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6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13648篇;相关期刊389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文献由308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飚、张珏、张艺等。

胃蛋白酶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6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3648 占比:99.07%

总计:114715篇

胃蛋白酶原—发文趋势图

胃蛋白酶原

-研究学者

  • 黄飚
  • 张珏
  • 张艺
  • 周彬
  • 朱岚
  • 刘琴
  • 周衍
  • 王柯
  • 刘清竹
  • 孙丽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叶大胜; 梁明琴; 梁文勇; 张慕娟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用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胃癌患者85例(胃癌组),胃溃疡患者85例(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患者85例(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85例(CAG组),四组受检者均经接受血液样本及^(13)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组间检验结果。结果:胃癌组幽门螺杆菌(Hp)、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阳性率均高于胃溃疡组、胃炎组及CAG组(P<0.05);胃溃疡组PGⅡ、G-17阳性率均高于胃炎组、CAG组(P<0.05);胃癌组、胃溃疡组、胃炎组、CAG组PGⅠ、PGⅡ、G-17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用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良好临床价值。
    • 刘艳秋; 陈家慧; 王琼琼; 何萍; 王坤; 立彦
    • 摘要: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部分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选取南京地区4192例体检者进行检查,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定量检测血清中PGⅠ、PGⅡ、PGⅠ/PGⅡ(PGR),计算中位数和95%置信区间。结果男性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性的PGR要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PGⅠ、PGⅡ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PGR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结论体检人群中,血清PG水平受到性别、年龄的因素影响,判断结果时应采用不同的参考范围,以免出现误判。
    • 李菊芳; 陈小芳; 徐惠明; 陈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对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为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苏州市吴江区中医院收治的61例脾胃湿热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标准四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半夏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与Hp根除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黏膜征象积分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组患者Hp根除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胃镜黏膜征象积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均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治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黏膜表现,提高Hp根除率,调整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保护胃黏膜。
    • 李微; 陈晓莉; 翁乙花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D-EG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UD-EG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ESD组67例,手术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近远期疗效及术前、术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及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部位、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肿瘤直径≤2 cm、浸润深度为黏膜层、无脉管癌栓的比率为67.16%、71.64%、100.00%,显著高于手术组(32.84%、41.67%、8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为(1.58±0.47)、(2.47±0.75)、(9.15±2.38)d,显著短于手术组[(3.26±0.82)、(4.29±1.03)、(13.87±3.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肠梗阻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为0、5.97%,明显低于手术组(8.33%、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和手术组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肿瘤直径≤2 cm、黏膜浸润浅且不伴有脉管癌栓的UD-EGC建议行ESD治疗,不仅可以达到外科手术相同的效果,恢复血清肿瘤标志物、G-17、PG水平异常状态,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高峻; 史学森; 卢干; 王旭东; 任珂
    • 摘要: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包头市肿瘤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消化科及腹部外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经电子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胃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及良性胃病患者共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胃泌素-17(GS-17)水平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标记物(TM)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中各血清标记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准确性,在胃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邹智晶
    • 摘要: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及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胃蛋内酶原Ⅰ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个月后,两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评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IL-1β、IL-2、IL-6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改善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及炎性因子水平,有效减轻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罗东明; 陈德伦; 汪志华; 诸葛冬桂; 邹世镇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纤维蛋白原α链(FGA)、胃蛋白酶原(PG)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预测早期老年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手术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早期老年胃癌患者血清中AFP、FGA、PG、PSA的表达水平,并与4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比较。比较早期老年胃癌患者肿瘤不同分化程度血清中各指标变化。比较常规化疗1个疗程后患者血清中各指标水平。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各指标在预测早期老年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结果与胃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相比较,胃癌患者血清中AFP、FGA和PSA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PGⅠ/PGⅡ比例显著降低(P<0.05)。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越高,患者血清中FGA、PSA和AFP表达及PGⅠ/PGⅡ比例越低(P<0.05)。常规化疗1个疗程后患者血清中FGA、PSA和AFP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GⅠ/PGⅡ比例显著增加(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较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中FGA、PSA和AFP含量显著增加(P<0.05),PGⅠ/PGⅡ比值明显下降(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A、PSA和AFP水平及PGⅠ/PGⅡ比例是预测早期胃癌患者淋巴是否发生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此方法预测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血清AFP、FGA、和PSA的表达及PGⅠ/PGⅡ比值可作为早期老年胃癌患者化疗效果监测和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 高娟; 井晓; 董亚宁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CA)724、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在胃癌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术后感染、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同期西安高新医院8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A724、PGⅠ、PGⅡ、G-17水平,比较胃癌组与对照组血清CA724、PGⅠ、PGⅡ、G-17水平,比较胃癌组内不同阶段,以及术后有无感染、有无复发患者间血清CA724、PGⅠ、PGⅡ、G-17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CA724、PGⅡ、G-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G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内进展期患者血清CA724、PGⅡ、G-17水平明显高于早期胃癌患者,PGⅠ水平明显低于早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感染患者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术后未复发、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患者血清CA724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为术后感染、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CA724为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A724、PGⅠ、PGⅡ、G-17在胃癌与体检健康者、进展期与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且其表达水平与术后感染、复发关系密切,可用于术后感染诊断及预后评估。
    • 高蕊; 张秋艳
    • 摘要: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90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EMR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包括PGⅠ、PGⅡ,计算PGⅠ/PGⅡ)、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大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D可有效切除早期胃癌组织,促进胃功能恢复,改善PG异常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EMR的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 周思君; 陈平湖; 陈鸿程; 杨克戈; 周小戈
    • 摘要: 目的探讨含有达喜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两组均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铝酸铋颗粒,观察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片(达喜),治疗2周后,比较两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与半胱氨酸(HCY)的水平。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90.0%(108/120),对照组78.3%(94/1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10.83%(13/120),对照组24.17%(2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GⅠ、PGⅡ与HC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含达喜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根治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