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77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建筑科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6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20545篇;相关期刊494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决策与信息(下旬刊)、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江苏省高校第三十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中国城市大会等;公共参与的相关文献由956位作者贡献,包括卢福营、孙静静、李乐等。

公共参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6 占比:3.36%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20545 占比:96.39%

总计:21315篇

公共参与—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博
    • 摘要: 不同于主要依托村民自治制度展开的传统村治形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方式具有更为丰富的构成要素与更为深刻的价值意蕴.乡村"三治融合"体现了基层民主力量、规范力量与柔性力量的融合,其实践过程即乡村自治能力、法治能力与德治能力的提升过程,其诉求指向涉及参与均衡、权威转化和乡贤培育.从乡村自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推进村民公共参与的均衡化;从乡村法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驱动精英权威向制度权威的转化;从乡村德治能力提升的维度观之,需要挖掘传统乡贤文化精髓并培育新乡贤群体.以上三个通道的打开,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愿景的实现.
    • 高四化; 陈治儒
    • 摘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2017新课标”)明确指出:“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大多数思政课堂依然存在重“知情意理”而轻“参与践行”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坐而论道的多,而让学生公共参与的少,即使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将活动作为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长此以往,思政课“四位一体”的学科素养,呈现“三高一低”的不平衡状态,“公共参与”素养严重矮化,高分低能现象仍普遍存在。基于此,要补齐“公共参与”这一素养短板,迫切需要教师秉持“教以致用”的教学态度,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会参与。
    • 何标
    • 摘要: 为了新课标所涉及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我们要充分利用"四史"学习教育之契机,培育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立德树人价值取向,努力使学生对政治认同产生心理共鸣,奠定正确"三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公共参与中锤炼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价值感,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民族复兴的担当者和力行者。
    • 杨阳; 周忠凯; 王晓瑜; 张红岩; 赵继龙
    • 摘要: 城镇群体系发展战略影响下,小城镇作为联系中心城市与乡村的节点,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契机。面对小城镇的现状,需要在前期分析阶段引入定量研究的方法,针对小城镇的特点,进行相对应的规划设计。规划分析技术的引入为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对数据工具的高效利用,可以有效地提升现状分析的深度与精度。本文将以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建立结合有意识公共参与及基于开放数据的规划现状分析框架,或可成为小城镇规划设计中挖掘问题,辅助决策,指导设计的工具。
    • 顾李巧
    • 摘要: 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公民能够以主人翁的精神积累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的知识,培养参与的意识,有序参加学校、社区、国家公共事务的治理中,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培养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有助于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本文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从深入生活实践、巧用生活情境、精选生活素材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水平,帮助高中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 袁浩华; 姚杰友; 郝佳欣
    • 摘要: 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了广州市、深圳市738名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媒体使用及公共事务参与情况,从劳动时长、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公民意识、自我认同与信息资本等因素分析外来务工群体新媒体使用与公共参与现状,揭示外来务工群体的公共参与度较低、参与渠道少的问题,并为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决策供意见参考,提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拓展公共事务的在线参与渠道、提高外来务工者收入水平及知识素养等建议。
    • 吴梦洁
    • 摘要: 小学阶段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奠基阶段,教师要强化规则教育,让大家提升公共参与意识。结合绘本了解行为对错、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在交流讨论中消除负面情绪、自主制定班级规则、并在模拟角色扮演中进一步提升意识,这些方法都利用了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能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参与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 严挺; 卢春龙
    • 摘要: 宽容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依据社会资本理论,社会宽容对一个社会及国家的善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众多的社会资本研究文献中,关于中国社会宽容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中国的社会宽容度水平、特点和发展趋势如何?社会宽容与其他社会资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社会宽容在中国场域中的作用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社会宽容和其他社会资本要素一样,对包括公共参与在内的社会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世界价值观调查”(2007—2018)数据的中国样本显示,中国的社会宽容在2007—2018年期间基本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社会宽容与人际信任等其他社会资本变量存在着密切关系,在中国场域下,社会宽容对培育公民的积极的公共参与态度作用显著。因此,新时代的国家治理要注重维护、培育和推广社会宽容这个社会资本要素,并将其纳入国家治理的指标体系。
    • 孙楠
    • 摘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民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公民精神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价值支撑,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助力,其高低直接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效。我国公民精神现状不太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公民精神缺失背后的原因,探究培育与提升公民精神的对策,以提升我国公民精神的发展水平,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 谢卓
    • 摘要: 2022年2月末,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冲突,国内部分网友拿此次冲突作梗的行为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并搬运到外网,造成对我国外交形象的损害和国外网民反弹等不良社会危机。与此同时,与该事件相关话题讨论阅读量破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共识。此类拿冲突作梗的行为暴露出互联网时代下网民媒介素养的缺失。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素养更加考验网民的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的表达素养。国际舆论场纷扰不断,如何填补网民缺失的媒介素养、建立媒介素养的规范体系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