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伏隔核

伏隔核

伏隔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4915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解剖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全国精神外科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等;伏隔核的相关文献由697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国栋、王学廉、李江等。

伏隔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4915 占比:99.86%

总计:175156篇

伏隔核—发文趋势图

伏隔核

-研究学者

  • 高国栋
  • 王学廉
  • 李江
  • 贺世明
  • 衡立君
  • 王举磊
  • 郝伟
  • 梁秦川
  • 刘惠芬
  • 周文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Smith ML; Asada N; Malenka RC; 华肖肖(译); 张玲(校)
    • 摘要: 共情是体验他人的感觉和情感状态,是社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发现小鼠疼痛和吗啡镇痛可以通过短暂的社会接触转移到旁观者身上。光遗传学操控实验表明前扣带皮质(ACC)及其到伏隔核(NAc)的投射选择性地参与疼痛和镇痛的社会转移。相比之下,恐惧的社会转移则不需要ACC到NAc的输入,而是依赖于ACC至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的投射。这些发现表明ACC与人类共情反应密切相关,并通过不同的下游靶点介导不同形式的共情行为。
    • 魏龙威; 牛亚凯; 王振民; 刘阳; 李娟; 陈巍
    • 摘要: 目的:揭示伏隔核Ca^(2+)渗透性AMPA受体(CP-AMPARs)在有氧运动改善肥胖易感大鼠食物奖赏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n=15)和高脂饮食组(HFD,n=45),8周高脂饮食后从HFD大鼠中筛选肥胖抵抗组(OR,n=15)和肥胖易感组(OP,n=15),分别将其分为肥胖抵抗对照组(ORC,n=7)和肥胖抵抗运动组(ORE,n=7),肥胖易感对照组(OPC,n=7)和肥胖易感运动组(OPE,n=7)。ORE组与OPE组大鼠进行6周跑台运动干预(50 min/次、6次/周,起始速度14 m/min,每周递增2 m/min)。利用操作式条件反射进食行为实验与条件位置偏爱实验评价大鼠的进食动机及食物奖赏;通过观察注射CP-AMPARs选择性拮抗剂1-萘乙酰精胺(1-Naphthylacetyl spermine,NASPM)(20μg/0.5μL)后大鼠的进食行为变化,评价伏隔核CP-AMPARs在运动调节进食行为中的作用;使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检测伏隔核局部场电(local fieldpotentials,LFPs)及神经元活动;Westernblotting与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伏隔核GluA1与GluA2蛋白表达。结果:与OR组大鼠比较,OP大鼠进食动机显著增高(P<0.01,P<0.05);与OPC大鼠比较,OPE大鼠进食动机显著降低(P<0.05);NASPM降低OPE大鼠进食动机较OPC大鼠更明显(P<0.05),伏隔核膜表面GluA1、GluA2阳性细胞及其共表达阳性细胞数量、GluA1与GluA2表达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ORC大鼠比较,OPC大鼠伏隔核θ频段LFPs功率谱密度(P<0.01)、MSNs平均放电频率(P<0.01)及Spike-LFPs相干值(P<0.01)均显著升高;与OPC大鼠比较,OPE大鼠的上述变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6周有氧运动可改善肥胖易感大鼠食物奖赏,降低进食动机,并延缓体质量增长,其机制可能与有氧运动改变伏隔核膜表面GluA1∶GluA2表达,减少CP-AMPARs突触插入,降低伏隔核MSNs的Spike-LFPs异常同步活动有关。
    • 朱美美; 汪闿智; 朱艳艳; 袁也丰; 杨紫君; 周福庆
    • 摘要: 目的采用基于兴趣区相关性的方法研究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SCH)病人壳核和伏隔核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方法纳入首发未用药SCH病人25例和健康对照32例,均行静息态功能MRI检查和临床功能评估(包括韦氏记忆量表第3版空间广度测验、连线测试、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在Matlab平台上使用脑成像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对2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分别选取双侧壳核和伏隔核为兴趣区与全脑其他体素时间序列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获得的功能连接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最后,在病人组中提取2组间存在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系数,与4种临床功能评估结果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人组右侧壳核与左侧舌回、右侧伏隔核与下丘脑/右侧海马旁回、左侧伏隔核与下丘脑的功能连接均减弱(体素水平P<0.001,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簇水平P<0.05)。病人组右侧伏隔核-下丘脑/右侧海马旁回连接系数与韦氏记忆量表第3版空间广度测验评分呈正相关(r=0.533,P=0.009)。结论首发未用药SCH病人右侧壳核、双侧伏隔核分别存在功能失连接表现,可能是病人存在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 赵林(编译)
    • 摘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通过裂解血管紧张素Ⅰ产生血管紧张素Ⅱ来调节血压。在大脑中,ACE在纹状体组织中尤其丰富,但目前对ACE在纹状体回路中的功能仍知之甚少。研究人员发现ACE降解小鼠伏隔核中一种非常规的脑啡肽七肽Met-enkephalin Arg-Phe。ACE抑制增强了Met-enkephalin Arg-Phe对mu阿片受体的激活,导致谷氨酸释放到表达Drd1多巴胺受体的中型多棘投射神经元上受到长期抑制,这种抑制是细胞类型特异性的。系统性ACE抑制在本质上并不是有益的,但降低了芬太尼给药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好,并增强了互惠的社会互动。该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诱人的前景,即中枢ACE抑制可以增强内源性阿片类药物信号的临床获益,同时降低成瘾风险。
    • 张洁; 刘程曦; 桂欢; 张益
    • 摘要: 伏隔核位于腹侧纹状体,主要由中型多棘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构成,根据其表达受体的不同,又细分为表达多巴胺D1受体、多巴胺D2受体、腺苷A1及A2A受体的神经元亚型。以往研究发现伏隔核参与调控奖赏、成瘾、摄食、学习及睡眠-觉醒等神经生物学行为,与皮质、中脑多巴胺能核团等有着复杂的纤维联系。新近的研究表明伏隔核在全身麻醉意识调控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为全身麻醉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对伏隔核各亚型神经元及其投射通路在睡眠-觉醒和全身麻醉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阚延鹏; 张婷婷; 王琪; 赵璇; 林福清
    • 摘要: 目的探究投向伏隔核的岛叶神经元对小鼠痛觉的影响。方法使用雄性78周C57BL/6小鼠,在伏隔核注射逆向示踪包含Cre重组酶片段的腺相关病毒,在岛叶皮质分别注射Cre重组酶依赖的破伤风轻链改造TetTox,光敏感通道蛋白NpHR或光敏感通道蛋白ChR2的腺相关病毒。病毒表达28 d后,在岛叶皮质埋置光纤,埋置光纤2周后,进行光遗传学实验。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痛和辣椒素引起的急性疼痛。对机械痛,采用Von Frey细丝,使用up and down的方法进行痛阈检测小鼠的缩足阈值;对辣椒素引起的急性疼痛,使用辣椒素足底注射进行急性疼痛造模,观察并统计小鼠的舔爪时间及抬爪时间。结果沉默投向伏隔核的岛叶神经元使小鼠缩足阈值上升(P=0.01);光抑制岛叶到伏隔核通路使小鼠缩足阈值上升(P=0.02),急性疼痛下的舔爪时间(P=0.04)和抬爪时间降低(P=0.02),与沉默岛叶神经元对痛觉行为的影响一致;光激活投向伏隔核的岛叶神经元引起缩足阈值下降(P=0.0008),而舔爪时间(P=0.95)和抬爪时间(P=0.46)并没有减少。结论岛叶到伏隔核通路参与疼痛的传导和调控,抑制投向伏隔核的岛叶神经元使小鼠痛阈上升,激活岛叶投射到伏隔核的神经元使小鼠缩足阈值下降。
    • 徐佳婷; 张陈诚; 汤义平
    • 摘要: 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深部脑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疗效,但个体最佳刺激靶点选择尚缺乏一致标准。临床研究已证实和尝试的DBS靶点中,胼胝体扣带回、腹侧内囊/腹侧纹状体、伏隔核研究相对成熟,其抗抑郁效果较明确且相对安全,内侧前脑束靶点具有一定潜力,丘脑下脚、外侧缰核和终纹床核等靶点多为小样本病例报告,缺乏重复性研究支持。因难治性抑郁症异质性大,且DBS为有创治疗,目前研究存在一定挑战。而结合临床特点和生物学标识的个体化、精准化刺激靶点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 黄炳武; 陈依尔; 崔燕华; 连庆泉; 苏颖; 林函
    • 摘要: 目的探讨基底外侧杏仁核(BLA)至伏隔核(NAc)环路在大鼠丙泊酚自身给药行为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①通过丙泊酚自身给药行为训练将大鼠分为丙泊酚依赖大鼠和丙泊酚非依赖大鼠,Western印迹法检测2种大鼠NAc内谷氨酸能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叶恶唑丙酸受体(AMPAR)的亚基GluA1和GluA2蛋白表达水平。②24只丙泊酚依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BQX(AMPAR拮抗剂)0.25,0.5和1μg组,在连续14 d丙泊酚自身给药行为训练后,第15天测试前30 min于NAc内注射生理盐水或NBQX,观察NBQX对大鼠丙泊酚自身给药行为的影响。③24只丙泊酚依赖大鼠随机分为增强型黄绿色荧光蛋白(eYFP)组、eYFP+NBQX组、光敏感通道蛋白(ChR2)-eYFP组和ChR2-eYFP+NBQX组。其中eYFP组和eYFP+NBQX组在BLA区注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钙调蛋白依赖激酶Ⅱα(CaMKⅡα)-eYFP,ChR2-eYFP组和ChR2-eYFP+NBQX组在BLA区注射AAV-CaMKⅡα-ChR2-eYFP。在病毒表达4周后,进行连续14 d丙泊酚自身给药行为训练,于第15天测试前30 min,eYFP组和ChR2-eYFP组在NAc区给予生理盐水,而eYFP+NBQX组和ChR2-eYFP+NBQX组在NAc区给予NBQX 0.5μg,并在测试期间蓝光刺激BLA-NAc环路,观察兴奋BLA-NAc环路对大鼠丙泊酚觅药行为的影响。结果①与丙泊酚非依赖组相比,丙泊酚依赖组大鼠有效鼻触次数明显增加(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丙泊酚依赖大鼠较丙泊酚非依赖大鼠NAc GluA1和GluA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NBQX 0.5和1μg组大鼠有效鼻触次数显著减少(P<0.01)。③与eYFP组相比,ChR2-eYFP组大鼠有效鼻触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eYFP+NBQX组相比,ChR2-eYFP+NBQX组大鼠有效鼻触次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兴奋BLA-NAc环路可增加大鼠丙泊酚自身给药行为,该作用可能由NAc区AMPAR介导。
    • 马文辉; 王云玲; 罕迦尔别克·库锟; 丁爽; 贾文霄
    • 摘要: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双侧大脑灰质及各核团体积的改变,分析其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PD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行T1-MPRAGE检查,使用FreeSurfer软件分析工具精确自动分割并分析皮层下灰质及各个核团体积;比较2组上述体积差异。结果PD组与对照组相比,右侧尾状核[(3300±276)mm^(3)vs(3643±459)mm^(3),(P=0.045)]及右侧伏隔区体积[(455±105)mm^(3)vs(465±27)mm^(3),(P=0.046)]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组小脑白质体积及皮层下灰质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MPRAGE序列可全面、精准地分析PD患者核团体积改变;右侧尾状核及伏隔核的体积减小有可能成为临床症状评估的一个客观指标。
    • 陈园园; 李锋; 魏佳韵; 李香豫; 王丹; 燕瑾; 王优美; 徐鹏; 狄斌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法同时测定大鼠伏隔核和纹状体两个不同脑区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方法,并对海洛因急性中毒大鼠不同脑区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采用QUATTRO C18色谱柱,以磷酸二氢钠-柠檬酸-辛烷磺酸钠缓冲液:乙腈(94:6)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20μl,考察本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和稳定性.测定海洛因急性中毒大鼠伏隔核和纹状体两个脑区中DA和5-HT的含量变化.结果:DA和5-HT的检测限均为0.2 ng/ml,定量限均为0.5 ng/ml;日内与日间精密度RSD均<5%;回收率范围87.8%~115.5%;4°C条件下,在脑组织匀浆液中4天内稳定性良好.给予急性中毒剂量海洛因后,大鼠两个脑区中的DA含量基本无变化,但5-HT含量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升高.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稳定,适用于大鼠不同脑区中DA和5-HT含量的测定.首次发现海洛因急性毒性作用可能与伏隔核和纹状体中5-HT含量显著升高有关,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