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

遗传代谢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24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7503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与管理新进展学术研讨会、2011年第11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学术会议、2011全国新生儿学术研讨会等;遗传代谢病的相关文献由111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艳玲、罗小平、刘晓红等。

遗传代谢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8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7503 占比:97.89%

总计:17880篇

遗传代谢病—发文趋势图

遗传代谢病

-研究学者

  • 杨艳玲
  • 罗小平
  • 刘晓红
  • 宋金青
  • 崔冬
  • 温鹏强
  • 舒强
  • 陈占玲
  • 周文浩
  • 田国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宋月; 张海涛; 任立红
    • 摘要: 尿素循环障碍(urea cycle disorders,UCDs)是由参与氨解毒过程的酶或转运体的遗传缺陷引起的,这些酶或转运体的缺乏可导致血液和大脑中氨的毒性水平积累,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脑病或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UCDs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这取决于缺陷的类型和缺陷的严重程度,发病年龄越早,预后相对越差.目前尿素循环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饮食、药物以及肝脏移植.部分患者可渡过急性发病的危险期,但遗留的神经系统损害以及疾病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本文就尿素循环障碍发病机制、临床现状、诊治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做一综述.
    • 韩涛; 李磊; 王自珍; 孔祥永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期治疗及改善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应用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确诊的52例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52例患儿中男28例,女24例,其发病年龄早,发病日龄0~28d,超半数在生后1周内发病.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呕吐、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抽搐、肌张力减低、血小板减少、反复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等.血串联质谱法检测提示血清丙酰肉碱和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增高,尿气相色谱-质谱法有机酸检测提示甲基丙二酸浓度显著增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家长担心远期预后不佳而终止治疗后,绝大多数于生后1~3个月死亡.坚持治疗的21例确诊患儿中,均接受维生素B12、左旋肉碱治疗,并辅以低蛋白饮食,其中11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效果不佳,于生后4个月至1岁死亡.结论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可确诊本病,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摘要: 支气管冲洗(bronchial wash,BW)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儿童肝移植(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LT)活体供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IMDs)微创肝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liver resection,MILR).
    • 付兵; 白易; 张雅敏
    • 摘要: 儿童肝移植(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LT)被认为是治疗各种儿童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方式[1-2]。PLT的手术方法多采用减体积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和活体供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3-4]。其临床常见的适应证主要集中于先天性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IMDs)以及其他疾病导致的肝衰竭等[5-6]。研究数据表明IMDs和BA患者肝移植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高达87%和94%(P=0.041)[7]。虽然儿童肝移植术的疗效显而易见,但供肝来源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活体供肝移植已成为重要的肝移植方式[8]。
    • 王兴; 郝胜菊; 谢小冬; 刘芙蓉; 张庆华; 郑雷; 张钏
    • 摘要: β酮硫解酶缺乏症又称线粒体乙酰乙酰基辅酶A硫解酶缺乏症,是由于编码β酮硫解酶的ACAT1基因突变,表达的酶活性降低或缺失,异亮氨酸下游代谢通路受阻,上游和旁路代谢物增加,导致发病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一种罕见的有机酸代谢病。
    • 张冉冉; 乔珊; 王柯黙; 石燕婷; 杜倩雯; 刘学伍
    • 摘要: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0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无力。尿甲基丙二酸、血丙酰基肉碱与乙酰基肉碱的比值(C3/C2)、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升高;基因检测发现MMACHC基因存在c.609G>A及c.482G>A两处杂合突变,确诊为维生素B;代谢障碍(cb1)C型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父亲和妹妹携带c.609G>A突变,患者母亲携带c.482G>A突变。结论晚发型MMA临床异质性较高,神经系统损害常常为主要或首发症状,但并无特异性。对疑似患者应进行血串联质谱检测、尿有机酸检测及基因检测,以帮助其尽早诊治、改善预后。
    • 王欣; 孙云; 王彦云; 洪冬洋; 管贤伟; 蒋涛; 许争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芯片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干血滤纸片样本,采用芯片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对169种常见疾病致病基因的已报道致病位点进行检测,检出位点采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150例样本中有4例为可疑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67%),88例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携带率为58.67%),58例未检测到致病基因变异。其中,携带1个致病基因变异的样本高达40.7%,最多可见携带4个不同的致病基因变异。携带频率最高的致病基因为GJB2和SLC26A4,其次为PAH、SLC22A5、DUOX2、SLC12A3、USH2A及ACADS。结论基于芯片捕获二代测序技术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扩大了筛查病种,与传统生化筛查结果进行结合和分析,可有效降低筛查假阳性率,提高阳性预测值,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王舒婷; 冷俊宏
    • 摘要: 脂肪酸氧化代谢病(FAOD)是脂肪酸氧化代谢过程中十余种疾病的总称,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较为罕见的遗传代谢病,从新生儿至成人均可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心肌病、肝损害、神经系统损伤等。随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开展,使得此类疾病能够快速诊断,但只有早期预防和治疗、严格进行患者健康管理才能改善预后,避免猝死的发生。
    • 杨雪; 李林洁; 张晓怡; 刘兴宇; 汤贤英
    • 摘要: 目的:分析串联质谱初筛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情况。方法:2015年11月16日—2019年12月31日来自于贵阳地区新生儿干血滤纸片样本105742例,均行氨基酸与酰基肉碱谱(11种氨基酸、30种酰基肉碱、游离肉碱和琥珀酰丙酮)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筛查多种遗传代谢病,统计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初筛阳性率,分析初筛阳性新生儿特征。结果: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初筛阳性1413例,初筛阳性率为1.34%;共确诊14例患有遗传代谢疾病,群体患病率1/7553。不同年份中2018年初筛阳性率相对较高,阳性率为2.40%;从送样地市来看,以贵阳市西部、北部较高,东部、南部相对较低。回归分析,早产、低体重儿是初筛阳性新生儿特征因素。结论:贵阳地区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有一定患病率,初筛阳性率在不同年份、地区有一定不同,早产儿、低体重儿初筛阳性率较高,应加强串联质谱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从而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疾病。
    •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成立于1978年。在学科带头人陈瑞冠教授、沈永年教授、顾学范教授等带领下,经过40余年发展,儿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成为国家“211”工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学”的重点专业之一,是上海市教委“遗传代谢病研究基地”、国家卫生部“上海-中国遗传医学中心新生儿筛查及遗传代谢病部”,是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上海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批儿科博士、硕士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华预防医学会儿保分会新生儿筛查学组第一任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第二任组长单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