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铁死亡

铁死亡

铁死亡的相关文献在2016年到2023年内共计72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8140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高峰论坛、2016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铁死亡的相关文献由264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琳丽、杨胜勇、廖君等。

铁死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6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8140 占比:99.30%

总计:78690篇

铁死亡—发文趋势图

铁死亡

-研究学者

  • 李琳丽
  • 杨胜勇
  • 廖君
  • 王福俤
  • 葛金文
  • 闵军霞
  • 王浩
  • 张丹
  • 曾劲松
  • 朱海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农复香; 蒋志雄; 李英豪; 许文聪; 施智兰; 罗慧; 张晴朗; 钟爽; 唐梅文
    • 摘要: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在揭示外泌体与铁死亡的关系,但研究仍有限,因此进一步探析二者的关系,有助于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新的治疗策略和可靠依据。目的:阐明了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以及外泌体调控铁死亡的主要途径,综述了外泌体诱导或抑制铁死亡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及肝脏疾病等领域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以“Exosomes,Ferroptosis,Disease”为英文检索词,以“外泌体、铁死亡、疾病”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与综述目的相关的6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外泌体通过参与铁代谢、脂质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途径,起到调节细胞铁死亡的作用。②外泌体通过诱导或抑制细胞铁死亡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外泌体诱导了癌细胞铁死亡,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提高了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外泌体通过抑制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促进了心肌缺血组织再灌注的再生修复,降低了心脏毒性;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了抑制脑出血、减轻脓毒症的作用;在肝脏疾病中,发挥了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作用。③外泌体调控铁死亡在各种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探明,一些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外泌体调控铁死亡在未来有望成为各种疾病临床治疗的新潜在靶点之一。
    • 黎淼; 何琪; 曾嘉旭; 陈柏豪; 黎少聪; 潘兆丰; 杨均政; 肖嘉聪; 王海彬
    • 摘要: 背景:铁是人体必需的金属,它的储存和运输机制复杂,且铁代谢平衡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当平衡被破坏时,机体发生铁超载会产生大量活性氧和细胞毒性,甚至引发细胞发生铁死亡进而导致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但目前关于铁超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肿瘤疾病方面,而对于其导致的骨稳态平衡失调以及在骨相关疾病中的机制研究仍然有限。目的:重点针对近年来铁超载在相关骨科疾病中的研究展开综述,并通过回顾铁超载在骨科疾病中的最新研究,为骨科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中文检索词“铁,铁超载,铁死亡,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肿瘤,骨相关疾病”以及英文检索词“iron,iron overload,ferroptosis,osteoporosis,osteoarthritis,osteosarcoma,bone related diseases”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平台进行检索,检索1978年1月至2022年1月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文献1085篇,根据入组标准,最终纳入文献79篇。结果与结论:①铁超载引起的铁死亡在治疗骨科疾病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存在缺乏临床应用数据、未进入临床试验环节等问题;②铁超载引起铁死亡的研究集中于与铁结合产生活性氧的酶以及铁本身直接参与Fenton反应介导活性氧积累;铁死亡作为一种独立的细胞死亡方式,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及联合应用现有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并有助于解决某些疾病的耐药性问题;③铁超载通过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和功能、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和活化来参与骨质疏松症发展过程;铁超载可加速骨关节炎进展并促进软骨细胞凋亡及基质降解;铁超载能够诱导骨肉瘤细胞的铁死亡、凋亡和自噬,并抑制其侵袭能力;④铁超载引起铁死亡相关机制的研究为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肉瘤等骨科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方向。
    • 李媛媛; 孙岳; 宝瑞; 畅思容; 王梦; 余梦雪; 杨安宁; 刘志宏
    • 摘要: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等机制促进肝损伤的发生。高蛋氨酸饮食诱导的E型载脂蛋白基因敲除(ApoE^(-/-))小鼠可以引起肝损伤以及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铁死亡是一种依赖于细胞内的铁并引起脂质过氧化物过量蓄积的细胞调节性死亡途径。然而,它是否参与了高蛋氨酸饮食诱导肝损害的形成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目的:探讨铁死亡在ApoE^(-/-)小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2只6-8周龄雄性ApoE^(-/-)小鼠,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蛋氨酸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普通饲料和高蛋氨酸饲料喂养13.5周。喂养结束后通过病理学观察以及肝组织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检测评估小鼠肝损伤情况;组织铁检测试剂盒测定小鼠肝组织中的铁离子含量;通过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和荧光强度评估小鼠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两组小鼠肝组织中P53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蛋氨酸组发现大量肝细胞排列紊乱,间隙增大,胞浆疏松的典型肝损伤组织病理学改变;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升高(P<0.01);肝组织中铁离子含量增加(P<0.01),丙二醛含量(P<0.01)及荧光强度均增加;②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高蛋氨酸组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P5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提示铁死亡参与高蛋氨酸饮食诱导ApoE^(-/-)小鼠肝损伤的发病过程。
    • 李哲; 袁长深; 官岩兵; 徐文飞; 廖书宁; 容伟明; 梅其杰; 段戡
    • 摘要: 背景:靶向铁过载基因调节铁死亡或许是一种较快且有效延缓骨关节炎退变的方法,但目前对骨关节炎铁死亡相关分子机制及基因靶点尚不清楚。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关键基因和途径,结合体外实验验证骨关节炎中铁死亡标记基因,探讨铁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以“Osteoarthritis”为检索词,通过GEO数据库检索2010-01-01/2021-01-01的公开数据,筛选得到基因微阵列数据集GSE55235,对GSE55235数据集进行数据矫正后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利用FerrDb数据库检索得到铁死亡相关基因与GSE55235数据集差异表达基因作交集,对交集基因作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获得骨关节炎铁死亡HUB基因,筛选出铁死亡标记基因;将正常人软骨细胞设为对照组、人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模型设为实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两组铁死亡标记基因的mRNA表达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共获得36个骨关节炎铁死亡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其主要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皮质类固醇反应、类固醇激素反应、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和活性氧的代谢等过程;②针对产生超氧化物的NAD(P)H氧化酶及氧化还原酶活性、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中发挥作用;③KEGG富集分析表明骨关节炎铁死亡基因主要参与NOD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及叉头盒O类(FoxO)等信号通路;④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分析获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JUN、PTGS2和DUSP1等5个骨关节炎铁死亡HUB基因,筛选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PTGS2和DUSP1等4个铁死亡标记基因,体外实验证实其在对照组(正常人软骨细胞)与实验组(细胞骨关节炎模型)中有显著差异(P<0.05);⑤上述数据显示,铁死亡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氧化还原及诱导炎症等作用于骨关节炎,机制上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刺激NAD(P)H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PTGS2和DUSP1可作为骨关节炎铁死亡的生物标志物。
    • 范筱; 陶经纬; 蒋昇源; 邓博文; 穆晓红
    • 摘要: 背景:铁代谢紊乱是导致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铁死亡的重要病理因素,不利于脊髓损伤修复。川芎嗪作为行气活血中药川芎的有效活性成分单体,被证实对脊髓损伤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神经保护作用,需进一步明确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铁代谢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改善脊髓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川芎嗪腹腔注射,术后4周取材。采用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普鲁士染色观察脊髓组织铁沉积,铁检测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铁含量,免疫组化检测铁蛋白重链1和铁蛋白轻链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铁蛋白重链1和铁蛋白轻链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大鼠各个时间点BBB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0.01),自术后第14天,川芎嗪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 <0.01);(2)尼氏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可见大量瘀血,神经元形态结构紊乱,川芎嗪组瘀血较少,神经元形态结构较模型组改善;(3)普鲁士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铁沉积较少,模型组和川芎嗪组铁沉积较多;普鲁士染色阳性平均吸光度值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 <0.01),川芎嗪组显著小于模型组(P <0.01);(4)铁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 <0.01),川芎嗪组显著少于模型组(P <0.0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铁蛋白重链1和铁蛋白轻链阳性表达平均吸光度值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显著小于假手术组(P <0.01),川芎嗪组显著大于模型组(P <0.01);(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铁蛋白重链1蛋白和铁蛋白轻链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模型组和川芎嗪组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 <0.01),川芎嗪组显著多于模型组(P <0.01);(7)结果说明,川芎嗪通过调控铁蛋白重链1和铁蛋白轻链的表达而调节脊髓损伤后铁代谢紊乱,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 周思江; 宁宗
    • 摘要: 铁死亡是一种以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堆积为特征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急性肺损伤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危重疾病,患者死亡率很高。随着对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证据表明铁死亡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归纳既往铁死亡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缺血再灌注、脓毒血症、放射线、淹溺、油酸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均有铁死亡的参与,并总结了铁死亡的作用机制及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以期能够给未来诊疗急性肺损伤提出有希望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田绣云; 张配; 黄庆洋; 周美云; 罗彬; 陈鑫如; 徐锦程
    • 摘要: 铁死亡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铁死亡相关通路的激活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复发率、高耐药性等特点,诱导其发生铁死亡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而铁死亡在口腔癌治疗的应用方面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综述系统介绍了铁死亡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铁死亡在口腔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口腔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研究表明,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主要与氨基酸代谢、铁离子代谢、脂质代谢相关,口腔癌细胞发生铁死亡可逆转癌细胞的耐药性,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姜黄素类似物、雷公藤甲素等新药物可诱导口腔癌发生铁死亡,纳米材料的发展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抑制铁死亡相关因子SLC7A11、核因子红细胞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 1,FTH1)的表达可促进口腔癌细胞发生铁死亡,是临床治疗口腔癌的潜在靶点,但其向临床转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 段昭远; 吴明莉; 罗萌; 高静; 李瑞青; 冯晓东
    • 摘要: 背景:铁死亡作为一种以脂质过氧化为特征的铁离子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与脊髓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是铁死亡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元铁死亡的调控中有着关键作用.目的:针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元铁死亡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总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应用前景,以探索脊髓损伤新的治疗策略,同时为靶向铁死亡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利用Mesh检索"ferroptosis""GPx4""spinal cord injury"完善检索词,再通过主题词(标题/摘要)进行检索.英文检索词为:"GPx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ferroptosis,spinal cord injury,SCI,Spinal Cord Trauma";中文检索词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铁死亡,脊髓损伤"等.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7月,最终纳入7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①铁死亡作为新近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已有证据表明参与到脊髓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被认为是铁死亡重要的调节因子,在脊髓损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②研究显示多种抑制剂及药物可通过恢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活性来抑制脂质过氧化继而调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铁死亡,在多项基础研究中都显示出了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的功效,但在临床试验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③因此,通过靶向铁死亡治疗脊髓损伤可能是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 李志一; 贺鹏程; 边天月; 肖玉霞; 高璐; 刘华胜
    • 摘要: 背景: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调控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特点是铁依赖的、多不饱和脂质过氧化导致的细胞膜结构损伤,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铁死亡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铁死亡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12-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铁死亡研究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纳人文献的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的信息并生成知识图谱.结果 与结论:①文献发文量结果显示,铁死亡发文量几年来迅猛增加,中国铁死亡发文量居世界前列;②文献内容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铁死亡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密切相关;铁代谢、脂质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是铁死亡的基础代谢,GPX4和ACSL4分别是铁死亡最受关注的抗氧化酶和酯化酶,NRF2、p53、核转录因子KB是最受关注的铁死亡调控因子;索拉菲尼可促肿瘤细胞铁死亡,爱拉斯汀(Erastin)和维生素E可保护神经元细胞免受铁死亡,它们是铁死亡领域最受关注的药物;③未来研究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索铁死亡的机制,为其临床转化应用提供更多支持,其中纳米材料联合靶向铁死亡的药物或物理方式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治疗策略.
    • 李志一; 贺鹏程; 边天月; 肖玉霞; 高璐; 刘华胜
    • 摘要: 背景: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调控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特点是铁依赖的、多不饱和脂质过氧化导致的细胞膜结构损伤,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铁死亡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铁死亡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12-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铁死亡研究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纳入文献的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的信息并生成知识图谱。结果与结论:①文献发文量结果显示,铁死亡发文量几年来迅猛增加,中国铁死亡发文量居世界前列;②文献内容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铁死亡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密切相关;铁代谢、脂质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是铁死亡的基础代谢,GPX4和ACSL4分别是铁死亡最受关注的抗氧化酶和酯化酶,NRF2、p53、核转录因子κB是最受关注的铁死亡调控因子;索拉菲尼可促肿瘤细胞铁死亡,爱拉斯汀(Erastin)和维生素E可保护神经元细胞免受铁死亡,它们是铁死亡领域最受关注的药物;③未来研究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索铁死亡的机制,为其临床转化应用提供更多支持,其中纳米材料联合靶向铁死亡的药物或物理方式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治疗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