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光伏建筑屋顶的隔震装置

一种用于光伏建筑屋顶的隔震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伏建筑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光伏建筑屋顶的隔震装置,包括能够安装于屋顶的骨架、连接架、用于安装光伏板的安装结构、隔震支架、迎风板,所述骨架上部面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上部面沿其横向通过隔震支架连接有多个安装结构。本发明由于采用了连接架与连接柱转动连接,以及迎风板的设置,因此当光伏板受到大致沿骨架纵向的风力时,迎风板带动连接架转动,使得连接架和光伏板上下倾斜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光伏板受到的风振力相对变小,有效的降低了光伏板损坏的风险;由于安装结构与连接架之间设有隔震支架,可以通过隔震支架对安装结构进行缓冲,进而使得光伏板的振动受到缓冲,进一步降低光伏板损坏的风险。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D13/18 专利申请号:2022103748199 申请日:202204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光伏建筑屋顶的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BIPV即Building Integrated PV是光伏建筑一体化。PV即Photovoltaic。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光伏建筑装置,一般都是将太阳能光伏板直接固定在建筑上,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当出现大风天气或地面震动时,常常发现太阳能光伏板会出现损坏,经研究发现,风力一般分为部分与光伏板平行的风力和部分与光伏板垂直的风力,与光伏板垂直的风力即为风振力,风振力是太阳能光伏板承受的主要控制荷载,也是导致太阳能光伏板发生破坏的主要因素;

为解决上述太阳能光伏板因风振力或地面震动导致太阳能光伏板损坏的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光伏建筑屋顶的隔震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光伏建筑屋顶的隔震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光伏建筑屋顶的隔震装置,包括能够安装于屋顶的骨架、连接架、用于安装光伏板的安装结构、隔震支架、迎风板,所述骨架上部面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上部面沿其横向通过隔震支架连接有多个安装结构;

所述骨架沿纵向上下倾斜,骨架纵向上端设有沿其横向设置的连接柱,骨架上部面匀设有多个支撑件;

所述连接架与骨架对应平行,连接架纵向上端转动配合于连接柱柱身,连接架上部面纵向上端沿其横向设有能够带动连接架转动的迎风板,连接架下部面对应支撑件的位置设有能够稳定搭接于支撑件的搭接块,且搭接块与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连接架下部面还匀设有能够限制连接架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与连接架下部面对应固定,连接板下端活动贯穿骨架,且延伸至贯穿骨架下方,连接板该端设有限位部,且该限位部上部面设有第二缓冲件。

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多个横杆,多个横杆沿连接架纵向间隔设置,横杆下侧面通过多个隔震支架与连接架相连,所有的横杆同侧端均设有支撑件,且两个支撑件上部面均设有一个能够与对应的支撑件配合实现夹持光伏板侧部的压合件。

优选的,所述压合件和支撑件对应光伏板接触的位置均设有柔性密封层。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压合件之间设有排水槽结构。

优选的,所述隔震支架包括上安装件、连接螺栓,所述上安装件下部面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沉头孔,连接螺栓的螺杆端部朝上,且活动贯穿沉头孔,并且连接螺栓的螺杆螺接于安装结构,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杆身与沉头孔孔壁之间设有隔震套筒,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位于上安装件与对应的安装结构之间的杆身套设有隔震垫,上安装件与连接架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安装件沿连接架横向阻尼活动连接,且连接架设有用于限制上安装件移动位置的第二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隔震支架还包括下安装件,所述上安装件下部面中部设有与连接架的横杆适配的第一卡槽,且第一卡槽槽底中部设有沉头孔,所述下安装件上部面中部设有与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槽槽口两端部与第一卡槽槽口两端部可拆卸连接,并且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槽壁设有阻尼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槽底设有能够沿连接架横杆横向滚动挤压连接架的挤压辊,第二卡槽槽底设有弹性阻尼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槽口外侧和第二卡槽槽口外侧均设有耳板,相对的两耳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且相对的两耳板相对板面之间设有弹性垫。

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采用了连接架与连接柱转动连接,以及迎风板的设置,因此当光伏板受到大致沿骨架纵向的风力时,迎风板受到风力的作用具有翻转的趋势,进而带动连接架转动,使得连接架上下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光伏板上下倾斜的角度发生变化,进而风力的方向与光伏板上板面之间的角度变小,因此光伏板受到的风振力相对变小,有效的降低了光伏板损坏的风险;

2、由于安装结构与连接架之间设有隔震支架,因此当风振力变化幅度较大时,可以通过隔震支架对安装结构进行缓冲,进而使得光伏板的振动受到缓冲,进一步降低光伏板损坏的风险;

3、由于采用隔震支架的结构,因此实现了对光板板三维度的隔震,进一步防止风振力和地面震动导致光伏板损坏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连接架、安装结构和隔震支架装配的结构示意;

图5是图4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I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中隔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隔震支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骨架;11、连接柱;12、支撑件;2、连接架;21、搭接块;22、第一限位结构;221、连接板;3、安装结构;31、支撑件;32、横杆;33、压合件;34、排水槽结构;4、隔震支架;41、上安装件;411、沉头孔;412、第一卡槽;42、连接螺栓;43、隔震套筒;44、隔震垫;45、下安装件;451、第二卡槽;46、挤压辊;47、耳板;48、弹性垫;5、迎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光伏建筑屋顶的隔震装置,包括能够安装于屋顶的骨架1、连接架2、用于安装光伏板的安装结构3、隔震支架4、迎风板5,骨架1上部面设有连接架2,连接架2上部面沿其横向通过隔震支架4连接有多个安装结构3,优选的,隔震支架4能够沿光伏板所在的平面内进行缓冲,也能够与光伏板垂直的方向进行缓冲,例如隔震支架4为弹簧支架、橡胶支架、减振器等;

骨架1沿纵向上下倾斜,骨架1纵向上端设有沿其横向设置的连接柱11,骨架1上部面匀设有多个支撑件12;

具体的,骨架1包括纵梁和横梁,且纵梁与房屋对应固接,横梁两端与纵梁对应固接;

连接架2与骨架1对应平行,连接架2纵向上端转动配合于连接柱11柱身,连接架2上部面纵向上端沿其横向设有能够带动连接架2转动的迎风板5,优选的,迎风板5竖直设置,且下板面中部设有缺口,可以防止风力在迎风板5和光伏板交汇的位置形成紊流,导致光伏板损坏,连接架2下部面对应支撑件12的位置设有能够稳定搭接于支撑件12的搭接块21,且搭接块21与支撑件12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优选的,支撑件12上端面设有横向的搭接槽,搭接块21能够搭接在该搭接槽内,这样可以通过搭接槽对搭接块21进行限位,使得连接架2复位后能够稳定,并且能够减小连接架2复位后,连接柱11的承受力,具体的,第一缓冲件与支撑件12搭接槽固接,或者与支撑件12底面固接,连接架2下部面还匀设有能够限制连接架2转动角度的第一限位结构22,具体的,当第一限位结构22作用后,连接架2仍处于上下倾斜的状态,只是使得连接架2上下倾斜的程度变小;

具体的,安装结构3下端设有防止雨水、风进入到建筑房屋内的防护结构,例如L型的防护板,该L型的防护板一侧与安装结构3对应密封固接,另一侧延伸至建筑房屋外,且朝下;具体的,外侧的安装结构3外侧也设有防护结构,优选的,该防护结构能够沿骨架1横向伸缩,具体的,连接架2也包括横梁和纵梁,纵梁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两个,其两个纵梁之间设有多个横梁;

这样设置,由于采用了连接架2与连接柱11转动连接,以及迎风板5的设置,因此当光伏板受到大致沿骨架1纵向的风力时,迎风板5在风力的作用下具有翻转的趋势,进而带动连接架2转动,使得连接架2上下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因此光伏板上下倾斜的角度发生变化,所以风力的方向与光伏板上板面之间的角度变小,因此光伏板受到的风振力相对变小,有效的降低了光伏板损坏的风险,所以即使风力不稳定,光伏板受到的风振力变化幅度也会降低,可以有效的降低了光伏板损坏的风险;由于安装结构3与连接架2之间设有隔震支架4,因此当风振力变化幅度较大时,可以通过隔震支架4对安装结构3进行缓冲,进而使得光伏板的振动受到缓冲,进一步降低光伏板损坏的风险。

上述结构中,使用时,把骨架1安装在建筑屋顶,然后利用安装结构3对光伏板进行安装,当光伏板受到大致沿骨架1纵向的风力时,该风力吹向迎风板5,迎风板5带动连接架2转动,使得连接架2和光伏板上下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光伏板受到的风振力减小,起到了隔震的功能,当风力降低时,在光伏板、安装结构3和连接架2重力的作用下,连接架2落在骨架1上,由于支撑件12搭接槽槽底与搭接块21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结构22包括连接板221,连接板221上端与连接架2下部面对应固定,连接板221下端活动贯穿骨架1,且延伸至贯穿骨架1下方,连接板221该端设有限位部,且该限位部上部面设有第二缓冲件,也就是说,连接板221的限位部能够保证连接板221下端始终位于骨架1下方,进而实现了限制连接架2转动的角度,优选的,第一限位结构22截面为L状,这样设置当连接架2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后,连接板221的限位部会受到骨架1横梁的阻挡,使得连接架2倾斜角度不再发生变化,进而实现了限制连接架2转动角度的功能,第二缓冲件的设置还可以防止连接板221的限位部突然停止,导致光伏板损坏。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4-6所示,安装结构3包括多个横杆32,多个横杆32沿连接架2纵向间隔设置,横杆32下侧面通过多个隔震支架4与连接架2相连,所有的横杆32同侧端均设有支撑件31,且两个支撑件31上部面均设有一个能够与对应的支撑件31配合实现夹持光伏板侧部的压合件33,优选的,横杆32顶面也设有能够弹性支撑光伏板的支撑结构,这样可以防止光伏板中部没有支撑,导致光伏板内部产生应力而出现裂纹,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支撑件31和压合件33对光伏板侧边进行夹持固定,必要时,还可以对光伏板四个侧边均进行夹持固,光伏板纵向侧边的支撑件31和压合件33外侧均设有密封结构,也就是说,支撑件31和压合件33为光伏板的密封护边;

压合件33和支撑件31对应光伏板接触的位置均设有柔性密封层,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柔性密封层对光伏板侧边进行密封,防止雨水渗入到光伏板内部和下方,还可以对光伏板进行缓冲,有效的起到对光伏板隔震的效果;

相邻的两个压合件33之间设有排水槽结构34,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排水槽结构34排放雨水,具体的,排水槽结构34为两个相互扣合的L板,L板外侧边与对应的压合件33密封固接,优选的,排水槽结构34的扣合部能够沿骨架1横向变形,也就是说,两个L板相互扣合的边之间设有弹性层。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7-8所示,隔震支架4包括上安装件41、连接螺栓42,上安装件41下部面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沉头孔411,连接螺栓42的螺杆端部朝上,且活动贯穿沉头孔411,并且连接螺栓42的螺杆螺接于安装结构3,连接螺栓42的螺杆杆身与沉头孔411孔壁之间设有隔震套筒43,优选的,隔震套筒43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沉头孔411小径孔腔,另一部分位于沉头孔411大径孔腔,即连接螺栓42头部与沉头孔411台阶面之间也有隔震套筒43的部分,连接螺栓42的螺杆位于上安装件41与对应的安装结构3之间的杆身套设有隔震垫44,上安装件41与连接架2对应连接,优选的,连接螺栓42头部与连接架2之间设有隔震垫,优选的,连接螺栓42的螺杆端部贯穿安装结构3,且通过防脱件防止连接螺栓42自主转动,导致连接螺栓42不牢固,例如在连接螺栓42对应位于安装结构3上方的杆身设有限位环、限位销或其他限位结构;

这样设置可以通过隔震套筒43使得连接螺栓42能够在平行于光伏板板面的平面内任意方向移动,起到了在平行于光伏板板面的平面内隔震的功能,还可以通过隔震垫44在垂直于光伏板板面的方向进行移动,起到了垂直于光伏板板面的方向隔震效果;

上安装件41沿连接架2横向阻尼活动连接,且连接架2设有用于限制上安装件41移动位置的第二限位结构,这样由于上安装件41能够沿连接架2横向移动,因此受到大致沿骨架1横向的风力时,安装结构3和隔震支架4能够沿连接架2横向移动,并结合隔震支架4中的隔震套筒43,因此能够很好的起到对光伏板缓冲的效果;

隔震支架4还包括下安装件45,上安装件41下部面中部设有与连接架2的横杆适配的第一卡槽412,且第一卡槽412槽底中部设有沉头孔411,下安装件45上部面中部设有与第一卡槽412对应的第二卡槽451,且第二卡槽451槽口两端部与第一卡槽412槽口两端部可拆卸连接,并且第一卡槽412或第二卡槽451槽壁设有阻尼垫,这样设置实现了上安装件41能够阻尼活动配合于连接架2的功能;

具体的,安装时,先把上安装件41卡接在连接架2的横梁上,然后利用下安装件45使得上安装件41与连接架2的横梁对应连接;

第一卡槽412槽底设有能够沿连接架2横杆横向滚动挤压连接架2的挤压辊46,第二卡槽451槽底设有弹性阻尼垫,这样设置可以防止因安装结构3和光伏板较重导致第一卡槽412槽底与连接架2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较大,导致上安装件41不能移动的缺陷;

第一卡槽412槽口外侧和第二卡槽451槽口外侧均设有耳板47,相对的两耳板47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且相对的两耳板47相对板面之间设有弹性垫48,这样设置可以通过螺栓改变第二卡槽451槽底弹性阻尼垫与连接架2之间的阻尼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