现象

共病现象

共病现象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8633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年浙江省康复医学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13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等;共病现象的相关文献由929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国防、吴桂辉、闫巍等。

共病现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8633 占比:99.77%

总计:98863篇

共病现象—发文趋势图

共病现象

-研究学者

  • 邓国防
  • 吴桂辉
  • 闫巍
  • 乔高锋
  • 傅小燕
  • 张洁
  • 李雨泽
  • 毛毅
  • 王成
  • 赵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洋婷; 卢学昭; 李晓娜; 仲昭亿; 王娜; 蔡静; 马爱国; 刘玉峰; 汪求真
    • 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PTB-DM)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青岛市中心医院北部院区符合入组标准的458例住院PTB-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治疗前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膳食、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结核病临床症状、体质量指数、血生化指标、血常规指标、血糖控制水平、保肝药物使用及种类情况等信息;随访8个月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发生ATB-DILI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58例PTB-DM患者中,53例发生ATB-DILI,发生率为11.6%.在调整了吸烟、体力活动、保肝药物使用和贫血等混杂因素后,发现血糖控制不良[HR(95%CI)=2.787(1.256~6.183)]、饮酒[HR(95%CI)=2.159(1.097~4.251)]、消瘦(体质量指数<18.5)[HR(95%CI) =2.808(1.391~5.670)]、膳食多样性不足[HR(95%CI)=3.199(1.372~7.459)]是PTB-DM患者发生ATB-DILI的危险因素.结论:PTB-DM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易发生ATB-DILI,尤其饮酒、消瘦和膳食多样性不足者,发生ATB-DILI的风险更高.
    • 刘恋; 周瑾瑕; 杨晓苏
    • 摘要: 偏头痛和睡眠障碍均为临床常见疾病,二者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睡眠障碍可诱发偏头痛发作,偏头痛发作又可引起或加重睡眠障碍。偏头痛还与多种睡眠障碍长期共病。本文综述偏头痛与睡眠障碍的共病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 田瑶; 刘辉敏; 傅满姣; 贝承丽
    • 摘要: 结核病一直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糖尿病是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则结核病治疗失败可能性更大,死亡风险更高。作者从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的相互危害、诊断、治疗、管理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
    • 徐静; 罗萍; 贺晓新
    • 摘要: 目的:分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门诊部登记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特征,为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将2014—2021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门诊部登记治疗的26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同期1839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分类、发现方式、病原学阳性率、涂阳率、培阳率、利福平耐药率、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治疗成功率、就诊及确诊延迟率、就诊及确诊时间间隔。结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复治比例[16.48%(43/261)]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8.70%(160/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2,P<0.001),主动发现比例[7.28%(19/261)]明显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13.05%(240/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0,P<0.0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原学阳性率[65.90%(172/261)]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35.07%(64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81,P<0.001),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84.62%(110/130)和80.46%(210/261)]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91.15%(412/452)和87.71%(1613/18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63,P=0.031;χ^(2)=10.495,P=0.001)。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福平耐药率[3.07%(8/261)]与单纯肺结核患者[1.41%(26/18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5,P=0.086)。就诊延迟率、就诊时间[52.87%(138/261)和16(2,53)d]均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42.09%(774/1839)和9(0,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2,P=0.001;U=2.775,P=0.006)。确诊延迟率、确诊时间[32.57%(85/261)和7(0,24)d]与单纯肺结核患者[31.92%(587/1839)和7(1,20)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34;U=0.167,P=0.867)。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病原学阳性率高、复治比例高、就诊延迟率高、就诊时间间隔长、主动发现率低、痰涂片阴转率低和治疗成功率低的特点。
    • 李玉洁; 杨雨婷; 杨国平
    • 摘要: 糖尿病是机体罹患结核病或进展为重症结核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高糖状态引发的炎性环境可导致机体抗结核感染固有免疫细胞吞噬功能受损、相关抗原提呈细胞递呈延迟。继而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分化的异常会影响机体CD4+及CD8+T细胞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作用,导致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并最终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加速结核感染进程。为此,笔者就糖尿病对机体抗结核感染的固有免疫机制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糖尿病患者的抗炎治疗及制定合理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基础。
    • 刘媛; 剧猛; 左蕾; 张耀辉; 黄毅
    •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2021年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444例患者,依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结核性胸膜炎合并2型糖尿病组(合并糖尿病组;116例)和未合并糖尿病的结核性胸膜炎组(非糖尿病组;328例)。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前胸腔积液和外周血标本,进行T-SPOT.TB检测,分析两组患者T-SPOT.TB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合并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外周血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6.55%(54/116)和56.10%(184/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0,P=0.076);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52%(76/116)和88.41%(290/328),合并糖尿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25,P<0.001)。合并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外周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45,P=0.028;χ^(2)=12.848,P<0.001)。结论:当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时,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阳性率降低,但仍高于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果;建议考虑优先行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 孙桂香; 王娜; 王裕康; 仲昭亿; 李晓娜; 汪求真; 刘玉峰
    • 摘要: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其罹患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的风险,并且与不良治疗结局密切相关。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T2DM-PTB)的患者中,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例很少报告。为此,笔者报道1例成年T2DM-PTB合并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龚道敏; 朱凌; 田甜; 钟浈
    • 摘要: 目的:调查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预感性悲伤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武汉市肺科医院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确诊为肺癌合并肺结核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预感性悲伤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中文版)对患者进行评估,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预感性悲伤量表总分为(58.27±6.45)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中文版)评分分别为(36.85±8.41)分、(10.22±5.78)分和(50.18±4.28)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得分[(17.76±4.85)分、(9.12±2.34)分、(8.68±1.22)分]及总分[(36.85±8.41)分]、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中文版)总分[(50.18±4.28)分]与预感性悲伤量表总分[(58.27±6.45)分]呈负相关(r=-0.435,P(10.22±5.78)分、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中文版)<(50.18±4.28)分是发生预感性悲伤的主要因素(t=3.043,P=0.032;t=3.844,P=0.010;t=4.843,P=0.004;t=3.754,P=0.012)。结论: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预感性悲伤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临床护理应对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度较低、焦虑抑郁情绪较重的患者提供心理干预,以减少预感性悲伤的出现。
    • 熊姿; 谢赐福; 宋丽新; 王孝君; 田斌; 黄竹林; 徐祖辉; 张锡兴; 白丽琼
    • 摘要: 目的:分析长沙市MTB/HIV双重感染流行特征,以完善相关防控策略。方法: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TB/HIV双重感染防治管理工作年度报表》中提取2011—2020年长沙市MTB/HIV双感者相关资料,建立长沙市MTB/HIV感染特征分布综合数据库。分析MTB/HIV双重感染的检出情况,描述其随年度变化的趋势以及在不同时间、性别、年龄和地区的流行分布特征。结果:2011—2020年,长沙市累计发现MTB/HIV双重感染者280例,患者发现率随年度呈波动性上升[4.29%(12/280)~15.36%(43/280)]。其中,在结核病患者中检出HIV感染者39例,年均检出率为0.10%(39/38990),不同年度HIV阳性检出率[0.03%(1/3759)~0.22%(9/4057)]呈波动性上升趋势(Z=2.347,P=0.019);在HIV/AIDS患者中检出MTB感染者241例,年均检出率为0.68%(241/35381),不同年度肺结核检出率[0.41%(19/4639)~2.13%(13/610)]呈波动性下降趋势(Z=-6.126,P=0.001)。在280例MTB/HIV双重感染者中,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85.71%(240/280)];年龄分布以25~44岁年龄组为主[46.78%(131/280)],其次是45~64岁年龄组[32.50%(91/280)];地区分布以浏阳市为最多[26.07%(73/280)],其次为长沙县和宁乡市[均为16.43%(46/280)]。结论:长沙市MTB/HIV双重感染水平较低,但在结核病患者中筛查HIV感染者的年均检出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在HIV/AIDS者中筛查MTB感染者的检出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应以男性、25~44岁年龄组以及AIDS及结核病疫情分布较高地区的人群为防控重点。
    • 张黎娟; 张华; 王霞芳; 施美华; 冯彦军; 张建平; 唐佩军
    • 摘要: 目的:评价结核特异性抗原(TBAg)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计数的比值(TBAg/CD4)对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PTB)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参照入组标准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62例疑似活动性PTB的AIDS患者,并将患者分为AIDS+PTB组(152例)和AIDS组(110例)。采集患者入院次日清晨静脉血进行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TB-IGRA)、血常规、CD4检测,比较两组间TBAg水平和TBAg/CD4比值的差异。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评价TB-IGRA检测AIDS合并PTB的效能,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诊断效能最佳的检测指标。结果: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TB-IGRA检测AIDS合并活动性P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95%(82/152)和75.45%(83/110)。TB-IGRA检测AIDS+PTB组的TBAg、TBAg/CD4水平[分别为92.51(-68.20,906.10)pg/ml和1.01(0.00,10.12)]均明显高于AIDS组[分别为85.20(-33.80,801.30)pg/ml和0.11(0.00,2.07)],对照培养管抗原浓度[529.50(12.50,1160.50)pg/ml]明显低于AIDS组[694.50(29.90,990.0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81、-9.557、3.28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对照培养管抗原浓度、TBAg、TBAg/CD4对诊断AIDS合并活动性PTB的AUC值分别为0.718、0.637和0.842;当TBAg/CD4的临界值为0.592时,约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88.10%,特异度为77.10%。结论:相较于AIDS患者,AIDS合并PTB患者的TBAg和TBAg/CD4水平均明显升高,尤以TBAg/CD4诊断价值高,结合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认为TBAg/CD4对AIDS合并PTB患者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