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纺织品设计

纺织品设计

纺织品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艺美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81262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纺织学报、化纤与纺织技术、纺织科技进展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健龙杯”2008中国功能性家用纺织品论坛等;纺织品设计的相关文献由3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毅、马颜雪、芭尤洛娃·玛丽娜·亚历山大罗夫娜等。

纺织品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1262 占比:99.83%

总计:181566篇

纺织品设计—发文趋势图

纺织品设计

-研究学者

  • 张毅
  • 马颜雪
  • 芭尤洛娃·玛丽娜·亚历山大罗夫娜
  • 丁亦
  • 周赳
  • 巩继贤
  • 张勇
  • 李辉芹
  • 田豊
  • 盛翠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显颖; 张毅
    • 摘要: 文章以柿染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市场调研、实物观察等方法探究柿染的特点,分析其色彩和肌理的艺术特征,并以纺织面料为载体,通过图案肌理设计、材料配伍延展和二次工艺处理3种方法,为柿染在纺织品设计和应用中提供新思路、新形式。研究发现:柿染拥有视觉上斑驳感、触觉上的粗粝感和色彩的变化性,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和追求个性化、手工化消费需求的今天,柿染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设计师可以通过分析柿染产品的研发现状并结合柿染应用的3种方法,对柿染纺织品进行设计开发。
    • 李丹丹; 刘运娟; 高晓平; 陈东生
    • 摘要: 为提高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感,推动台湾高山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台湾高山族织锦菱形纹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视觉评价研究,筛选出符合当代青年审美喜好的织锦纹样结构。运用眼动实验评价和主观问卷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被试者的眼动数据和主观评分。结果表明,不同菱形纹样结构对被试者的平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主观评分影响显著;男性和女性被试者对织锦菱形纹样结构的视觉评价结果略有差异;眼动实验评价与主观问卷评价大体具有相同的趋势;对称均衡、构图丰富、比例和谐的纹样结构较受被试者喜爱和关注。
    • 刘昆
    • 摘要: 扎染艺术作为一种非常独特的染色工艺,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其蕴含着丰富的古典文化,近几年来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扎染艺术在纺织品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能充分发挥其清新淡雅以及别具一格的特点,可以保证纺织品的审美价值能得到有效提升,这对逐渐深化纺织品的艺术底蕴也具有重要帮助。所以下面本文将对扎染艺术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做一个探究,希望对有关人员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王怀岑; 崔荣荣
    • 摘要: 为深入研究苏州园林漏窗与纺织纪念品有关联的造型特征及文化内涵,本文结合苏州地域文化探索苏州旅游纪念类纺织品设计方式。在调研了旅游纪念类纺织品市场弱点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挖掘苏州园林漏窗文化渊源及造型特征,分析旅游纪念类纺织品研究的意义、现状及设计属性,理顺设计过程及思路,把握设计过程的重要节点;进行了典型性提取、元素提取和意象纹饰提取,把典型性漏窗与T恤衫、棒球帽、丝绸制品等生活用品结合,并提出利用意象纹饰把漏窗打散重构创意的设计理念,让旅游纪念类纺织品更加贴近生活,实现苏州漏窗文化向产品转化。通过对漏窗的深入分析及探索,本文不断创新设计理论及方法,设计了一批苏州漏窗旅游纪念类纺织品并完成部分产品市场转化,提升了对苏州园林元素提取及研发的信心,拓展了旅游纪念类纺织品的设计思路。
    • 周丹; 尹伊秋; 姚一军; 盛翠红
    • 摘要: 将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引入纺织品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从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课外实践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对实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教育产出为目的,提高学生的纺织品设计创新能力。
    • 黄亦娴; 曹颖; 陈拓; 戴桦根
    • 摘要: 本文从“五彩嘉兴”这一最新提出的嘉兴文化定位入手,以“五彩嘉兴”为研究和设计实践对象,挖掘出这一文化概念背后的中国传统色彩和当地地标元素,再将地标元素文化与纺织品设计相结合,实践探究可行的设计方法和开发原则。让城市地标元素文化通过纺织品的渠道,在社会大众间广泛传播,提升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 盛翠红; 范立红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艺术遗产,高等教育应加强学生对“非遗”的学习和传承。通过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与纺织品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相结合,使学生能将传统图案、技艺等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传承或改造,设计织造出具有独特韵味的纺织产品,以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纺织品设计专业人才创新设计提供灵感和思路。因此,文章从多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加强非遗特色在纺织品设计中的提取和应用。
    • 申浩
    • 摘要: 杜飞纹样是20世纪初期产生的装饰花样,其造型和色彩具有浓烈的装饰效果,探析杜飞纹样对现代纺织品设计与传承和发扬纯艺术的设计语言具有深远意义。文章采用纹样分析、文献研究、设计实践等研究方法,从造型、色彩和布局三个方面对杜飞纹样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杜飞纹样形象夸张变形、色彩强烈明快、结构丰富自由,拓展了西方染织形式,推动了纺织品设计的革新。根据其独特的绘画图式设计语言,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设计创新。
    • 摘要: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是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周衡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全国麻纺织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纺织工程分委员会委员,湖南制造强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创新创业指导导师,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市科技专家库专家,湘潭市高层次C类人才,湘潭市、株洲市科技特派员。
    • 苏怡
    • 摘要: 植物染色技艺从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延续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染色史的“活化石”。文章对植物染色的历史、工艺进行了概述与解读,探索了植物染色在生态纺织品设计中的技法,并分析了设计实验与创新方向,讨论了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产业结合、顺应当下的纺织品市场需求与趋势,让更多人关注与推广植物染色这项非遗技艺,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