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16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83篇、会议论文292篇、专利文献42043篇;相关期刊2226种,包括成才之路、新课程(教师版)、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233种,包括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第四届中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等;认知能力的相关文献由7020位作者贡献,包括沃建中、李莉、刘昌等。

认知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83 占比:9.96%

会议论文>

论文:292 占比:0.62%

专利文献>

论文:42043 占比:89.42%

总计:47018篇

认知能力—发文趋势图

认知能力

-研究学者

  • 沃建中
  • 李莉
  • 刘昌
  • 李丽
  • 李德明
  • 赵起超
  • 陈琦
  • 韩阳
  • 安宁
  • 张富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春菊; 房金玲; 王清锦
    • 摘要: 目的:探究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应用基于叙事故事理论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对其认知能力、自护能力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46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2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23例)采用基于叙事故事理论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干预方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和ES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和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经基于叙事故事理论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后,其认知能力、自护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均有所提高,效果良好。
    • 姚秀霖
    •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影响将来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选择CLHLS2018年的横截面数据,证实认知能力更好、家庭支持能力较弱的老年人选择独居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本文建议参考时间银行等新型看护模式,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新养老模式,并逐步朝更精细化照料模式发展。
    • 丁举本
    • 摘要: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只是让学生学会识字、阅读和写作,还有传播思想文化、塑造学生人格的功能,而后者更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这就需要教师以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方式对其进行语文启蒙,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对传统美德、语言文字、表达及阅读的兴趣。
    • 苏莉娜; 舒湘蓉; 何静怡; 郑贵辉; 江东臻; 朱平; 刘宁湘
    • 摘要: 1有哪些因素会对科技成果转化带来影响?刘宁湘: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需要资金支持以外,对团队的科研能力、市场认知能力等也具有一定要求。许多科研人员具有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但市场的认知力不足,则难以找准技术的应用方向,需要与运营专才、投资专才加强合作。综合来说,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资金、人才以及机制的相互配合,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 李锐; 熊晓涵
    • 摘要: 健康的认知能力是延迟退休的重要前提,明确退休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以往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个人退休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忽略了夫妻间配偶退休对认知能力的溢出效应。基于拓展的健康需求模型与社会互动理论,首次构建了双职工夫妻家庭中配偶退休如何对认知能力产生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将总溢出效应分解为直接溢出效应与间接溢出效应。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五轮数据,结合联立方程组和模糊断点回归法,展开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退休不仅使个人认知能力发生衰退,也对配偶认知能力产生负向直接溢出效应,还会通过夫妻社会互动产生负向间接溢出效应。相较于丈夫,妻子认知能力更易受配偶退休的不利影响。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其结果表明,除了夫妻社会互动,配偶退休后家庭经济下滑也是重要影响渠道;频繁喝酒是妻子退休后丈夫认知能力下降的原因;锻炼频率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配偶退休对认知能力的负向溢出效应;配偶退休后增加了家务劳动贡献度,有利于丈夫认知能力的改善,但对妻子认知能力无显著影响。鉴于研究结论,建议政府应着眼于家庭,合理利用夫妻间的社会互动,采取兼顾延迟退休政策推广与国民认知能力健康发展的适当措施,减少甚至避免退休年龄改革的不利影响。
    • 王玉珏
    • 摘要: 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身心发展不成熟,以及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初中生的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学者们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但他们都一致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贯穿人生命全过程的教育,是一种既来源于生活又贴近生活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珍爱及敬畏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因此,笔者在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研究。
    • 徐方
    • 摘要: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首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再通过创设情境、感知操作等手段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最后借助学生自主探究、反思交流帮助学生发现数学本质,进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 杜鸣
    • 摘要: 魔术这门艺术之所以能长久存在,其最主要意义在于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神奇和快乐,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还有更深一层次的意义--培养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础。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
    • 吴锟; 王沈南
    • 摘要: 本文基于CFPS2018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了认知能力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居民的认知能力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其金融素养;认知能力在居民之间存在群体性差异,即学历越高的人认知能力越高,女性的认知能力低于男性,高年龄组人群的认知能力低于低年龄组人群;使用互联网学习是居民认知能力影响其金融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结论表明,为了提高全社会的金融素养,有必要加强对居民认知能力的训练,并且这种训练需要考虑群体的差异性。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有助于社会内生性提高金融素养。
    • 宋群
    • 摘要: 我们一般把直觉理解为一种与知觉相似的认知能力。从此出发,虽然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不同的进路,但二者在关于直觉的价值问题上总体保持一致:直觉是知识尤其是哲学知识的重要来源。随着当代哲学自然主义的兴起,从能力视角出发的两种理解进路在对直觉认知价值问题上的内在紧张关系逐渐公开化。我们认为,这根本上源于一种价值预设:直觉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认知能力。借助“理智德性”这一概念,我们重新对直觉进行定位,进而尝试解决这种矛盾。直觉是认知能力和认知品格的结合体,是一种提供认知规范的理智德性。从此出发,我们不认同当前实验哲学对直觉的认知价值的否定性态度,它的实质在于哲学的科学化,最终只能使得哲学远离现实的人与生活。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理智德性的直觉,它的认知价值重点不在于获得科学意义上的知识,而是体现为获得关于经验世界的合理信念以及道理,为理解经验世界提供开放的空间。如果如此,直觉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认知能力和方法的认知价值就能得到辩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