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2013-09-12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肾小管酸中毒的分型、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特点,减少误诊率,以助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主要诊断为肾小管酸中毒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并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结果:(1) 65例肾小管酸中毒患儿中诊断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49例,8例有家族史.近端肾小管酸中毒13型,2例有家族史.混合型肾小管酸中毒3例. (2)就诊平均年龄4.71±3.73岁.平均起病年龄2.46±2.45岁。(3)所有患儿外院首次就诊误诊26例,误诊率40%,主要为误诊拘楼病14例(21.54%),低钾性周期性麻痹7例(10.77%),矮小症2例(3.08%)。(4)65例患儿以小于P3th生长发育迟缓(83.08%),烦渴、多饮、多尿、夜尿(75.38%),骨关节痛、拘楼病(67.69%),肌肉无力、肢瘫(50.77%)等为最主要表现。(5)65例患儿中,血气分析提示61例(93.85%)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提示低磷血症51例(78.46%),低钾血症44例(67.69%),高氯血症31例(47.69%),低钙血症13例(20.00%)。尿检异常27例(41.54%),其中单纯性蛋白尿者17例(26.15%),单纯性血尿者10例(15.38%)。血常规提示15例出现贫血(23.08%),轻度贫血10例(15.38%),中度贫血5例(7.69%)。36例行24小时尿钙定量,其中29例(80.56%)表现为高钙尿症。54例行肾脏超声检查,其中33例(61.11%)表现为双肾脏钙质沉着症,12例(22.22%)有肾囊肿表现。53例行四肢长骨摄片,36例(67.92%)为活动性拘楼病表现。17例行骨龄检测,均表现为与正常骨龄不同程度的降低,平均相差1.92±1.29岁。(6)电话随访20名患儿,其低钾、反复呼吸道感染、骨关节变形、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迟滞等得到明显改善,但身高、体重仍较同龄儿偏低,,例患儿在病程3年后出现耳鸣表现。结论:肾小管酸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极高,当出现明显生长发育迟缓,烦渴、多饮多尿,骨关节疼痛,肌肉无力等表现,特别是病程较长、有家族史者应考虑肾小管酸中毒的可能。最简便、直接的方法是检测血气分析、电解质、肾脏超声及全身骨片。对于先天性肾脏畸形特别是肾囊肿患儿应注意肾小管酸中毒的发生。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当仍有可能在后期出现耳鸣等表现。
  • 摘要:目的:通过1例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报道,提高对以蛋白尿为临床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认识经验.方法:回顾报道1例以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文献.结果:患儿,男,2岁7月,因发现蛋白尿10余天入院.入院前10余天左侧阴囊进行性肿大伴疼痛,因尿常规示蛋白+,白蛋白28.34g/l,胆固醇5.77mmol/l,尿蛋白/肌酐2.823,补体C3、C4及肌酐、尿素氮正常,为求明确蛋白尿原因入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提示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VDCLP方案诱导化疗未达CR。结论:急性白血病可有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临床中需注意与其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避免误诊。本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首发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但其有贫血、LDH增高,有营养不良、淋巴结肿大、皋丸肿大、肾脏体积明显肿大等,及时完善骨穿后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故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合并有进行性贫血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明显的患者应尽早行骨髓穿刺及时明确诊治,明确病因。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临床特点及可能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该患儿入院前3年因"咳嗽、咯血"诊断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予以强的松口服,病程中反复有贫血、镜下血尿及蛋白尿.入院前一月出现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合并高血压.入院后出现消化道大出血伴重度贫血,尿量渐减少。实验室检查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ANA阴性,补体正常,肾活检示大部分肾小球(13/15)呈球性硬化,部分可见纤维性新月体,50%肾小管萎缩,免疫荧光示IgG、IgA、C1q、C3、fibrogen均为(+),IgM(-),确诊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慢性肾脏病4期。治疗上予以强的松口服,予以7次血浆置换,维持性血液透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环磷酞胺冲击治疗。结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常为多系统损害,尤其在小儿,其肾损害进展最终导致不可逆较成人更多见。因此,早期诊断、积极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将改善儿童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预后。
  • 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医院儿童呼吸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于住院第1天抽取静脉血行D二聚体检测,难治组恢复期再次抽血检测.普通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普通肺炎组与难治组比较,难治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普通肺炎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入院时支原体肺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高凝状态,病情越严重,D二聚体水平越高.通过检查D二聚体水平可预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性.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治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了解患者凝血和纤溶状态,间接了解患儿病情进展及可能的预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时D二聚体显著增高,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有利于病情转归.
  • 摘要:目的:新生儿窒息后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缺氧缺血损伤,其中心肌是对缺氧较为敏感的组织,在有效复苏后却又容易引起再灌注损伤,故窒息复苏后如何保护心肌功能是新生儿科医生需关注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观察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情况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chondrial KATP channel)开放剂二氮嗪干预后对MPTP开放的影响作用,以探讨二氮嗪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早期抑制MPTP开放从而起保护心肌组织的可能参与机制.方法: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给予95%N2+5%CO2气体密闭缺氧法进行缺氧处理1h,继之以5%CO2气体复氧2h干预(为H/R组),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MPTP开放度、细胞内Ca2+量、ATP量,加用二氮嗪(Diaz)干预后观察是否可通过减轻钙超载以抑制MPTP开放从而减轻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结果:二氮嗪干预组心肌细胞凋亡减少(21.93±3.26% in Diaz vs 32.82±3.02% in H/R,p<0.05),MPTP开放度降低(0.83±0.02 in Diaz vs 0.74±0.06 in H/R,p<0.01),细胞内Ca2+降低(1.29±0.03in Diaz vs 1.79±0.24 in H/R,p<0.01)、细胞内ATP水平升高(25.36±7.35 in Diaz vs 16.55±2.16in H/R,p<0.01).结论:二氮嗪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通过减轻钙内流以抑制MPTP开放,从而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恢复细胞内能量供应,以起到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博卡病毒1型(HBoV1)的流行情况,研究病毒载量与婴幼儿喘息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8月因呼吸道感染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标本,共1832份.巢式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冠状病毒(CoV)及人偏肺病毒(hMPV);Real-Time PCR方法检测HBoV1、腺病毒(ADV)及鼻病毒(HRV).对HBoV1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定量检测,每组设置质粒标准品及阴性对照.结果:1832份标本中有280份(15.1%)为HBoV1阳性,夏季流行为主。HBoV1阳性患儿年龄中位数为10月((1月-14岁),男女比例为1.8:1,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喘息、腹泻。HBoV1单独感染75例(26.8%),混合感染205例(73.2%),与HBoV1混合感染的常见病毒是HRV(45.9%,94/205),RSV(39.5%,81/205),PIV(34.1%,70/205),IV(17.6%,36/205).HBoV1病毒载量在1.1×103-5×1011copies/ml之间(中位数:3.1×105copies/ml)。HBoV1单独感染与混合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别,高载量(>107 copies/ml )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45/75 vs 91/205,p=0.021)。与两种引起喘息的常见病毒RSV和HRV-C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RSV阳性患儿年龄小于HBoV1与HRV-C阳性患儿(p=0.003, p<0.001),HBoV1阳性患儿比HRV-C阳性更容易出现发热(p=0.037)。HBoV1和HRV-C阳性患儿主要临床诊断为肺炎,RSV阳性患儿主要临床诊断为毛支炎。结论:HBoV1在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普遍流行,HBoV1是除RSV, HRV-C以外引起喘息的重要呼吸道病毒,高病毒载量(>107 copies/ml)与喘息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以及危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从而降低患儿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方法:对56例(有50例确诊为重症,6例确诊为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病例调查表,记录收住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转归.所有病例均查血常规、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血气分析、肝功能、血糖、脑脊液常规、生化、胸片等检查,同时请襄樊市疾病控制中心协助采集咽及肛拭子标本行病毒分离检测.结果:56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8:1;1岁以下占3.6%,1岁至3岁占78.6%,3-5岁占17.8%.普通肠道病毒42例(75.0%),EV71型10例(17.8%),CVA型4例(7.1%)。56例住院病人中有50例诊断为重症,其中48例达临床治愈标准,2例并发脑炎者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出院,6例诊断为危重者均为EV71感染,且均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炎,其中2例经积极治疗后好转,遗留双眼内斜视;其余两例中2例并发心肌炎、循环衰竭死亡;另2例并发脑病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重症以及危重症病例必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及时有效进行全面治疗,才能降低患儿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且发病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冲击治疗,明显降低死亡率。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在评估及预测肾病综合征患儿肾小球硬化风险中的意义.方法:将6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按其病理类型分为微小病变肾小球病组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组,回顾性分析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纤维蛋白原(FIB)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水平.结果:FSGS组中,TC,non-HDL-C及LDL-C均较微小病变肾小球病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L-C,FIB,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C,non-HDL-C,LDL-C,HDL-C及FIB之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LDL-C是差异最明显的变量,其次是non-HDL-C;口服足量激素4周尿蛋白不转阴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FSGS组中non-HDL-C较微小病变肾小球病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LDL-C,HDL-C及FIB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固醇尤其是non-HDL-C对评估肾小球硬化的风险有重要意义;血清FIB的含量尚不足以来评估或预测肾小球硬化的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34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初诊初治的9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的病例资料,患儿骨髓标本均运用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对骨髓标本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探讨CD34抗原在儿童ALL的表达与临床表现、疗效的关系.结果:(1) 92例ALL中,CD34+患儿47例,占51%(47/92).(2)临床特征方面,CD34+ALL与CD34ALL在年龄构成上差异显著(P<0.005),CD34+组患儿年龄主要分布在1~10岁(占82.9%).在性别、危险度分级、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肝脾肿大程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率等方面,CD34+ALL与CD34-ALL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临床疗效方面,CD34+组与CD34-组的第一疗程完全缓解率无显著差异.结论:(1)CD34抗原在儿童ALL的表达与性别、危险度分级、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肝脾肿大、髓外浸润等临床特征无关,不影响诱导缓解率,不具有提示近期预后的意义.(2)CD34抗原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随访.
  • 摘要:目的:了解肠道病毒71和柯萨奇病毒A16感染致手足口病免疫状态的差异.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病房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399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设为EV71组,382例Cox A16阳性,设为Cox A16组,对照组为外科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患儿40例,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理化特征、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EV71组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Cox A16组(P<0.05); EV71组脑脊液WBC数和总蛋白(S-TP)显著高于Cox A16组;EV71组接受机械通气比例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Cox 16组.EV71组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和CD3-CD16+56+细胞水平显著低于Cox A 16组(P<0.05),两组水平又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3-CD19+和CD19+CD23+细胞水平显著高于Cox A16组(P<0.05),两组水平又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儿有着更加显著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状态改变,更易发生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有着更高的死亡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甄别,及早干预以降低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新生儿窒息于生后微量血糖监测血糖水平.某一时间段数次血糖监测中,凡有一次血糖不在正常范围,包括高血糖及低血糖,即记录为血糖异常.结果: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轻度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重度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结论:窒息新生儿要密切观察血糖动态变化,特别是重度窒息者,应将血糖监测作为常规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2011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12例重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总结治疗体会.结果:412例重型手足口病患者年龄在5岁以下占97.3%,均有口腔黏膜疹和手足皮疹,发热400例(97.09%),中度及高热为主,病毒性脑炎325例(78.8%),并发支气管炎45例(10.9%),肺炎39例(9.5%),阑尾炎1例(0.2%).其中EV71阳性285例,CAV 16阳性83例,其他病毒感染10例,二者均阴性34例.结论:重型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EV71,其次为CAV16,发病人群大部分为5岁以下儿童,并发症以支气管炎和肺炎为主.治疗上以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做好院内防控、做好社区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
  • 摘要:代谢综合征(Mets)是由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及糖耐量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聚集发病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和早期阶段.国际上对MetS的诊断主要有1999年WHO修订标准,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标准,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标准,和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不同诊断标准对MetS患病率的影响颇大。
  •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cTnl)测定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窒息组40例(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各20例),生后1、5、10d测定血清CK-MB及cTnl水平.结果:窒息组生后1d血清CK-MB及cTnl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均<0.01),治疗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CK-MB及cTnl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CK-MB及cTnl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 摘要:目的: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调查显示在确诊后5-25年内有15%-40%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本实验通过对IgA肾病及对照组患儿血液及尿液中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测定,分析其与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分级,肾脏损害的相关性,预测血液及尿液中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是否可以作为临床评估IgA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2年12月间经肾脏活检诊断为IgA肾病的30例儿童及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健康的3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其血和尿中的AngⅡ、TGF-β1,研究血和尿中的AngⅡ,TGF-β1之间及其与各临床指标间的统计学意义。结果:IgA肾病患儿尿AngⅡ,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IgA肾病不同临床分型血AngⅡ在各临床分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尿AngⅡ在蛋白尿组、肾病综合征组、肾炎型组的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TGF-β1在肾炎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尿液中TGF-β1除在单纯性血尿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型显示IgA肾病患儿肾脏病理的严重程度(牛津病理分级)与尿(rs=0.543 p=0.002)中的AngⅡ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血中AngⅡ无明显相关(rs=-0.031,p=0.872);血TGF-β1水平与肾脏病理的严重程度(牛津病理分级)(rs=0.045,p=0.814)和临床进展指标血肌醉无明显相关(rs=-0.062,p=0.637),病理牛津分型与尿中的TGF-β1(rs=0.557,p=0.001)呈显著正相关。说明IgA肾病患儿检测血TGF-β1和AngⅡ的临床意义不大。而检测尿中TGF-β1和Ang II与疾病的严重性有关。结论尿液中血管紧张素Ⅱ和TGF-β1在IgA肾病患儿中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和TGF-β1在IgA肾病的致病中密切相关。因此检测尿液AngⅡ,TGF-β1方便、无痛苦,对评定慢性肾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为慢性肾病药物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临床和实验依据。
  • 摘要:目的:认识儿童血管炎相关性肺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方法:对科室的一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管炎相关性肺肾综合征合并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结果:该患儿临床表有咳嗽、咯血、中度贫血、蛋白尿血尿及胸闷、活动能力下降、肝脏肿大、心脏增大等心衰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血沉快;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扩大,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肺部CT双肺侵润影.甲强龙冲击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肺部病变明显吸收,尿蛋白减少.结论:儿童血管炎相关性肺肾综合征为多系统受累的免疫系统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进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 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肺炎患儿212例,分为预防组112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对两组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疗效,腹泻总疗程及止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13例,发病率11.61%,对照组腹泻31例,发病率31.00%(x2=11.64,p<0.01).预防组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止泻时间、腹泻总疗程亦明显短于对照组(t=5.78、5.66,p均<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能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预防性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总结其诊断依据,探讨高危因素的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和及时阻断病情进展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同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医院2012-01-01至今收治的符合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230例患儿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重症高危因素除手足口皮疹外主要表现为:3岁以内,持续发热,精神差、嗜睡、惊颤、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糖升高;本组患儿及时发现高危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治疗后治愈率89.22%,病死率1.73%.结论:对重症高危闲素,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早期筛查出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及早干预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摘要:目的:在减低剂量放射线预处理方案下,观察来源于C57BL/6孕鼠的FNPB单个核细胞对MRL/Ipr小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0周龄MRL/Ipr小鼠被随机分成3组(n=15只/组):对照组小鼠不经任何治疗;放疗组小鼠仅行放射线治疗;移植组小鼠行放射线照射后给予FNPB治疗.分析各组小鼠死亡率、体重和脾脏指数改变情况,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ANA、IL-17和TGF-β,采用苦味酸法检测小鼠血清肌酐,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小鼠24h尿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各组小鼠外周血Th1、Th2、Th17、Treg细胞和CD8+T细胞变化情况.对各组小鼠肾脏组织H.E染色并行显微镜病理检查.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RL/Ipr小鼠肾内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microRNA-145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在提高MRL/Ipr小鼠生存率,增加体重,减小脾脏指数,减少血清抗ds-DNA抗体、ANA和肌醉,减少24h尿蛋白及改善肾脏病理损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放疗组。并且,移植组小鼠在造血重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恢复)也优于放疗组小鼠。流式细胞计数分析进一步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在放疗组和移植组小鼠外周血Th1细胞、CD8+T细胞和Treg细胞均明显增加,同时伴随Th2细胞、CD4+T细胞和Th17细胞减少。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放疗组和移植组小鼠血清TGF-β明显增加,而血清IL-17明显减少。在MRL/Ipr小鼠中,其肾脏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存在microRNA-145的表达,但是在肾内血管的内膜和外膜中没有发现明显microRNA-145表达。与对照组和放疗组MRL/Ipr小鼠相比,microRNA-145在移植组MRL/Ipr小鼠肾脏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MRL/Ipr小鼠相比,在放疗组MRUIpr小鼠肾脏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稍增加。结论:非清髓放射线预处理后FNPB单个核细胞治疗对MRUIpr小鼠CD4+T细胞及其Th1/Th2,Th17/Treg平衡和其相应的细胞因子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使其免疫进程得到控制和改善,从而对MRUIpr小鼠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并且,microRNA-145在MRL/Ipr小鼠肾脏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存在表达,并且FNPB单个核细胞治疗能够提高MRL/Ipr小鼠肾内血管平滑肌细胞中microRNA-145的表达。因此,非清髓非血缘FNP日治疗为临床脐血移植治疗SLE患者提供了动物试验证据及临床应用可能。
  • 摘要:目的:本文重点介绍免疫学指标如自身抗体、抗磷脂抗体、皮肤狼疮带试验、梅毒血清试验、补体、免疫球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红斑狼疮(SLE)中诊断、病情的活动、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中临床意义.方法 全面而具体地介绍抗核抗体谱、皮肤狼疮带试验、梅毒血清试验、补体、免疫球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在SLE中诊断的价值,明确指出自身抗体与非抗体的免疫学指标,对SLE及其亚类的诊断、疾病的时期、是否引起器官损害、是否复发及病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全面而具体地介绍抗核抗体谱、皮肤狼疮带试验、梅毒血清试验、补体、免疫球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在SLE中诊断的价值,明确指出自身抗体与非抗体的免疫学指标,对SLE及其亚类的诊断、疾病的时期、是否引起器官损害、是否复发及病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其ANA效价不能反应病情活动程度,特异性差,仅ANA阳性是不能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②抗dsDNA抗体是SLE标记抗体之一,抗体的量与病情的活动、缓解期及肾损害密切相关,此项指标不仅可以作为SLE的诊断指标之一,还可以作为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了解肾脏损害与指导治疗。③抗DNP抗体又称为狼疮因子,是SLE重要的筛查试验,目前己经替代LE细胞的检测。④抗sm抗体阳性,是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也是与狼疮导致肾脏和中枢神经病变特异性标志之一,它与疾病活动胜与缓解无关,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或不典型患者或轻型或回顾性诊断所用,抗体阴性也不能除外SLE。⑤抗rRNP抗体(抗Rib-P抗体):是狼疮特异性抗体,代表SLE病情的活动,不随病情缓解而消失,其水平的高低可预测疾病的复发,与中枢神经病变及肾损害有关。⑥抗Ro-60与亚急性皮肤类型红斑狼疮有关,抗Ro-52与新生儿红斑狼疮有关。⑦抗核小体抗体是SLE的标记抗体之一,也是SLE比较早期的指标,也与疾病活动度有关。⑧皮肤狼疮带试验与SLE的活动程度、疾病缓解与肾脏受累有关。⑨在非抗体免疫指标中补体下降,包括C3, C4与CH50,其中C3下降最明显,C4降低时间更早且维持时间长,CH50降低肾损害更加明显;免疫球蛋白升高,以IgG水平升高最为明显;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升高常与SLE的活动、引起肾受累、血管炎及疾病恶化有关。结论:对于SLE的诊断、是否复发、是否出现器官损害及如何指导治疗等一直是医务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若能熟练掌握自身抗体特别是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SLE的诊断,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SLE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本院NICU且符合使用呼吸机治疗条件的9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潮气量(VT)10~15 ml/kg,呼吸频率(RR)40~60次/min,吸气峰压(PIP) 2O,呼气末正压(PEEP)4~6 cm H2O;观察组采用LPSV:VT 5~8 ml/kg,RR 40~60次/min,选择最佳的PEEP,控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60mmHg.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PIP、PEEP、平均气道压(MAP)、VT,记录动脉血气分析值,包括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观察肺部气压伤(VALI)、脑室内出血(IVH)等,记录两组患儿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VALI、IVH、肺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1)根据病情维持血气、SP02在正常水平的最低呼吸机参数,观察组患儿的PIP, M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E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i02,Ti、RR等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2h, 12h时观察组PaC0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12h, 24h时观察组Pa0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气48h时,两组患儿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渐趋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插管上机及病死率比较观察组患儿的VALI, IVH, PVL发生率及再次插管上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病死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LPS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节省治疗费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 摘要:目的:评价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51例,其中血液净化组27例,非血液净化组24例,评价两组患儿的死亡率,平均住院日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5天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血液净化组27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4o.70i0;非血液净化组24例,死亡17例,死亡率70.8%,血液净化组患儿死亡率低于非血液净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可取得更好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常乐康)对小儿肺炎相关性胃肠道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婴幼儿肺炎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及预防组各20例.观察比较各组胃肠道症状的患儿例数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预防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组的发生率最低,持续时间最短,结论:肺炎患者预防性应用益生菌对胃肠道具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早期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四组,并进行临床分期,观察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10例进展到心肺功能衰竭前期,3例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3例;米力农组6例进展到心肺功能衰竭前期,1例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酚妥拉明组6例进展到心肺功能衰竭前期,2例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组1例进展到心肺功能衰竭期,无死亡病例.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组平均住院日为(8.53±2.11)d,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呼吸机撤机时间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组明显少于其余各组(P<0.05),为(5.5±0.65)d.结论:米力农联合酚妥拉明早期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减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呼吸循环衰竭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及缩短。
  • 摘要:目的:报道1例CD40L突变所致X-连锁隐性高IgM综合征(XHGM)婴儿出现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经过,并探讨两者关系.方法:选择1例经CD40L基因突变分析明确诊断为XHGM的婴儿,详细描述PCP肺炎临床过程.结果:6月龄男性婴儿,以间断发热4月气促2月咳嗽1月入院.有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查体:口周紫绀,有鼻翼扇动及吸气性三凹征,指趾紫绀.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略增高,中性为主,CRP不高.肺片示双肺透过度减低.IgG<0.33 g/L,IgA测不出,IgM 1.77g/L,IgE 0.09 IU/mL.CD358.9%,CD4 33.2%,CD8 24.7%,B 35.1%,NK 2.7%.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肺孢子菌PCR检测阳性.诊治经过:因缺氧加重第二天转入PICU病房,予CPAP吸氧及丙球输注,抗细菌,真菌及卡氏肺孢子菌治疗,2周后肺内罗音吸收,缺氧缓解,胸部CT示双肺透过度减低,可见弥漫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高密度病灶,复查肺片示双肺野仍有透过度减低,3周后予出院巩固治疗.CD40L基因突变分析为IVS 1+1G>A,为国际数据库已报道拼接区突变.结论:X连锁高IgM综合征患儿对卡氏肺孢子菌高度敏感,及时有效治疗会提高生存率,针对此类患儿预防用药的重要性.
  • 摘要:目的:Micro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小分子RNA,在调控肾脏发育和维持肾脏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糖皮质激素诱导转录蛋白1(GLCCl1)是新发现在足细胞表达的蛋白,可能与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抵抗有关.本文探讨在转录后对GLCCl1可能有调控作用的miRNA-30a、miR-151-3p在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的表达,评估其作为激素抵抗肾病综合征(SRNS)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作用.方法:收集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标本42例,其中激素敏感肾病综合征(SSNS)或激素依赖肾病综合征(SDNS)共计20例,SRNS 22例,正常对照30例,加入人工合成cel-miR-39,从血清中提取miRNAs。采用实时定量PCR以cel-miR-39为外参获得miR-30a在各组的相对表达量;以miR-30a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绝对表达量,绘制评价miR-30a, miR-151-3p诊断FRNS的ROC曲线。结果:肾病综合征组miRNA-30a比正常对照组高表达1.25倍,mi R-151-3p高表达1.64倍,NS各亚组分析miR-30a, miR-151-3p高表达于SR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循环miR-30a联合miR-151-3p对SRNS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5%Cl,0.64-0.98,P<0.01)。结论:血清MiR-30a, miR-151-3p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有可能成为预测性诊断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的早期分子标志物。
  • 摘要:Bartter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一组与内分泌和肾脏相关联的代谢性紊乱综合征.Ⅲ型Bartter综合征即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研究者已发现编码肾小管转运体的6种基因突变与Bartter综合征的发病有关.本文报告1例以生长迟缓为主要症状Bartter综合征病例,通过直接测序,对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家系进行了基因突变分析,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研究CLCNKB基因突变的功能特性,探讨其发病机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对该病的认识。低钾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伴生长发育迟缓者,应考虑Bartter综合征可能,必要时进行基因诊断。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中毒原因变化,针对急性中毒原因加强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至2012年468例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216例与2008年至2012年252例病例分为两组做中毒原因对比分析.结果:药物中毒仍然是儿童急性中毒的首要原因,其他中毒原因排位顺序有显著变化.结论:医院儿童急性中毒原因在过去10年有所变化,针对多发急性中毒原因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减少儿童急性中毒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提高识别易并发PCP的高危SLE患儿的能力,探讨PCP的早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住院诊治的5例18岁以下诊断SLE合并PCP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选取同时期应用住院诊治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相匹配病例2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 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为,3-17(14±1.6)岁。基础患病时间从3月至4.5年不等,所有患儿均有肾脏受累,诊断PCP前均使用中到大量泼尼松及,种免疫抑制剂治疗。4例患儿不处于狼疮的活动期(SLEDAI为2-4分),第5例为轻度活动(SLEDAI 8分、低补体2分、抗dsDNA抗体增高2分、蛋白尿4分)。(2)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患儿最常见表现为新出现的胸闷憋气,伴发热、咳嗽,2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行呼吸机辅助通气。5例患儿从出现症状至明确PC户诊断的时间为10-30天(17.6±7.8天)。LD日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平均值为700±263U/L。淋巴细胞绝对值范围为300-1400/μL(780±487/μL),有3例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300/μL。血气分析均提示明显的低氧血症,胸部X线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CT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间质性病变为主。痰六胺银染色可见卡氏肺抱子菌包囊,5例均使用甲氧节胺嚓睫一磺胺甲嚷哇的治疗,3例同时加用卡泊芬净,同时所有的患儿均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2例减量。经积极治疗4例好转,1例死亡。(3)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方面相匹配,激素用量、肾脏受累情况、是否使用免疫制剂无统计学差异,而淋巴细胞绝对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SLE患儿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时,淋巴细胞绝对值低是并发PCP的高危因素。需定期监测SLE患儿淋巴细胞绝对值;对于淋巴细胞绝对值低的患儿,需严密关注是否出现发热、干咳、胸闷憋气、低氧血症等症状: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帮助诊断PCP。提高对易并发PCP的高危SLE患儿的识别能力,动态检测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当低于300/μL时,予甲氧节胺嚓咙-磺胺甲嗯哩预防PCP治疗可能是有意义的。
  • 摘要:目的:依据2009年WHO公布的正常儿童生长曲线对危重症儿童进行营养评估,了解危重症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统计营养支持状况,试探讨可避免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方法:以2013年2月至2013年5月入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且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ICS)<90分共计17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入科24小时内依据2009年WHO公布的正常儿童生长曲线进行营养评估.除外PICU滞留天数≤3天者,统计入科10日内喂养方式、喂养相关并发症、每日热量摄入值及影响处方热量摄入因素,找出可避免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结果:171例危重症儿童中77例(45%)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者多存在基础疾病(占88%),以先天性心脏病(48%)、手术后(14%)和肿瘤(12%)最为多见。危重症儿童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使用率分别为61%(70/115)和10%(12/112)。肠内营养者平均喂养时间为6.7±10.3h,平均完成热量摄入64.13±17.91 kcal/(kg*d),平均蛋白摄入量1.59±0.54g/(kg*d)。肠内营养喂养中断次数达141次,其中中断次数≥3次者占33%,中断原因主要为影像学检查(50%)、气管插管或纤支镜检查等手术操作(20%)、喂养不耐受(18%),可避免的喂养中断为31次。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为16%,以胃储留最为常见(69%),其次为腹胀(19%)、腹泻(12%)。结论:危重症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5%。危重症儿童的营养支持已广泛开展,以肠内营养为主,但喂养中断频次较多,影响处方热量完成,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进一步恶化。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和补体(C)成分含量变化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评价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抽取70例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P组)和70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测定免疫球蛋白(Ig)和血清补体(C)成分并进行比较.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IgE和血清补体成分C3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明显差异(P<0.05),而C4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gA、IgG、IgM、IgE、C3高于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检测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的变化对判定病情发展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期起病的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Krabbe病)的临床、脑MRI及核磁波谱(MRS)影像学以及GALC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3例经半乳糖脑苷脂酶测定确诊的Krabbe病患儿进行头颅MRI及MRS检查,并采用RT-PCR扩增及DNA直接测序技术对GALC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3例患儿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临床表现,经我院常规溶酶体贮积病高危筛查确诊为Krabbe病.早发婴儿型1例,女,起病年龄2.5月,就诊年龄3月;晚婴型2例,均为男性,起病年龄分别为11月和2.5岁,就诊年龄分别为1岁2月和3岁10月.3例患儿分别来自不同家系,父母非近亲结婚.外周血白细胞半乳糖脑苷脂酶活性0-0.2 nmol/(mg.17h)。早发婴儿型首发症状为哭闹、激惹,随后抽搐,病情进展迅速,生后6个月死亡。晚婴型患儿均因“精神运动发育倒退”就诊。3例患儿均行头颅MRI检查,均提示下2W成像双侧内囊后肢、侧脑室前后角旁白质、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对称性异常高信号影,早发婴儿型伴有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钙化灶。MRS测量多个区域,部分区域NAA峰下降,提示神经元受损;Cho峰不同程度的上升,提示髓鞘脱失及胶质增生。3例患儿GALC基因突变分析均显示两个位点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包括2个己知致病突变p.Ser68Phe,p.Arg531 His,3个错义突变未见文献报道。结论:Krabbe病是儿童期较常见的脑白质病之一,是由于GALC基因缺陷导致溶酶体内半乳糖脑昔脂酶缺乏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确诊依靠半乳糖脑昔脂酶活性测定,GALC基因检测可以从分子水平诊断,并有利于遗传咨询及产前筛查。MRI及MRS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本病无特异治疗方法,于症状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较好,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 摘要:目的:终末期肾病(ESRD)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儿童ESRD死亡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ESRD儿童的病因构成比.方法: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ESRD的住院患儿,原发疾病的诊断依据临床、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判断.对病因不明患儿均进行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MCU)排除返流性肾病.ESRD患儿纳入标准参照2002年美国肾脏基金会制定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NKF-K/DOQI)符合CKD5期诊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依据Schwartz公式推算得出.结果:1.113例患儿在本中心诊断为ESRD,原发病因构成比如:先天性肾脏与泌尿道畸形(CAKUT)/肾脏囊性疾病共30例(26.5%)略多于肾小球疾病(26例,23%);CAKUT中主要是肾脏发育不良/不全孤立肾(52.4%)。其余包括:遗传性肾病疾病8例(7.1%),其他诊断6例(5.2%);另有病因不明43例(38.1%)。与2001年至2006年相比较,2007-2012年期间导致ESRD的病因中CAKUT(23% vs 10.3%)所占比例明显增多,而肾小球疾病(17.6% vs 33.3%)比例显著减小。2.不同年龄段病因分析:CAKUT是引起小于6.9岁儿童ESRD最主要的病因,占37.5%,而肾小球疾病仅占12.5%。在本组7岁至17.9岁87例ESRD儿童中,原发病因为CAKUT仅有11例(12.6%),肾小球疾病较多为23例(26.4%);38例患儿(43.7%)病因不明。3.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26例肾小球疾病患儿中有20例已知病理类型,主要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7例(23.1%)、硬化性肾炎4例(15.4%)、IgA肾病3例(11.5%)、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例(11.5%)。结论:中国儿童ESRD病因构成中以CAKUT/肾脏囊性疾病、肾小球疾病为主,同时较大比例的ESRD患儿病因不明。导致儿童ESRD的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以FSGS为主。CAKUT/肾脏囊性疾病所占比例增加,而肾小球疾病比例减少。
  • 摘要:本文旨在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SLE初发病例,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早期临床表现及脏器功能损害的不同分布特点临床资料的收集包括:患儿初次就诊时年龄;性别;发病到确诊时的病程(月);家族史;皮疹及溃疡;发热;骨骼肌肉系统累及症状;血液系统累;网状内皮系统、消化道累及、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累及;浆膜腔积液;高血压;及免疫学相关指标.经研究得出结论:儿童SLE的起病年龄不同,其疾病早期临床特点、免疫学相关指标及狼疮活动性程度有所不同。儿童及青少年期起病的SLE中皮肤粘膜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肾脏损害是最常见的脏器系统损害,同时需重视神经精神狼疮的发生。
  • 摘要:胸部物理治疗是机械通气下呼吸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成年人和婴幼儿中已广泛试用,但是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试用存在着太多不确定因素,本实验就在不同孕周、不同体重的情况下观察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出血及死亡率等进行统计.本文将医院新生儿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儿(第一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货呼吸衰竭,并且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部分患儿试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首先将患儿分为实验组(61例)及对照组(45例),实验组对所有组在上机后12小时给予常规治疗及吸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系统、完整地胸部物理治疗,体位引流法,扣击、震颤及刺激咳痰运动、雾化等.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及吸痰等呼吸机治疗.观察在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颅内出血加重等情况,其次第二部分再进行按孕周和体重进行随机分组,纳入标准的61例患儿,孕周分组为小于28周,28周-32周,32周-36周(第一组12例,第二组30例,第三组20例)体重分组为1500-2000g,1000-1500g,小于1000g(第一组31例,第二组20例,第三组9例),进行临床观察物理治疗是否与孕周及体重存在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部分的胸部物理治疗对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临床可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促进炎症吸收,缩短住院病程。但在低出生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因素,定期复查头颅B超。所以合适的部分物理治疗所包括的内容是指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力度,合适的方法下进行的物理治疗对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可能不会加重颅内出血的发生概率,该实验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大样本量的实验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医院儿科病房4年内1283例肺炎患儿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4623例未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肺炎患儿进行对比.结果: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为21.72%,3岁以内的婴幼儿、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用药时间长、病情危重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多种因素的存在可引起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补充微生态制剂,是预防和控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关键措施.
  • 摘要:目的:检测原发性单纯型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清中CXCL16和IFN-γ水平的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从科室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单纯型并对激素敏感的初治的NS 50例患儿中,选择25例疗程结束的患儿分别于活动期和其缓解期留取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活动期和缓解期患儿血清CXCL16和IFN-γ,并同时检测患儿血胆固醇、白蛋白以及活动期24h尿蛋白排出量,并与2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①单纯型NS患儿活动期血清CXCL16,IFN-γ及血胆固醇水平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而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XCL16、IFN-γ、血胆固醇以及白蛋白水平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单纯型NS活动期血清CXCL16和IFN-γ均与血胆固醇、24小时尿蛋白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并且血清CXCL16与IFN-γ也呈正相关。结论:趋化因子CXCL16和IFN-γ可能与单纯型NS的发病有关;血清CXCL16和IFN-γ水平的监测可作为判断单纯型NS病情活动的指标。此外,单纯型NS活动期炎症因子IFN-γ可能促进CXCL16的表达。
  • 摘要:目的:探讨硬性支气管镜技术在儿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1998年9月~2012年6月6370例接受硬性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小儿资料.结果:应用硬性支气管镜技术检查、治疗小儿疾病共6370例,其中男3623例(56.9%),女性2747例(43.1%);年龄1个月~12岁,平均1.5岁.主要病因为气管或支气管异物(5475例),支气管肺炎(63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5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15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12例),气管狭窄(13例),咯血(5例),食道狭窄(35例),食道异物取出(16例),气管食管瘘(3例),气管内肿瘤(3例),肺内真菌病(2例).所有行支气管镜检患儿均接受全身麻醉.6171例一次手术成功,51例实施二次或二次以上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363例,其中死亡病例2例.结论:硬性支气管镜可以用于儿童支气管及食道疾病的诊治,硬性支气管镜检查损伤较小,方法简单,患儿无痛苦,成功率高,是诊治儿童支气管及食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特异性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细胞(EC)中VDR基因的沉默作用,为进一步探讨VDR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小鼠VDR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并测序,进行人EC/鼠EC的培养,进行SiRNA转染试验,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率,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针对VDR基因的4个不同位点,设计、构建了4个siRNA干扰载体,经测序,序列全部正确.成功完成了人EC/鼠EC的培养及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的重组质粒在EC内出现不同的转染效率,1号质粒的转染效率约为65%,2号质粒的转染效率约为50%,3、4号质粒的转染效率比较低.取转染效率较高的1、2号质粒做进一步转染干预,转染72h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EC/鼠EC内VDR蛋白质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2号质粒在人EC中对VDR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在鼠EC中则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1号质粒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目的蛋白IOD/内参蛋白IOD比值发现两干扰组在人EC中对VDR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在鼠EC中则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1号干扰质粒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率达到了70%.结论:成功完成了人EC/鼠EC的培养、转染及转染干预,并行Western blot鉴定,发现抑制效率明显的为鼠EC 1号质粒组.表明针对鼠VDR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有很强的特异性,并且对VDR基因干扰的位点不同表现的抑制效应不一.
  •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在儿童急性肾损伤(AKI)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肾病科收治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各40例,并选取同时期内我院体检中心的与AKI组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40例).记录其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等资料,并收集晨起尿液标本5~10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液中NGAL、IL-18和KIM-1水平.对尿NGAL、IL-18和KIM-1与血清肌酐(Scr)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尿NGAL、IL-18和KIM-1在AKI早期诊断中价值.结果:1.与AKI诊断前3天比较,AKI诊断前2天,AKI患者尿NGAL明显升高(P<0.05),尿IL-18,KIM-1和Scr无明显变化(P>0.05);AKI诊断前1天,AKI患者尿NGAL,IL-18和KIM-1明显升高(P<0.05),Scr无明显改变(P>0.05);非AKI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2.AKI组1期、2期与3期各期间尿NGAL,IL-18, KIM-1和Scr数值逐渐升高,三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期分别与非AKI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K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3.AKI组尿NGAL,IL-18和KIM-1分别与Scr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NGAL,IL-18和KIM-1均与Sc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608,0.424和0.478,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ROC曲线分析,AKI诊断前2天,尿NGAL曲线下面积是0.795(P<0.05),尿IL-18和尿KIM-1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05(P>0.05)和0.604(P>0.05)。AKI诊断前1天,尿NGAL,IL-18和KIM-1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3, 0.937和0.913 (P值均<0.05)。5.尿NGAL对AK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5%和92.5%,尿IL-18对AK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5%和90%,尿KIM-1对AK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和90%。结论:尿NGAL,IL-18和KIM-1均可在Scr升高前预测AKI的发生,可以作为儿童AKI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其浓度水平可以反映AKI的严重程度。尿NGAL较尿IL-18和KIM-1对AKI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摘要: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L)是儿科最常见疾病,在中国ALRL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4.5%-65.2%,其病原包括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及不典型的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本次统计全年住院儿童2368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检测痰中细菌,血清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抗体,共计检出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率为695例(29.35%).其中细菌阳性标本为217例(9.16%),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标本为285例(12.04%);病毒阳性标本为292例(12.33%),混合感染为134例(5.66%),低于国内其它医院报道结果明确病原诊断的有51%-65.4%,对ALRL进行病原学研究在临床上是重要的,是对患儿合理用药,正确选择药物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医师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病原检测对合理治疗有重要作用,由于检测病毒种类较少,不够全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9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生后2小时内即开始nCPAP辅助呼吸的40例进入治疗组,生后2小时内未使用过nCPAP治疗的59例进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死亡率、血气及胸片变化、氧疗、并发症、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结果:治疗组病死率为7.5%,对照组为23.3%;治疗组治疗2小时后血气结果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小时及48小时后两组血气情况均有改善。在治愈的患儿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比例分别为37.1%,64.9%;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46±2.11)d和(6.79±2.86)d;总氧疗时间治疗组平均(17.41±13.89)d,对照组平均(28.94±12.38)d;治疗组和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40.49±10.45)d和(51.73±15.04)d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9.71±4.818)d和(13.30±4.807)d,BPD发病率分别为8.6%和29.7%。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RDS,早期使用nCPAP可降低死亡率,改善近期预后,并且是安全的。
  • 摘要:目的:研究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重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ISO模型组(模型组)、法舒地尔(Fas)组,每组10只.模型组、Fas组皮下多点注射ISO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给药结束后Fas组给予法舒地尔分两次腹腔注射6周,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6周.2、6周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后将大鼠处死,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计算各组心脏重量指数(HW/BW,即HWI);取左室心肌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直径(MD)及胶原纤维容积分数(CVF)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计算平均光密度(IO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RhoA、RockmRNA的表达.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空白对照组:一般状况良好,毛色有光泽,双目灵活有神,行动敏捷,对周围变化反应灵敏,摄食及饮水量可;模型组:大鼠后期毛色逐渐失去光泽,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喜蜷缩,摄食、饮水量减少;药物干预Fas组一般状况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试验期间,模型组大鼠死亡2只。其余组后未见大鼠死亡。2、心脏重量指数(HWI)的测定: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WI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Fas组HWI显著降低。3、病理学检测: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心肌结构清晰,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明显肿大、排列紊乱,细胞核明显增大变圆,肌丝纹理增粗;Fas组大鼠心肌病理学改变有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D和CVF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Fas组MD和CVF降低。4、血清学指标BNP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NP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Fas组明显降低。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TGF-β1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Fas组降低。6、RT-PCR法测RhoAm RNA和RockmRNA表达:以β-actin为内参对照,结果以RhoAmRNA, RockmRNA与p-actinmRNA灰度值的比值表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RhoAmRNA,RockmRNA表达明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Fas组RhoAmRNA,RockmRNA明显下调。结论:RhoA/Rock信号转导通路与ISO诱导大鼠心肌重塑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阻滞RhoA/Rock信号转导通路可抑制TGF-β1和BNP表达水平,降低MD, CVF,减轻心肌纤维化。
  • 摘要:目的:探讨乳酸阿奇霉素治疗晚期新生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原则将60例晚期新生儿支原体肺炎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n =30),用乳酸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d,对照组n=30),采用红霉素30mg/kg.d),静脉滴注,疗程5d,比较2组临床症状(包括气促、口吐泡沫、咳嗽、发热、肺部哕音)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pan〉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span〉<O.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乳酸阿奇霉素治疗晚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2012年12月在贵阳市儿童医院180例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镜检所有病例均达到了诊断或治疗的目的.18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经纤支镜成功取出异物155例,22例经硬质气管镜取出,3例经胸外科开胸取出.并且针对局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在嵌取术后予支气管局部灌洗、抗感染等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纤支镜可确诊并有效治疗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儿科推广.
  •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肥胖发病率及肥胖相关因素的城乡差异.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86所城乡中小学校共77411名学龄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再从中抽取2所城市学校、3所农村学校共4400名儿童行肥胖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按照BMI法判定肥胖,将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设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对儿童肥胖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肥胖危险因素城乡差异.结果:1.重庆地区学龄儿童总体肥胖率8.23%,城市9.7%,农村5.32%,城市高于农村。2.肥胖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13个因素与城市儿童肥胖相关,其中出生体重,肉食、油炸食品、饮料、零食摄入频率,母亲吸烟及肥胖家族史与其呈正相关,母乳喂养、蔬菜摄入频率及补充维生素与其呈负相关;共8个因素与农村儿童肥胖相关,其中出生体重,油炸食品、奶制品、零食摄入频率,父母BMI与其呈正相关,母乳喂养与其呈负相关。3.城市儿童肉食、油炸食品、奶制品摄入频率高于农村,母亲吸烟比例高于农村,家族肥胖史比例高于农村,母乳喂养率低于农村。结论:重庆地区儿童肥胖率城市高于农村,引起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母亲吸烟、母孕期营养、6月龄前喂养方式、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及肥胖家族史。控制儿童肥胖城市重点应倡导母孕期戒烟,加强母乳喂养,控制儿童肉食、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零食摄入;农村儿童肥胖率虽低于城市,但增速大于城市,应改善儿童饮食方式,控制油炸食品、奶制品、零食摄入,预防儿童肥胖。
  • 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下同)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下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7例HMD患儿随机分为Nsimv组及NCPAP组进行监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NSIMV组与CPAP组比较气管插管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SIMV较NCPAP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建立新生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及LPS预处理时,检测肺组织GR的表达,探讨GR在内毒素引起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0只新生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标记为:实验组A、预处理组B、预处理组C、对照组D.尾静脉注射LPS,复制SIRS模型.在LPS注射后24小时分别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GR在新生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A在注射LPS一次性打击时,GR蛋白水平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LPS预处理使新生小鼠SIRS时肺损伤较非预处理组显著减轻,GR蛋白及GR-mRNA表达显著上升.结论:1、新生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GR表达减少,其与SIRS的发展、转归相关.2、LPS重复刺激可使新生小鼠对其产生耐受性:LPS耐受性产生与GR蛋白及GR-mRNA表达调高相关,GR表达量与功能上调是LPS耐受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探讨炎症因子在异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氯沙坦对心肌纤维化的防治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治疗组皮下注射异丙肾5mg·kg-1·d-1×7天,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第8天起给予氯沙坦20mg·kg-1·d-1灌胃×4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末各组取心脏计算心重指数(HWl),左室心肌组织行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测胶原容积积分(CVF);ELASA法检测心肌组织MCP-1和ICAM-1蛋白的水平;RT-PCR测定心肌组织MCP-1 mRNA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比较切片观察可见对照组心肌细胞形态、间质及肌纤维均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胞质丰富;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增宽,肌丝断裂溶解,心肌结构破坏,细胞核固缩碎裂及较多炎性细胞侵润,间质中可见多处大面积绿染的块状瘫痕组织,为心肌坏死后成纤维细胞增生机化;治疗组可见点、片状绿染的胶原纤维,纤维细胞的增生明显少于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的心重指数及CVF明显增高,治疗组有显著减少。2.各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MCP-1,ICAM-1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MCP-1,ICAM-1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MCP-1, ICAM-1均明显降低。3.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CP-1 mRNA, ICAM-1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CP-1 mRNA,ICAM-1 mRNA水平均显著增高,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MCP-1 mRNA,ICAM-1 mRNA均明显降低。结论: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等炎性因子参与了心肌纤维化的发病过程;2.氯沙坦干预可有效抑制异丙肾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组织中MCP-1和ICAM-1的过度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了解近年重庆地区儿童七种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3月住院的25547例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的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1、2、3(PIV1、PIV2、PIV3)和腺病毒(ADV).结果:25547例标本中共检出9205例阳性,阳性率为36%.其中RSV感染为5739例,阳性率为62.35%; IVA感染为478例,阳性率为5.19%; IVB感染为120例,阳性率为1.30%; PIV1感染为158例,阳性率为1.72%; PIV2感染为32例,阳性率为0.35%; PIV3感染为1483例,阳性率为16.11%; ADV感染为728例,阳性率为7.91%.结论:小儿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存在不同的病毒感染率,婴幼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儿童,RSV,PIV3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
  • 摘要:本文为了探讨prohibitin(PHB)基因与体外培养的缺氧性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氧化损伤的关系及分子机制,构建pLP1-PHB1+、pLP1-PHB2+、pLP1-PHB1-、pLP1-PHB2-、阴性对照pLP1-eGFP病毒载体.因基因干扰实验需要而设立7个实验组:正常组、缺氧处理组(模型组)、PHB1+组、PHB2+组、PHB1-组、PHB2-组、阴性对照组.PHB1+组、PHB2+组、PHB1-组、PHB2-组、阴性对照组RTEC于添加基因干扰试剂48h与后行缺氧处理.通过实验得出在体外培养的缺氧性RTEC损伤中,PHB1和PHB2表达显著降低参与了氧化损伤过程。上调PHB1和PHB2的表达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PHB1和PHB2减少ROS, MDA等的产生,下调TGF-β1和ECM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本研究利用RNA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SAT)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肺炎支原体16s rRNA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的肺炎支原体(MP) 16s rRNA扩增引物及优化探针(optimal probe)技术,使用M-MLV反转录酶及T7 RNA多聚酶对16s rRNA进行恒温的核酸扩增,利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实时的荧光信号收集和检测.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1年1月~6月肺炎或疑似患者呼吸道鼻咽分泌物样本221例,以肺炎支原体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为参比试剂做为金标准,DNA测序为扩大金标准,对研究数据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SAT技术共检测到70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其中12例经传统荧光探针法检测为阴性,经测序证实其中10例仍为阳性.SAT与传统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的Kappa值为0.869.SAT方法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69%,准确度为99.1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NA恒温扩增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准确、耗时短、操作简便的优点,并能有效控制PCR片段的污染,较普通PCR方法中的DNA检测更能体现现行感染.适用于临床对儿童呼吸道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检测.
  •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不同部位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确诊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114例,所有患儿检查前均行胸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气管异物病例的CT阳性率最低(7.70%),其次为叶及叶以下支气管异物病例,CT阳性率为58.33%,右主支气管异物、左主支气管异物病例的CT阳性率相对较高,分别为81.82%、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4.82,P<0.0001).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不同部位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存在差异,气管异物更易误诊、漏诊,对于疑诊气管异物的患儿,即便CT阴性也应考虑到气管异物,需及时完善纤维支气管检查以确诊.
  • 摘要:目的:通过制作EV71感染模型,观察EV71感染后小鼠的生存情况,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脑干电镜观察脑神经毛细血管形态、结构变化情况,探讨EV71感染小鼠血脑屏障最易损伤部位.方法:鼠腹腔注射肠道病毒71型(EV71)制造EV71病毒性脑炎模型,于感染后1、3、5、7、10、14天,分别取小鼠大脑及脑干组织,通过透射显微镜检测大脑及脑干脑毛细血管形态、结构变化情况.结果:1.EV71感染后第1天电镜下观察脑干毛细血管结构损害较EV71感染大脑组明显,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管腔受压变形,基膜断裂;2.EV71感染后第3、5天脑干及大脑毛细血管结构均显著破坏;3.EV71感染后第7天后大脑及第10后天脑干血脑屏障结构渐恢复;4.EV71感染后第1、3、5、7天脑干毛细血管结构较同时间点大脑组织大脑毛细血管破坏明显.结论:1.EV71感染后脑干血脑屏障的损伤较大脑血脑屏障损伤严重;2.EV71感染后脑干血脑屏障结构的恢复较大脑血脑屏障结构恢复慢.
  • 摘要:目的:探讨珂立苏和固尔苏在INSURE(intubation,surfcant,andextubaion)疗法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对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因呼吸窘迫在科室住院接受INSURE疗法的早产儿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珂立苏的16例,固尔苏的14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和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后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珂立苏组和固尔苏组患儿的临床情况、母亲产前合并症、治疗结果和合并症无显著性差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剂量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剂量和推荐剂量比值,珂立苏组显著低于固尔苏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珂立苏和固尔苏在INSURE疗法中效果无差异,珂立苏组需要剂量显著低于固尔苏组.
  • 摘要:目的:1.比较肥胖、代谢综合征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水平.2.探讨E-FABP与肥胖、MS儿童血脂代谢、糖代谢等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3.评价E-FABP与肥胖、MS儿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E-FABP在其发生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10-14岁诊断为代谢综合征儿童30例(代谢综合征组),肥胖儿童32例(肥胖非代谢综合征组),正常对照组50例,为地域年龄、性别与之相匹的健康查体儿童.收集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臀比(waist-hip radio,WHR)、腰高比(waist-height radio,WHtR).测定各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I,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含量及血清E-FABP浓度以及代谢综合征组与肥胖非代谢综合征组的2h血糖(GLU2h)和胰岛素(INS2h).结果:1.与对照组(300.13±70.48 ) pg/ml相比较,MS组儿童的血清E-FABP水平(676.54±139.15)pg/ml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1.MS组与肥胖非MS组(532.45±106.21)P9/ml相比较血清E-FABP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E-FABP与WHR, WHtR, AI,LogFINS, LogHOMA-IR呈正相关。3.以E-FABP为自变量其余各指标为因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儿童E-FABP浓度的独立危险是AI.结论:1.MS组儿童的血清E-FABP水平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MS患儿的E-FABP参与了MS的病生理机制。2. E-FABP做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肥胖、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存在相关关系,E-FABP与AI呈正相关,并且AI是影响E-FABP的独立危险因素,这说明在E-FABP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作用。也就意味着E-FABP在心血管损伤方面存在重要的作用,有可能是造成血管损伤的重要因子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06-06~2010-05收治301 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过程.结果:气管支气管异物以1-3岁儿童最常见(92%),植物类异物最常见(85.9%).3010例在全麻下经直接喉镜或硬支气管镜成功取出,8例术前自行咳出.无术中或术后死亡病例.结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及时正确的诊断、合适的麻醉与手术方法、时机的选择、术中应变能力,尤其是术者熟练的手术技能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全麻硬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是治疗儿童气管支气管物最实用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方法:病人均为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38例,其中革兰阴性菌22例,革兰阳性菌10例,混合感染2例.均为促月儿,体重2500g至2950g,男性26例,女性12例,剂量10-20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用药时间7-10天.临床疗效评估按照卫生部制订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痊愈和显效作为有效统计.结果:痊愈24例,显效6例,进步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8.9%,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脓毒性休克早期经不同液体复苏后的细胞因子水平.方法:将1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脓毒性休克组(休克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复苏组(生理盐水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复苏组(低右组),人血清蛋白复苏组(清蛋白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制作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24h采血送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IL-10、IL-4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与各复苏组TNF-α、IL-6、IL-1β、IL-10水平均升高(P<0.05).随着时间推移休克组TNF-α、IL-6、IL-1β水平仍在比较高的水平,而各复苏组TNF-α、IL-6、IL-1β水平逐渐降低,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L-10水平各复苏组及休克组均升高,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复苏组随着时间推移,IL-10水平逐渐增高,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右组效果更好;IL-4水平仅各复苏组升高,高峰在24h.结论:大鼠脓毒性休克早期,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均有表达,随着脓毒性休克的发展,促炎因子升高越明显;不同液体复苏(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人血清蛋白),促炎因子可逐渐下降到正常,抗炎因子逐渐升高,特别是IL-10水平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晶体液与胶体液(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人血清蛋白)复苏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的经验,进一步提高NRDS的抢救成功率.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对具有NRDS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为先、防治并重原则治疗NRDS,并在NRDS尚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之前早期上机.结果:43例NRDS治愈率达93%,上机率18.6%;较2008年以前的抢救成功率71、1%,上机率40%,抢救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上机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经X2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且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结论:采取CPAP、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为先、防治并重原则治疗NRDS,降低严重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上机率,对提高基层医院治愈率,无疑是合理有效的方法。
  • 摘要:本文为了掌握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患儿年龄、病情轻重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的关系.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MP肺炎患儿215例,所有入组患儿均于入院当天进行肝功能检测;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轻重以及入院前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天数将215例MP肺炎患儿分别进行分组,研究MP肺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与患几年龄、病情轻重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的关系.对照组来自同期同病区收治的215例非MP感染的肺炎患儿.经对比分析得出:1、MP肺炎患儿急性期较非MP感染的肺炎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2,婴幼儿、重症肺炎及大环内酷类的应用是肝功能受损的易感因素。3, MP肺炎肝功能损害预后良好。
  •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医疗保健机构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开展、设备配备及人员培训情况.方法:在全省10个地市随机抽取49家不同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开展、设备及人员培训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9家医疗保健机构中有25家综合医院,24家妇幼保健院.各类接产人员院内培训率均高于县级以上培训率,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0).作为复苏抢救主要人员的儿科医生县级以上的培训率高于产科医生(p=0.0021)、助产师(p=0.0000)及麻醉师(p=0.0005);院内培训率略低于助产师(p=0.0073),但高于产科医生(p=0.0414)和麻醉师(p=0.0000).麻醉师县级以上及院内培训率均低于其他类别接产人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医院产科医生(p=0.0166)、助产师(p=0.0471)及麻醉师(p=0.0006)县级以上的复苏培训率低于妇幼保健院,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产房新生儿复苏气囊和辐射保温台配备率为100%,喉罩气道配备率最低(8.70%);手术室新生儿面罩、新生儿复苏气囊、喉镜、吸引管、气管导管配备率均低于产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需加强各类接产人员复苏培训.提高复苏人员的复苏技能及理论水平,购置必备的复苏设备,改善各级医院现有的复苏条件.
  •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早产儿真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为其诊治、预防、随访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NICU确诊为真菌性脑膜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回顾内容包括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转归和随访情况.结果:7例患儿均为<32周的早产儿,其中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4例.7例患儿感染前全部使用了静脉营养,接受了三代以上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有留置胃管.起病时间为9~30天,表现呼吸暂停、发热、惊厥、反应低下.6例患儿有血常规的改变,4例患儿炎症指标明显升高,5例血培养为白色念珠菌,2例为白色念珠菌生物变种,5例对氟康唑敏感,2例对两性霉素B敏感,脑脊液检查均有白细胞数和总蛋白的增高,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5例患儿有颅内影像学的改变.5例给予氟康唑治疗,2例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疗程21~50天,5例治愈出院,1例未达出院标准家属要求出院,1例放弃治疗.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7例患儿除1例放弃治疗外,余均随访.其中4例神经发育情况基本正常的患儿,相应的智力量表测定基本符合相应年龄的水平,其中有2例无颅内影像学的改变,其余2例虽有颅内影像异常信号影,但均未形成液化灶或软化灶。其余2例神经发育严重落后的患儿,1例3个月后就诊于康复科行康复治疗,另一例3个月后伴发抽搐就诊于神经内科诊断为婴儿癫痫,此2例均于起病2周左右颅内影像学均证实形成了脑软化灶或液化区。结论:NICU内真菌性脑膜炎多见于<32周的早产儿;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以呼吸暂停为首发表现的多见;可能与长期接受静脉营养、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等易感因素有关;头颅B超既是危重患儿明确诊断,判断预后的有效手段,又是长期随访经济方便的检查方法;患儿神经系统的远期发育情况与起病2周左右颅内是否形成软化灶或液化区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仿真支气管镜对呼吸道异物术前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入院的702例气管异物患者及可疑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702例患者中,体查有呼吸音不对称行胸片及胸透检查者有585例,536例患者通过 硬支气管镜检查有异物.体查有呼吸音不对称行仿真支气管镜者者有95例,94例患者通过硬支气管镜检查有异物.体查呼吸音大致对称行仿真支气管镜者行仿真支气管镜者者有22例,21例患者通过硬支气管镜检查有异物.经卡方检验,A组与B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仿真支气管镜对于复杂可疑气管异物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下同)联合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下同)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下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HMD患儿予珂立苏联合Nsimv进行监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PS联合Nsimv能明显改善HMD患儿呼吸、心率及血气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simv治疗HMD安全有效,能减少气管插管比例及避免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测定对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意义.方法:出生体质量>1500g的150例新生儿,按有无感染或可疑感染分为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和对照组各50例.各组患儿入院后均立即采血2.0mL进行PCT、CRP、WBC计数等检查,各组按各自规定使用抗生素.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在抗生素应用7d后,再进行PCT、CRP、WBC计数等各项检查,根据各自规定以决定是否继续应用抗生素,如需继续,则继续应用抗生素7d后,再进行PCT、CRP、WBC计数等检查,直至痊愈或出院;对照组不再检测PCT、CRP.结果"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治疗前PCT、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临床感染组显著高于可疑感染组和对照组,可疑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治疗7d、14d后PCT、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临床感染组治疗14d后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率比根据PCT≥0.5pg/L使用抗生素率高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疑感染组治疗7d后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征使用抗生素率比根据PCT≥0.5pg/L高出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测定可以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以PCT≥-0.5pg/L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可以减少新生儿不必要抗生素应用.
  • 摘要:目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致残的重要病因,B族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通过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13例新生儿B族链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以发热、少吃或喂养困难、惊厥、反应差等表现多见.并发低钠血症5例,颅内出血3例,脑室扩张3例,硬膜下积液2例,脑积水2例,感染性休克多2例,脑疝1例,脑软化1例.CRP升高13例,其中病初即升高1 1例,占84.6%.13例患儿治愈7例,治愈率53.8%,好转自动出院4例,因严重并发症放弃后死亡2例,死亡率15.4%.治愈病例平均住院时间47天.B族链球菌对青霉素13/13 (100%)、利奈唑胺9/9 (100%),左氧氟沙星11/12 (92%),氨苄青霉素9/10 (90%),万古霉素8/13 (62%).结论:新生儿B族链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易并发神经系统异常,住院时间长,预后欠佳。CRP检查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难治性病例可选用利奈哇胺等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无创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科室2010年1月-2012年拟诊为RDS的患儿,其中一组用简易水封瓶式CPAP组(后简称水封瓶组),另一组无创经鼻呼吸机(后简称专用CPAP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通气指标以及治疗成功率.结果:两组予正压通气后12小时,专用CPAP组PaO2高于水封瓶组(P<0.01);而PaCO2明显低于水封瓶组(P<0.05);氧疗通气时间、专用CPAP组氧疗时间低于水封瓶CPAP组(P<0.05);疗效比较:专用CPAP组成功率95.0%,水封瓶组疗效成功率8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用鼻塞式CPAP治疗RDS比简易水封瓶更科学、安全、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新生儿呼吸管理中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组织HCMV-pp65免疫组化检查,了解HCMV特异性抗原-PP65在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组织表达,为诊断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诊断提供可靠及确切证据.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5月于贵阳市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的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采用B超介导肝活检,肝组织包埋、脱水,进行HCMV-pp65抗原免疫组化检查,同时运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CMV抗体IgM,尿HCMV-DNA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上述三种检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组织HCMVpp65抗原阳性18/30例、其中血清HCMV-IgM阳性6/30例、尿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25/30例、阳性率分别为60%、20%和83.3%.结论: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抗原是巨细胞病毒的特异性抗原,在巨细胞病毒活动感染阶段,能早期、快速、敏感、特异地监测CMV的活动性,提示病毒感染活动性指标.通过肝组织CMV-pp65抗原免疫组化检查对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确诊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提供确切诊断依据,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建立急性肾损伤患儿尿沉渣评分系统.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资料较齐全的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住院时间<24小时;②入院后1周内未发生AKI的患儿;③再入院患儿,已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儿,进行了肾脏替代治疗的患儿.研究对象按AKIN诊断标准分为研究组(住院期间发生AKI的患儿),对照组(住院期间未发生AKI的患儿).收集患儿住院期间3次尿液(住院第1天、第3天、第7天),留取尿液标准为清晨新鲜中段尿10ml,离心沉淀后,检测尿沉渣中的颗粒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研究组检测发生AKI前次尿液中的颗粒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数目,并再次进行分组:1组: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颗粒管型记为1分;2组:无肾小管上皮细胞但有1~5个颗粒管型或有1~5个肾小管上皮细胞但无颗粒管型记为2分;3组:1~5个肾小管上皮细胞且有1~5个颗粒管型或无肾小管上皮细胞但颗粒管型≥6个或无颗粒管型但肾小管上皮细胞≥6个记为3分.完善了肾活检的病例按肾小管半定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无肾小管损伤记为0分;受损肾小管小于20%记为1分;受损肾小管21%~50%记为2分;受损肾小管>50%记为3分.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患儿尿沉渣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中,组、2组、3组患儿的sCr水平,平均住院天数,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尿沉渣评分系统分组患儿的肾脏病理评分比较。1组肾脏病理评分最低,3组肾脏病理评分最高,两者呈正相关。4、诊断AKI的患儿87%尿沉渣评分>2分,45.5%尿沉渣评分>3分。尿沉渣积分3分的OR值、特异性、阳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和一致性均显著优于2分,但其敏感度略低于2分。结论:尿沉渣评分系统对AKI有良好的诊断效力。不同尿沉渣评分系统AKI患儿的sCr值,住院天数不同,尿沉渣评分愈高,肾脏病理损害愈重。从而尿沉渣评分系统能判断AKI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尿沉渣评分对AKI的发生也有敏感的预测性,尤其当尿沉渣评分>3分时。
  • 摘要:目的:评价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改良表在消化科住院患儿中运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评价筛查结果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对2013-1-1至2013-4-30期间,在医院消化科住院的所有患儿进行体格测量,医生和护士采用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改良表分别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填写营养风险筛查表.评分标准:4-5分为高营养风险,1-3分为中度营养风险,0分为低营养风险.评价指标:根据护士筛查评分所需时间,评价该筛查表的可行性;根据护士和医生筛查评分的符合率,评价该筛查表的重复性和一致性;不同营养风险组的营养不良指标的比较,评价该筛查表的有效性;不同营养风险组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评价该表对临床结局的预测效果.结果:共进行了751例患儿的营养风险筛查,年龄1月-18岁,平均年龄38.6±126.6月。护士筛查所需时间15秒-600秒,平均需要时间117±176秒。护士筛查结果:高风险44例(5.8%),中度风险316例(41.9%),低风险394例(52.3%);医生筛查结果:高风险77例(10.2%),中度风险344例(45.6%),低风险333例(44.2%),医生和护士的筛查评分符合率为72.1%,Kappa值:0.598±0.023,筛查分组符合率为80.7%. Kappa值:0.66±0.025。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与WAZ(年龄别体重的SD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不同营养风险组间的WAZ, HAZ(年龄别身高的SD值),WHZ(身高别体重的SD值),BMI-Z值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住院时间(天):高风险组:15.92±13.75;中度风险组:7.25±5.52;低风险组:6.13±5.03,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院内感染发生率:高风险组:16.8%,中度风险组:3.2%,低风险组1.8%,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TRONGkids筛查改良表在消化科住院患儿中的运用简便,耗时少,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该筛查表能很好地反映患儿的营养状况,并可初步反映住院患儿的临床结局,该筛查表在消化科住院患儿中的运用可行、有效。
  • 摘要:本文探索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生长特性及筛选出慢病毒载体(Lv)感染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最佳感染指数(MOI)并鉴定其感染后的增殖能力.为用研究ADMSCs移植治疗急性肾小管损伤提供实验依据.从KM小鼠腹股沟脂肪组织中分离的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稳定传代;差速贴壁法可以简便、高效提取ADMSCs;携带EGFP的LV可以有效感染ADMSCs,并且感染后其增殖能力不受影响。
  • 摘要:目的:比较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早期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5例NRDS患儿,46例应用NCPAP给氧治疗作为观察组,49例患儿采用有创机械通气给氧治疗作为对照组,上机前均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猪肺磷脂),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X线改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78%与对照组有效率83.67%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span〉>0.05);治疗各时间点pH值变化及治疗0.5h、6h时PaO2、PaCO2、SpO2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pan〉>0.05),治疗12h、24h时这三项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出现明显统计学意义(P〈/span〉<0.05);治疗24h时X线胸片改善情况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span〉>0.05);观察组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颅内出血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pan〉<0.05),两组并发肺气漏、BPD、PDA、ROP、NEC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span〉>0.05);两组患儿死亡情况比较亦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span〉>0.05).结论:NCPAP联合PS替代治疗NRDS疗效确切,NCPAP短时间内可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X线肺部表现,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是早期治疗NRDS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分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5例IM患儿按中国现行儿童年龄分期进行分组并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分为5组,婴儿期组1例(1.18%)、幼儿期组20例(23.53%)、学龄前期组44例(51.76%)、学龄期组18例(21.18%)和青春期组2例(2.35%).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4.55±2.37)岁,中位年龄4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70.59%),颈淋巴结肿大(69.41%),咽峡炎(100%),扁桃体渗出物(72.94%),鼻塞(57.64%),鼾声(55.29%),眼睑水肿(27.06%),肝肿大(71.76%),脾肿大(36.47%).除扁桃体渗出物以幼儿期组少见(P<0.05)外,其他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生率在幼儿期组、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化验指标:白细胞增多症(54.12%),淋巴细胞分类>50%(57.65%),异型淋巴细胞>10%(42.35%),贫血(28.24%),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7.06%),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2.94%),C反应蛋白(CRP)升高(54.12%).除血CRP升高以学龄期组多见(P<0.05)外,其他主要化验指标异常发生率在幼儿期组、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并发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年龄均小于4岁.结论:儿童IM的某些临床特征与发病年龄有关,应予以重视.
  •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异物发病与季节月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2年近8年来收治的1819例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自然月分为1至12月共12组,按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及12-2月为冬季分为4组,观察入院病人数是否存在月份或季节相关性.结果:1-12月间以11-12月份入院人数最高,分别为263例和274例,占12.7%和13.2%,6月和7月份最低,分别为96例和75例,占4.6%和3.6%.按照季节划分,749例在秋季入院,占35.1%;其次是冬季636例,占29.8%;依次为春季474例,占22.2%,夏季275例,占12.9%.入院病人数以12个月为一个周期,每年均具有周期性;每年冬春与夏秋季节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异物患儿住院人数具有月周期性,其周期为12个月,每年的11月和12月最高,6月和7月份最低;其季节性与月周期相关,每年秋冬季节住院人数明显高于春夏季节,其发病率呈明显的季节相关性,根据患儿发病特点,可以进行针对性预防.
  •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考察药物干预前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和尿液中尿酸和肌酐含量的变化对药物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共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HUA模型组,别嘌呤醇(抑制尿酸生成)治疗组(阳性药对照组)、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治疗组(阳性药对照组)、黄柏治疗组、苍术治疗组和二妙丸治疗组,每组10只。2.建立大鼠血清及尿液中尿酸和肌酐的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emi-LC-MS/MS)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以N,N-二甲基-L-苯丙氨酸为内标化合物,仅用一段色谱保护柱分离掉大部分干扰性成分,同时使目标化合物富集,采用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进行待测物的定量检测。结果:1.在基质溶液中尿酸在0.5-300 μmol儿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肌配在0.2-400 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该方法对于尿酸和肌酐的日内和日间SD均在10%以内,样品回收率在91.8%-103.7%,满足生物样品定量分析要求。2.别嘌呤醇和苯溴马隆均可以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尿酸水平;并且苯溴马隆干预组大鼠的尿尿酸排泄总量高于高尿酸血症组。黄柏、苍术和二妙丸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尿酸水平,且苍术和二妙丸干预组大鼠的尿尿酸排泄总量要高于高尿酸血症组。结论:Semi-LC-MS/MS法可以对血样和尿样中尿酸和肌醉进行快速的定量分析,是一种准确、灵敏、高效的尿酸和肌配的定量检测方法。与阳性对照药物别嘿吟醇和苯澳马隆相比,黄柏的作用机制与别嘌呤醇相似,通过抑制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水平;而二妙丸和苍术的作用机制与苯溴马隆相似,与其增强动物肾脏排泄尿酸功能有关。它们可显著逆转肾功能损伤,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摘要:本文观察尿酸(U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对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影响.结果表明:1.UA呈一定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促进HUVEC的损伤。2.UA主要通过活化氧化酶NADPH及eNOS从而激活氧化应激反应途径导致HUVEC的损伤。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气道异物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确诊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儿科住院确诊气道异物患儿65例,平均年龄19.3月(5-84月),36月以下60例(92.3%,P<0.001),男38例,女27例,男女患病率无差异(P>0.005),平均病程67天(2-1460天);临床症状咳嗽62例,喘息38例,发热14例,咯血3例,声嘶2例;听诊呼吸音不对称25例(38.5%),4例患儿听诊无阳性体征(6.2%);影像学肺气肿改变34例(52.3%),阻塞性肺炎19例(29.2),支气管肺炎9例(13.8%),脓胸2例(3.1%),4例影像正常(6.2%);明确异物吸入史54例(88.5%);左侧异物30例,右侧异物28例,声门下及气管异物7例,左右异物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05);果仁类异物53例,草类植物2例,骨性异物6例,其他食物(鸡蛋羹、果冻、饼干)3例、蛋壳1例;除1例患儿行肺叶切除外,其余患儿均成功进行异物取出术,采取局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46例,静脉全麻18例,喉罩通气8例;54例患儿经软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10例经硬镜治疗.结论:儿童气道异物以小年龄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病例可以出现较特征性的体征及影像改变,但部分病例可无阳性体征,对有异物吸入史的患儿应高度怀疑气道异物的可能,特别是长程治疗后疗效欠佳的患儿应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明确;软式纤维支气管镜是行儿童异物取出的一种可选工具。
  • 摘要:收集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流感病毒肺炎(165例),据病原检测结果分为甲型流感病毒肺炎(71例)和乙型流感病毒肺炎(94例),比较其临床特点;再据多病原联合检测结果分为单纯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肺炎组(17例)、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组(57例)、单纯感染乙型流感病毒肺炎组(27例)和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组(67例),分析流感病毒肺炎的混合感染率、混合感染病原谱及其影响.经研究得出:2011年冬季乙型流感占优势,同甲型流感肺炎相比,乙型流感肺炎发病年龄更大,发热时间更长。流感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率高,呈细菌、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多病原混合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更易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临床指标大多不易区别是否存在混合感染。
  •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012年2月到2013年3月期间因肥胖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小儿内分泌科门诊的儿童.筛选出诊断MS者30例,肥胖非MS组3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分别进行体格指标、生化指标测量.行血清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指标测量,包括.vWF、VEGF及PAI-1.比较两组之间CAIMT指标的差异及各指标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MS组与肥胖非MS组比较R-CAIMT, L-CAIMT增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肥胖非MS组相比较,MS儿童的vWF, VEGF及PAI-1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行相关性分析,CAIMT与WC, HC, WHR, FBG, FIN, HOMA-IR, vWF, VEGF及PAI-1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与BMI、血压、TC, TG, LDL无关。结论:MS组儿童颈动脉IMT较肥胖非MS组儿童增厚,提示MS儿童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害。MS组血清血管内皮因子水平均升高,并且均与颈动脉IMT成正相关,说明两者可以作为MS儿童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早期监测指标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郑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402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以免疫荧光法测定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IgM抗体.结果:1402例患儿中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534例,单一病毒感染为529例,在阳性标本中,PIV占首位,共199株(37.3%);RSV共127株(23.8%);IV共105株(19.7%);ADV共79株(14.8%);CBV共11株(2.1%);EBV共5株(0.9%);ECHO共3株(0.6%);另外两种以上病毒感染者共5例(0.9%).病毒检出率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3岁以内为病毒检出的高峰.结论:郑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为RSV、IV、PIV、ADV,冬季高发,3岁以下感染率最高.
  • 摘要:目的:探讨宫内亚临床感染(LPS)联合生后缺氧缺血所致未成熟脑神经损伤后HDACs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妊娠15天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 0.3mg/kg及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继续妊娠至分娩,待新生鼠5日龄时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HI组、LPS+HI组,分别在缺氧缺血后6h、24h及7d时灌注取脑.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含量;Real time PCR检测HDAC1 mRNA含量.结果:各组新生大鼠HDACs、HDAC1mRNA表达水平高低依次为:LPS+HI组、LPS组/HI组、对照组,LPS+HI组与后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内亚临床感染联合缺氧缺血所导致的未成熟脑神经损伤后可导致表观遗传学的改变.
  • 摘要:本文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n=40).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后,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手术,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只探及肾包膜.分别于术后第2周末和第4周末每组大鼠各处死20只,Masson染色作病理学检查并计算肾间质RIF指数,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脏组织PHB1、PHB2、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间质及肾脏组织IV型胶原(Col-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表达.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间质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试剂盒测定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大鼠肾脏组织PHB1或PHB2蛋白表达与RIF指数和细胞凋亡指数、TGF-β1、Col-Ⅳ、FN的蛋白表达、ROS和MDA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而PHB1或PHB2蛋白表达与SOD和GSH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HB1蛋白表达与PHB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肾脏组织ROS与TGF-β1、Col-Ⅳ、FN、RIF指数和细胞凋亡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因此在RIF大鼠中,肾脏组织PHB1和PHB2与氧化损伤关系密切。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ROS、TGF-β1、Col-Ⅳ和FN表达,参与RIF的发生和发展。
  •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动态变化,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6例IM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抗原进行检测,并与35例对照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分别为(83.73±6.64)%、(23.23±6.27)%、(57.73±11.02)%、(7.38±4.44)%;恢复期为(71.62±5.30)%、(30.38±2.68)%、(37.81±5.52)%、(13.23±4.09)%;健康儿童对照组为(67.49±7.05)%、(40.51±5.65)%、(23.49±6.36)%、(17.83±6.65)%;结果:显示IM患儿急性期CD4+明显下降(P<0.01),CD8+明显上升(P<0.01);恢复期CD4+、CD8+仍明显异常(P<0.05).结论: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显著异常,恢复期机体仍处于免疫紊乱状态,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机体免疫功能持续不恢复,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 摘要: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重症NRDS早产儿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HFOV+SIMV模式)20例和对照组(SIMV或NC模式)20例,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1h、12h和24h血气变化、上机时间、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1h与对照组比较,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aO2值为62.28±10.50 mmHg(t=3.83,P<0.01),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PaCO2值为48.10±5.75 mmHg(t=2.09,P<0.05).上机后12h、24h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机时间(85±14)h短于对照组(98±1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5).研究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32,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X2=0.43,P>0.05).结论:HFOV用于治疗早产儿重症NRDS,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科室确诊的1例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肺隔离症常以肺部反复感染多次就诊住院治疗,确诊主要是依靠血管造影检查.结论:肺隔离症无特异临床表现,易误诊.血管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手术是根治方法.
  • 摘要:本文为了了解2012年长春地区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布情况及腹泻患儿临床基本情况.用PAGE和/或ELISA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方法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5岁以下腹泻病人387例,同时收集387份标本和临床资料.其中临床标本及资料报吉林省CDC进行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形状病毒检测.同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结论:2012年长春地区小儿病毒性腹泻高发季节为1, 2, 3月及11, 12月;高发年龄为小于24月龄婴幼儿;病原以轮状病毒为主,感染的轮状病毒优势基因型为G9, P8型,未分型G型为47.8%.P型为47,8%提示轮状病毒基因型存在多样性,有可能存在新的基因型,有必要对小儿腹泻病原进行检测,以便有效的治疗。
  • 摘要:目的:对6例临床上疑似Alport综合征或薄基底膜病的患儿进行COL4A3、COL4A4及COL4A5基因突变分析,以明确诊断.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医院就诊的6例疑似Alport综合征或薄基底膜病的患儿.所有患儿进行肾脏病理活检,获得知情同意后取患儿及100例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4ml,常规提取RNA和DNA,采用RT-PCR测序+DNA验证技术对患儿COL4A5、COL4A4和COL4A3基因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对于新突变,应用生物软件分析其致病性.根据最新关于Alport综合征和薄基底膜病的专家共识(发生在COL4A5的突变及发生在COL4A4或COL4A3的纯合突变诊断为Alport综合征,发生在COL4A4或COL4A3基因的杂合突变诊断为薄基底膜病)来做出诊断,总结6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电镜诊断:例1肾小球轻微病变,注意除外遗传性肾脏病;例2薄基底膜肾病;例3-6诊断为Alport综合征的可能性大。基因检测结果例1为COL4A3的c.4463-4640Exon49del的杂合突变(DNA验证Exon49两侧100个碱基内未发现突变),例2为COL4A5的c.1717 G>A(p.G573S)的杂合突变、例3为COL4A5的c.1817 G>T(p.G606V)的纯合突变、例4为COL4A5的c.1781-1949Exon25del的纯合突变(DNA验证Exon25两侧100个碱基内未发现突变)、例5为COL4A4的c.2061-2166Exon27del的纯合突变(DNA验证Exon27两侧100个碱基内未发现突变),例6为COL4A 5的c.1161-1339Exon20del纯合突变(DNA验证IVS20,+1G>A)。蛋白功能预测均显示为有害突变。基因诊断:例1薄基底膜病,其余5例均为Alport综合征。结论:Alport综合征早期与薄基底膜病的临床表型和电镜检查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本组通过基因分析最终使6例患儿明确了诊断。通过本研究发现即便是薄基底膜病其电镜可以见到基底膜厚薄不均、隐约分层等与Alport综合征混淆的表现,有报道少数薄基底膜病发展为肾衰竭,故需长期进一步随访观察。例1,例4及例5患儿在RNA水平的缺失对应DNA相应外显子左右临近碱基未发现突变,推测内含子深部的突变或基因调控可能是导致剪切异常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临床确诊为重症肺炎并低钠血症45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各系统临床表现均于2~3d减轻或消失,治愈33例,好转8例,放弃治疗或自动出院4例,结论:重症肺炎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重症肺炎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原发病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时,需及时作血钠测定,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 摘要:为了了解医院2012年间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体流行特征,比较病毒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快速诊断中的意义.以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5月至9月)医院收治入院的9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标本共计188份,包括粪便86份、咽拭子79份、脑脊液23份,其中67例患儿同时留取粪便标本和咽拭子标本.然后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采集患儿血清用ELISA法检测EV71特异性IgM抗体;同时收集流行病学资料,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结论:1、2012年医院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其他非EV71和CA16的肠道病毒,EV71是引起重症和住院病例的优势基因型,但是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时也不能忽视可能发展为重症的可能。2岁以内的婴幼儿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其中男性患儿居多。2、粪便标本肠道病毒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咽拭子;脑脊液标本不易检出病毒核酸。3、血清学检测的EV71特异性IgM阳性率较实时荧光RT-PCR检测的EV71病毒核酸阳性率高,更有利于EV71感染的快速诊断,但是由于血清学抗体检测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EV71感染的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更有价值。
  • 摘要:本文为了探讨细胞壁锚定蛋白编码基因sasX在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分布及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从MRSA感染住院患儿标本中分离的MRSA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sasX基因在MRSA菌株中的分布情况;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检测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分析比较sasX阳性和sasX阴性MRSA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差异.通过细胞实验和临床治疗三例小儿MRSA感染得出结论:sasX基因在儿童MRSA菌株中亦有分布;sasX基因与MRSA的耐药性有关.
  •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时段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胎龄≤32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探讨产房或手术室内极早期应用PS的重要性.选择高州市新生儿科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入院并确诊NRDS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PS给予时间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为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生后1h内在本院产房或手术室内给药;对照组为生后6h内由外院转至我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在本院新生儿病房内给药.两组患儿给药后均接NCPAP辅助呼吸,并常规给予保暖、监护、静脉营养、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胸片、动脉血气等的变化程度,NCPAP辅助通气时间,上机率,病死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NRDS为新生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早产儿,是由于PS缺乏导致,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NRDS,尤其提出在产房或手术室内极早期应用固尔苏,快速弥补早产儿自身生理性的PS分泌不足,结果显示,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透明膜病能快速改善患儿症状,为患儿续后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值得推荐。
  • 摘要: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婴幼儿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儿科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2011年住院婴幼儿分离的社区获得性MRSA(CA_MRSA)资料.结果:329株CA MRSA分离自此期间住院婴幼儿的血液、脓汁、痰液等.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CA_MRSA的分离率占63.5%,故儿科临床医生加强对CA_MRSA的监测,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观察口服谷氨酰胺治疗窒息足月新生儿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基础上,探讨谷氨酰胺对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临床、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将医院新生儿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7例生后24小时入院的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剂量每日0.3g/kg,tid,口服,疗程7d;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同时选出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5例作为正常组.临床用到达全肠内喂养日龄[标准配方摄入量≥120 ml/(kg·d)]的时间来衡量患儿对喂养的耐受能力;实验室通过采集3组患儿生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液样本,检测并比较3组患儿血清中MDA、SOD、DAO和D-乳酸水平,同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1.血清DAO、D-乳酸的水平:研究组在第1天、第3天、第7天的DAO和D-乳酸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正常组在第1天、第3天、第7天的DAO和D-乳酸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DAO和D-乳酸水平组内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DAO和D-乳酸水平组内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SOD, MDA水平:对照组、研究组在第1天、第3天、第7天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在第3天、第7天患儿血清中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SOD和MDA水平组内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SOD和MDA水平组内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3.全胃肠喂养时间:研究组全肠内喂养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结论:谷氨酞胺可通过抗氧自由基的氧化损伤作用,对窒息足月新生儿的肠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PA)的监测,了解医院儿科CPA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为CA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了2011年9月19日至2012年9月18日间,对科室收治的住院病人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九项呼吸道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分析.结果:此期间我院共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病历358人,其中231人入院后进行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的为98例,乙型流感病毒IgM抗体阳性的为36例.结论:各个年龄段均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且肺炎支原体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呼吸道病毒感染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发病率最高.
  • 摘要: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即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是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系统性血管炎的一种类型,较为少见,在儿童中更是罕有报道.在已发表的英文文献中只有44例儿童和青少年CSS患者.该病的临床表现各异,取决于不同的分期.本文报道一例9岁儿童的CSS病例,主要以肺部浸润、哮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多器官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同时伴有皮疹、腹痛和肝脏肿大,血中IgE显著升高,但c-ANCA and p-ANCA均阴性.对患儿进行了相关检查,并于患儿左下肢皮疹处取皮肤组织进行活检,发现活检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液中均存在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支持CSS的诊断.给予该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积极的疗效,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在接下来随访的一年中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并给于小剂量维持,患儿无任何系统性血管炎表现.同时对儿童CS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摘要: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3+2"减重方案.通过减重方案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影响疗效因素的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国内肥胖儿童的安全、有效、方便可行的个体化减重方案.方法:(1)肥胖干预组:8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对照组:采用1:1配对方法抽取的8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抽取85例健康儿童.(2)干预前检查与评估:肥胖干预组均体格测量,检查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3)"3+2"减重方案的制定:其方案中的"3"是:个体化膳食方案、个体化运动方案和肥胖相关疾病的药物;"2"是:心理行为干预方案、监测和评估体系. (4)随访和监测. (5)效果评价.(6)影响干预有效性分析: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与疗效相关的因素.结果:(1)肥胖干预组儿童85例中,脂肪肝50(58.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5(41.2%)例;高甘油三酷28(32.9%)例。(2)肥胖干预组旧M纵向比较:在干预6月后,减重有效者(BMI减低和不增者)67例,占78.8%.(3)三组BMI横向比较:肥胖干预组BMI平均减少1.34±1.63kg/m2,肥胖对照组平均增加0.51土0.78 kg/m2:正常对照组平均增长0.51±0.65kg/m2。统计处理具有显著差异。(4)三组身高增长的比较:6个月后身高增长,肥胖干预组(3.75±1.27)cm,肥胖对照组(2.91±0.97)cm,正常对照组(3.17±1.08)cm。两两比较,肥胖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统计学处理无差异;肥胖干预组身高增长高于肥胖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8~11岁、坚持饮食和运动并用、运动时间大于30分钟是促进减重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1)“3+2”减重方案可有效控制BMI的增长,而不影响儿童身高的增长。是安全、有效的儿童肥胖个体化减重方案。其依从性不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肥胖相关性肝损伤、高血脂的发生率较高,且存在社交焦虑和不自信,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有效的肥胖防治措施势在必行。
  • 摘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毒感染率呈逐年SH上升趋势.不同病毒的易感人群可有不同,各个时期流行的病毒种类亦有所不同.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检查技术,对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住医院儿科的银川地区儿童273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了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本地区CAP住院儿童病毒感染的流行规律及其临床特征.
  • 摘要:目的:提高对肺动脉吊带畸形(PAS)的认识和早期诊疗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分析2例婴幼儿肺动脉吊带畸形(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临床资料,评价增强+三维CT、心脏彩超、磁共振等辅助检查诊断方面的作用.结果:2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呛奶,喉鸣,入院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1例胸部增强+三维CT确诊,1例心脏增强+三维CT联合心脏彩超确诊.结论:婴幼儿早期出现反复呛奶,喉鸣、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症状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应考虑PAS可能.心脏彩超、增强+三维CT、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降钙素原(PCT)的表达水平探讨此指标在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并发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确诊为手足口病并发细菌感染的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感染组患儿抗感染治疗前后的PCT,以未并发细菌感染手足口病患儿(87例)作为对照组,并运用t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儿治疗前PCT水平为(2.35±1.47) ng/ml,明显高于治疗后组(0.26±0.18) ng/ml和对照组(0.22±0.14) ng/ml,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作为手足口病并发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