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孤独症

孤独症

孤独症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270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0篇、会议论文107篇、专利文献20229篇;相关期刊984种,包括现代特殊教育、中国特殊教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孤独症的相关文献由4256位作者贡献,包括邹小兵、杜亚松、贾美香等。

孤独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0 占比:10.16%

会议论文>

论文:107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20229 占比:89.37%

总计:22636篇

孤独症—发文趋势图

孤独症

-研究学者

  • 邹小兵
  • 杜亚松
  • 贾美香
  • 姜志梅
  • 刘靖
  • 唐春
  • 静进
  • 尚清
  • 张静
  • 禹东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敏; 尹树月; 宋健; 王静; 邹卓; 刘芸
    •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持续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合并胃肠道症状、睡眠障碍等,现代研究表明ASD普遍存在肠道微生物异常,微生物-肠-脑轴与ASD具有交互作用,肠道微生物已是ASD的研究热点。艾灸是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可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检索相关文献,从肠道微生物、炎症因子、NF-κB通路、HPA轴、神经通路等方面进行总结,探索艾灸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前景。
    • 彭志斌; 李规斌; 庄海煌
    • 摘要: 共享式注意力是群体活动的基本技能之一,其发展良好与否决定人的一系列社群行为发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然而,作为团体运动项目之一,球类运动对注意力有所要求的,呈现越多人参与,注意力集中度需越高的特点.本研究尝试通过结合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设计适应性球类运动,对孤独症幼儿进行干预,论证球类运动在学前孤独症幼儿的共享式注意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为期一学期的球类运动干预下,孤独症幼儿的共享式注意力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同伴跟随和社交倾向等行为,同时产生15秒以上的视觉跟踪移动.
    • 邬媚; 钟燕; 成新宁; 杨慧琼; 卿小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行为训练(ABA训练)联合童趣化干预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及对家长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ABA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ABA训练联合童趣化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和家长心理应激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ABC、C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觉/知觉、社交、健康/身体/行为、语言/言语/交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孤独症患儿中采用ABA训练联合童趣化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的孤独症症状,缓解家长心理应激反应.
    • 刘晓佩; 覃程; 倪虹; 吕嘉诚; 耿希峰
    • 摘要: 探讨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是对粗大运动、精细活动以及适应能力的影响,以及感觉统合能力中不同维度(包括视觉平顺、前庭识别、本体觉、触觉以及听觉)之间的关系研究,粗大运动、精细活动和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0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保健科,收治2至5岁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孤独症儿童3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估量表》和《心理教育评定第3版》(PEP-3)的结果进行分析,分别从不同感觉统合能力的配对样本检验,感觉统合能力、小肌肉、大肌肉、适应行为的描述统计,视觉平顺、前庭识别、本体觉对小肌肉的回归三方面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感觉统合能力之间存在差异,视觉平顺落后于前庭能力的发展;听觉落后于前庭辨别、本体觉以及触觉能力的发展。(2)视觉平顺、前庭辨别、本体觉和小肌肉相关。(3)视觉平顺、前庭觉和本体觉可以预测该儿童的精细活动方面的发展水平。文章认为,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不等同于单纯由儿童的粗大运动水平,更多地影响孤独症儿童的是精细活动能力,此外,对孤独症儿童的感统能力评估需要客观全面,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目标和方案。
    • 毛鑫辉; 惠琳琳; 肖竟
    • 摘要: 交互式语言能力的表现包括发起互动、恰当地回应他人的互动行为、进行双向会话、维持互动等,是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技能。语言行为法作为应用行为分析的一个分支干预方法,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可以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交互式语言能力。文章以一名中重度孤独症儿童交互式语言能力的干预为例,探索提高中重度孤独症儿童交互式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 文丽丽; 成柳; 李绿容; 肖秋英
    • 摘要: 目的了解孤独症患儿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我院治疗的118名孤独症患儿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连带病耻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儿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得分为(48.63±10.6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总分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主要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为影响其连带病耻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可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支持以及干预,降低患儿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赵得琴
    • 摘要: 孤独症儿童通过自我刺激行为满足自身感觉需求,获得感官舒适。高频率发生自我刺激行为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学习造成消极影响,也会阻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开展针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是学前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文章通过一名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探索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
    • 郑金刚
    • 摘要: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联合应用中医推拿及针灸对血清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l(PAI-1)水平及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孤独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t-PA、PAI-1水平及ABC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t-PA水平高,PAI-1水平、ABC评分低,且两组患儿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7、18.406、9.173,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联合应用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清t-PA、PAI-1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 摘要: 上海普陀区展翼儿童培智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展翼)成立于2012年,主要为2-16周岁的孤儿以及患有孤独症、智力障碍、轻度脑瘫等发展障碍的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并为社区家庭提供上门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展翼的服务宗旨是“帮助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
    • 王梅; 张海丛; 刘晓梅; 刘国华; 张琳
    • 摘要: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tobii二代眼镜式眼动仪对40名7~13岁孤独症儿童的看图说话能力进行实验。结果平均年龄10岁的孤独症儿童具有看图说话能力占60%,但语句不完整、词类少、概括不到位;无人物关系、单幅图的看图说话能力比有人物关系、多幅图的看图说话能力相对较好(P<0.05);注视点低的图片看图说话得分显著高于注视点高的得分(P<0.05);突出关键信息的热点区域注视点个数与看图说话得分无关。结论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较弱且具有特殊性,表达和理解均存在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干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