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眼动

眼动

眼动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3年内共计1846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2463篇;相关期刊416种,包括应用心理学、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普通与实验心理学”2007年学术年会、中国航空学会2000年环控暨人机工效学术交流会、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等;眼动的相关文献由3663位作者贡献,包括闫国利、白学军、刘志方等。

眼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1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2463 占比:99.32%

总计:133370篇

眼动—发文趋势图

眼动

-研究学者

  • 闫国利
  • 白学军
  • 刘志方
  • 隋雪
  • 程时伟
  • 黄通兵
  • 张智君
  • 王鹏
  • 付威威
  • 臧传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旭; 杨培红
    • 摘要: 目的通过红外眼动评估系统记录并分析目标探索任务中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眼动指标的疾病效应与衰老效应,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视觉探索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6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运动障碍门诊临床确诊且正在使用多巴胺能药物的认知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32例作为帕金森病组,另将本院体检中心招募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且认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33例作为与帕金森病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AMC组),以及本院医护实习学生中招募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青年正常对照组(YC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代表视觉信息处理能力的图形匹配任务(时钟匹配任务与倒转时钟匹配任务)和代表动眼肌功能的扫视类任务,同时使用红外眼动评估系统记录各组受试者的行为和眼球运动指标。对扫视类任务的准确率、潜伏期和扫视幅度,以及时钟匹配类任务的准确率、反应时间、扫视样本图像感兴趣区域(AOI)次数、扫视阵列图像感兴趣区域(AOIs)次数和降效分数作为感兴趣眼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帕金森病组的临床特征(疾病持续时间、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和Hoehn-Yahr分级)与存在疾病效应的眼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扫视类任务中,AMC组与YC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帕金森病组的各项指标比较,AMC组(P=0.003)和YC组(P0.05)。反向扫视任务中的扫视幅度与倒转时钟匹配任务中访问样本图像AOI的扫视次数(r=–0.014,P=0.785)、访问阵列图像AOIs的扫视次数(r=–0.025,P=0.837)及降效分数(r=–0.031,P=0.576)均无明显相关性。帕金森病组的临床特征与反扫视任务的扫视幅度、倒转时钟匹配任务中访问样本图像AOI的扫视次数、访问阵列图像AOIs的扫视次数及降效分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红外眼动系统的结果提示,帕金森病患者的视觉探索障碍是由视觉信息处理功能失调和动眼肌功能障碍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效应和衰老效应对视觉探索过程存在不同性质的影响。
    • 于晓倩; 林升栋
    • 摘要: 产品包装标签是人们获取产品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而影视片段中常出现“去标签”处理的道具。本文以熟悉品牌的矿泉水为例,采用眼动分析法和问卷测量法结合的方式对有无产品标签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受众在观看影视片段中“去标签”处理的道具时的心理反应与完形理论中的知觉组织原则——闭合原则有关,为广告设计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实证依据。
    • 顾俊娟; 高志华; 马绍扬
    • 摘要: 使用眼动追踪技术,采用边界范式,考察了三字嵌套词的汉字位置加工是否存在亚词边界效应。实验以三字前嵌套词(如“历史系”)和三字后嵌套词(如“核技术”)为靶子,对次字和尾字进行操纵(相同、转置和替换)。结果发现:对于前嵌套词,靶子的注视时间在替换条件显著长于转置条件,相同条件和转置条件差异不显著;对于后嵌套词,靶子的注视时间在转置条件显著长于相同条件,替换条件和转置条件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跨亚词边界汉字转置不影响词汇识别,而亚词首字转置干扰词汇识别。
    • 顾芮冰; 张丙辰; 张仁杰; 李寻; 杨俞玲
    • 摘要: 目的通过解析学龄前儿童对不同绘图方式的视觉认知特点,总结主流绘图方式的特征,为优化绘本角色面孔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记录被试对象加工不同绘图方式角色面孔时的眼动数据,分析数据并筛选眼动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提炼绘本设计准则,构建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模糊矩阵进行层次权重计算,计算各级层次准则权重值。结果提炼电子绘本角色面孔的设计准则,将9项眼动指标作为子准则评定系数引入层次模型,进行权重计算,获知儿童对设计准则中绘图方式的偏向次序,得到引导性与吸引性的排序结果一致,易记性排序截然相反,继而总结出基于引导性、易记性、吸引性的绘本角色设计方法。结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龄前儿童电子绘本角色面孔研究以客观权重解析了儿童对不同绘图方式的视觉加工特征,总结出3种设计准则中绘图方式与儿童的绘本阅读效率、阅读兴趣间的相互影响,为后续设计主题性绘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从而实现绘本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功能。
    • 王梅; 张海丛; 刘晓梅; 刘国华; 张琳
    • 摘要: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tobii二代眼镜式眼动仪对40名7~13岁孤独症儿童的看图说话能力进行实验。结果平均年龄10岁的孤独症儿童具有看图说话能力占60%,但语句不完整、词类少、概括不到位;无人物关系、单幅图的看图说话能力比有人物关系、多幅图的看图说话能力相对较好(P<0.05);注视点低的图片看图说话得分显著高于注视点高的得分(P<0.05);突出关键信息的热点区域注视点个数与看图说话得分无关。结论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较弱且具有特殊性,表达和理解均存在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干预。
    • 李丹丹; 刘运娟; 高晓平; 陈东生
    • 摘要: 为提高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感,推动台湾高山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台湾高山族织锦菱形纹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视觉评价研究,筛选出符合当代青年审美喜好的织锦纹样结构。运用眼动实验评价和主观问卷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被试者的眼动数据和主观评分。结果表明,不同菱形纹样结构对被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主观评分影响显著;男性和女性被试者对织锦菱形纹样结构的视觉评价结果略有差异;眼动实验评价与主观问卷评价大体具有相同的趋势;对称均衡、构图丰富、比例和谐的纹样结构较受被试者喜爱和关注。
    • 李向红
    • 摘要: 为探究不同驾驶员的危险认知能力,利用Dikablis眼动仪和win10系统开发的驾驶员危险认知能力测试软件,通过设置22段含有潜在危险的动态交通场景视频,选取首次发现危险时间、平均注视时间、平均扫视时间、注视次数、扫视次数、横向眼动幅度、注视百分比为测试指标,测试新手和经验驾驶员的危险认知能力。结果表明,经验组与新手组驾驶员在首次发现危险时间、平均注视时间、横向眼动幅度以及兴趣区域注视百分比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平均扫视时间、注视次数与扫视次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相比于新手组,经验组被试发现危险时间更短,对兴趣区域的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百分比更高,横向眼动幅度也更大。
    • 易维; 鹿士义; 罗伯特·德凯泽
    • 摘要: 本文选取词长、语义具体性和语境支持度这三个因素,分别探讨了阅读过程中词形、语义和语境信息对二语者首次加工生词的影响。研究者招募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了一项眼动句子阅读实验,句中设置了二语生词,每个生词出现一次。阅读任务完成后,被试依次完成词形识别、词义回想和词义识别三项测验。眼动数据分析发现,词长在早期和晚期阶段对生词加工均有显著影响,而语义具体性仅对生词的晚期加工有显著作用。语境支持度高的句子比语境支持度低的句子需要更长的阅读时间,然而语境支持度对生词的加工没有直接影响。词汇测验数据分析发现,仅接触一次的情况下,抽象词在词形和词义识别方面都比具体词掌握得更好。此外,二语者对生词的总阅读时间越长,生词的词形识别表现就越好。以上结果表明:1)词形、语义和语境信息在生词的首次加工和初次学习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2)二语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生词的即时加工与他们习得的生词初始认知密切相关。
    • 何立媛; 赵星; 白玉; 刘妮娜
    • 摘要: 选取由两个双字词组成的多词组合(单词组合、模糊词组合、双词组合),比较老年人和青年人对多词单元的加工情况。结果发现,相比于其他两类组合,所有被试在单词组合上的注视时间更短,第一遍注视次数更少,成分词上的注视时间更短,跳读率更高,表现出多词单元的加工优势,而且这一加工优势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汉语老年读者同样将多词单元作为整体进行加工。
    • 秦钊; 王影超; 叶佳滢; 袁小源; 闫国利
    • 摘要: 聋人阅读过程中的视觉功能补偿现象是由于听觉信息的缺失,聋人的视觉功能会发生补偿性改变,表现为对副中央凹视野内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更高。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测量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以探究聋人的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能否促进其中央凹的词汇识别过程。结果发现,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在早期阅读指标凝视时间,而阅读能力匹配组只出现在晚期阅读指标总注视时间。因此,相比阅读能力匹配的健听读者,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得更早,表现出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