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鱼藤酮

鱼藤酮

鱼藤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植物保护、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0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1156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老年学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第十二届中国北方实验动物科技年会、华东地区第13届实验动物科学学术交流会等;鱼藤酮的相关文献由143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汉虹、江定心、黄继光等。

鱼藤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0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1156 占比:98.88%

总计:41624篇

鱼藤酮—发文趋势图

鱼藤酮

-研究学者

  • 徐汉虹
  • 江定心
  • 黄继光
  • 董兆君
  • 王涛
  • 何道航
  • 叶姣
  • 孙圣刚
  • 胡艾希
  • 周利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秋荣; 咸文荣
    • 摘要: 为筛选对设施辣椒烟粉虱防效较佳的杀虫剂,本研究采用喷雾法开展了4种杀虫剂对烟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均具有较佳防效,药后7d,对成虫的防效分别高达89.4%、88.7%,对若虫的防效分别为81.5%、83.2%,均高于5%鱼藤酮微乳剂和5%除虫菊素乳油。因此,在生产中推荐交替使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用于防治烟粉虱。
    • 郭亚军; 沈殿晶; 赵明; 范添乐; 王智超; 陈小军
    • 摘要: 【目的】以纳米载体作为农药载体,提高农药利用率。【方法】采用自模板合成法,在合成实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的基础上,以水为刻蚀剂制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HMSNs)。通过溶剂挥发法将植物源农药鱼藤酮(Rot)负载到HMSNs的孔道中,制备得到Rot@HMSNs。测定Rot@HMSNs的缓释性能和杀虫活性。HPLC检测Rot@HMSNs中鱼藤酮在黄瓜植株中的系统分布。【结果】所制备的HMSNs粒径约250 nm,比表面积达999.4 m^(2)/g。Rot@HMSNs粒径均一,载药率达46.7%,具有良好的释放特性,释放模型符合Ritger-Peppas释放模型。HMSNs显著提高了鱼藤酮在黄瓜植株中的吸收和传导能力。【结论】通过纳米载体HMSNs可以提高鱼藤酮的利用率,此研究对于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 郭宇婷; 李珊珊; 李庆林
    • 摘要: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TGY)对鱼藤酮(Rot)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Rot建立和培养PC12细胞神经损伤模型并利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确定Rot的最佳造模浓度以及TGY的有效干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脂质活性氧(ROS)水平并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和活力变化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3(LPCAT3)蛋白表达。结果:0.6μmol/L Rot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接近50%(56.7%±9.9%),TGY预处理12 h后可抑制Rot的损伤程度。同时,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Rot处理后的细胞内脂质ROS含量升高,而给予TGY预处理后有效降低Rot损伤的细胞内脂质ROS的含量,降低Rot处理后的MDA水平,并提高SOD活力和GSH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与正常组相比,0.6μmol/L Rot处理后细胞的线粒体皱缩,TGY预保护处理后,PC12细胞的线粒体形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Western blot的结果呈现出TGY预处理后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Rot损伤后GPX4的表达,下降ACSL4、LPCAT3的表达。结论:TGY可以上调GPX4蛋白的表达,下调ACSL4、LPCAT3蛋白的表达,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和ROS的含量,从而改善神经损伤。
    • 毛美玲; 关银瑞; 闫咏梅; 李涛; 王豆
    • 摘要: 探讨鱼藤酮致帕金森病模型的最佳造模方法。目前采用鱼藤酮创建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尚无统一标准,因此造模成功率差异较大;鱼藤酮的注射剂量和持续时间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推荐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每天2 mg/kg,持续3周的给药方案。
    • 董琬玥; 王璐; 王赫明; 刘桦美; 林松; 李瑞琪; 唐松远
    • 摘要: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鱼藤酮所导致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运动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中健康清洁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共36只。建立PD模型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PD造模组、PD+褪黑素组。分组后,对PD造模组以及PD+褪黑素组施加鱼藤酮皮下给药36d,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之后按标准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造模成功后,PD+褪黑素组大鼠注射褪黑素14d,PD造模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在上述干预后,采用旷场实验以及转棒实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实验。最后取脑,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黑质N F-κB、TH、纹状体IL-1B、IL-6、TNF-α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造模组大鼠均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运动功能各项指标有所下降;经检测TH蛋白在黑质中的表达下降,NF-κB在黑质中的表达增加,TNF-α和IL-1β、IL-6在纹状体中的表达增加;PD+褪黑素组大鼠经干预后,相较造模组P D样症状和运动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经检测T H蛋白在黑质中的表达增加,NF-κB在黑质中表达减少,TNF-α、IL-1β、IL-6在纹状体中的表达减少。结论:褪黑素可以通过改善PD大鼠运动功能和炎症反应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 吴苗苗; 王惠芹; 冯聚玲; 苑玉和; 石建功; 陈乃宏
    • 摘要: 目的观察天麻提取的联苄类化合物32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4μmol/L鱼藤酮损伤PC12细胞48 h建立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不同浓度(0.1、1.0、10.0μmol/L)组,共5组。噻唑蓝[3-(4,5-dimethyhhyhhiazol-2-y1)-2,5-diphenyh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JC-1染色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能明显抑制细胞存活率(P<0.001),诱导细胞凋亡,同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ROS含量(P<0.001)。与模型组相比,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不同浓度(0.1、1.0、10.0μmol/L)组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1,P<0.001),凋亡细胞比例减少,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高,细胞内ROS含量减少(P<0.001)。结论天麻联苄类化合物32对鱼藤酮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与其维持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窦姗姗; 高丽颖; 林馨怡; 孟尧; 董康; 程葆华
    • 摘要: 目的探讨apelin-36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pelin-36组、鱼藤酮组和apelin-36+鱼藤酮组。通过鱼藤酮处理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体外模型,在给予apelin-36预处理后,通过CCK-8观察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α-synuclein的表达,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复合物I(complex I)的表达和ADP/ATP的比值来观察线粒体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鱼藤酮组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α-synuclein的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下降,complex I表达降低,ADP/ATP比率升高(均P<0.05);而给予apelin-36预处理后,与鱼藤酮组相比,apelin-36+鱼藤酮组细胞活力上升,细胞凋亡降低,α-synuclein的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增高,complex I表达升高,ADP/ATP比率降低(均P<0.05)。结论Apelin-36对鱼藤酮引起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减轻鱼藤酮所致的SH-SY5Y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孙玉南; 舒绪刚; 杨远廷; 陈任翔; 翁琳; 任艳丽
    • 摘要: 鱼藤酮作为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豆科植物中,具有抗炎抑菌、减少氧化应激、保护肝功能、抗肿瘤、杀虫和毒鱼等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鱼藤酮的提取工艺,对比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和分析不同方法中提取率的差异。此外,本文还阐述其在鱼塘清理、植物农药和生物医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鱼藤酮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 曾玥; 罗思晴; 马鑫喆; 潘泓乐; 刘红梅; 张鸣号
    • 摘要: 目的探讨鱼藤酮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凋亡的机制,观察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衍生物N-甲基-4-异亮氨酸环孢素(N-methyl-4-isoleucine-cyclosporin,NIM811)对鱼藤酮诱导的HT22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线粒体复合物Ⅰ抑制剂鱼藤酮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使用第3~7代的HT22细胞,分成control组、鱼藤酮组、鱼藤酮+NIM811组和NIM811组。NIM811在鱼藤酮刺激3 h前加入培养基。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HT22细胞活性,二氢乙二胺(DHE)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四甲基罗丹明甲酯(tetramethylrhodamine methyl ester,TMRM)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鱼藤酮孵育24 h后,提取细胞胞浆和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中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及胞浆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 C)、caspase-9、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鱼藤酮使HT22细胞活力降低至56.26%(P<0.01),细胞明显缩小,核浓缩,细胞周围形成透明圈。ROS产生增加(P<0.05),MMP降低(P<0.01),AIF核易位,并引起线粒体cyto C释放和caspase-9激活,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NIM811预处理增强了细胞活力,降低了ROS的产生,维持了线粒体膜电位,抑制了AIF核易位,减轻了线粒体cyto C的释放和caspase-9的激活,抑制Bax蛋白表达增加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NIM811通过抑制ROS的产生,维持线粒体MMP,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形成,减少线粒体cyto C的释放,减轻AIF核易位,从而减轻鱼藤酮诱导的HT22细胞凋亡,对帕金森病具有保护作用。
    • 童细焱; 赵泰成
    • 摘要: 目的:探讨microRNA-451(miRNA-451)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凋亡的影响。方法: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建立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将其分为阴性对照抑制剂组(inhibitor-NC组)、miRNA-451抑制剂组(miRNA-451-inhibitor组)、阴性对照模拟物组(mimics-NC组)及miRNA-451模拟物组(miRNA-451-mimics组)。Real-time PCR检测miRNA-451、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结果:建立PD细胞模型的鱼藤酮最佳处理浓度为1 μmol/L。与inhibitor-NC组相比,miRNA-451在miRNA-451-inhibitor组中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0.01);与mimics-NC组相比,miRNA-451在miRNA-451-mimics组中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miRNA-451-mimics组Bcl-2 mRNA表达下调(P<0.05),miRNA-451-inhibitor组Bcl-2 mRNA表达上调(P<0.01)。miRNA-451-mimics组Bax mRNA表达上调(P<0.01);miRNA-451-inhibitor组Bax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miRNA-451通过抑制Bcl-2、上调Bax mRNA的表达来促进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凋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