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烯醚萜苷

环烯醚萜苷

环烯醚萜苷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86103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二届糖业科技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等;环烯醚萜苷的相关文献由93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茂星、于洋、李海波等。

环烯醚萜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6103 占比:99.93%

总计:286302篇

环烯醚萜苷—发文趋势图

环烯醚萜苷

-研究学者

  • 李茂星
  • 于洋
  • 李海波
  • 王振中
  • 贾正平
  • 李林
  • 姚新生
  • 王晓
  • 耿岩玲
  • 周婷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媚琪; 邱紫莹; 王冬萍; 任晓亮; 王萌; 孙立丽
    • 摘要: [目的]研究女贞子中5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不同温度、酸碱性、光照强度以及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降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UPLC)考察不同环境下5种成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获得一系列反应动力学参数,总结其降解规律。[结果]5种成分在多种条件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随温度升高降解速率加快;除女贞酸外其他4种成分在偏中性条件下较为稳定,酸碱性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紫外灯和日光灯均会不同程度地加速5种单体成分的降解;与水溶液相比,金属离子环境下5种单体成分半衰期明显缩短,且对其降解速率的影响程度为Fe^(3+)>Fe^(2+)>Na^(+)。[结论]女贞子中5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不稳定,其稳定性受酸碱、高温、光照以及金属离子的影响,在运输或存放时应避免长时间照射、保持低温、pH近中性,且应避免与金属离子尤其是Fe^(3+)接触。
    • 张扬; 杨靖; 高建萍; 陈毅; 孔英俊; 夏磊磊; 张贵锋; 李勇超
    • 摘要: 对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Cornus iridoid glycosides,CIG)成分进行提取、富集和鉴定,并探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形态和凋亡的影响。通过超声提取CIG并经D101大孔树脂去除色素和糖等影响检测的成分,CIG提取物经HPLC-MS检测并与标准品比对和鉴定。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细胞凋亡实验探究CIG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影响。结果表明,0.5~50μg/mL CIG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抑制因高糖引起的细胞萎缩和凋亡。山茱萸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耿晓桐; 谢彩侠; 张楠; 李金平; 陈琼
    • 摘要: 目的基于环烯醚萜类成分评价不同种质地黄的质量。方法以6种种质(85-5、金九、BX、BJ-1、山东、QH-1)共18批地黄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中总环烯醚萜苷、梓醇、地黄苷D、地黄苷A、益母草苷的含量;将上述含量测定结果经归一化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因子综合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评价不同种质地黄的质量。结果6种种质地黄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最高的是85-5地黄,梓醇含量最高的是BX地黄,地黄苷D、地黄苷A含量最高的是金九地黄,益母草苷含量最高的是BX地黄。进一步经聚类分析发现,金九地黄聚为一类,BX地黄聚为一类,山东、BJ-1地黄聚为一类,QH-1、85-5地黄聚为一类。经因子综合分析发现,不同种质地黄的质量存在差异,BX、山东、85-5、BJ-1、QH-1、金九地黄的综合得分分别为2.2839、1.6891、1.6648、1.5033、1.4690、1.2146。经PLS-DA发现,总环烯醚萜苷、梓醇、益母草苷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均大于1。结论不同种质地黄的质量差异可能是由总环烯醚萜苷、梓醇、益母草苷这3种成分造成的。
    • 李楚研; 王润坤; 邹美佳; 秦娟; 刘量
    • 摘要: 为研究全缘兔耳草不同萃取部位黄酮和环烯醚萜苷含量及其抗氧化和抗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全缘兔耳草不同萃取部位黄酮和环烯醚萜苷含量。以加兰他敏为阳性对照,采用AChE抑制试验,评价不同萃取部位AChE抑制活性。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和ABTS法评价不同萃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黄酮和环烯醚萜苷含量显著高于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和抗AChE活性也显著高于石油醚部位。皮尔森相关分析表明,全缘兔耳草黄酮和环烯醚萜苷含量与抗氧化和AChE抑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提示黄酮类和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可能是全缘兔耳草发挥抗氧化和抑制AChE作用的活性成分。
    • 关皎; 舒欣洋; 吴燕; 张雯钰; 娄云; 范琢玉; 汤鑫淼; 朱鹤云; 崔悦; 冯波
    • 摘要: 建立可同时测定龙胆中7个活性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和异牡荆素)含量的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流动相采用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色谱柱Shim-Pack XR-ODS(75 mm×3.0 mm,2.2μm),梯度洗脱;采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监测。上述7个成分线性浓度范围分别为2.5~100μg·mL^(-1)(r=0.9996)、1~40μg·mL^(-1)(r=0.9995)、1~40μg·mL^(-1)(r=0.9995)、5~200μg·mL^(-1)(r=0.9996)、0.1~4μg·mL^(-1)(r=0.9995)、0.05~2μg·mL^(-1)(r=0.9998)和0.01~0.4μg·mL^(-1)(r=0.9995)。6批龙胆样品中上述7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894%~1.072%、0.260%~0.285%、0.223%~0.268%、3.88%~4.05%、0.00726%~0.00898%、0.000840%~0.00195%和0.000779%~0.00104%。该方法灵敏、稳定,可用于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
    • 张成刚; 杨昌贵; 肖承鸿; 凡迪; 龚安慧; 黄艳; 周涛
    • 摘要: 利用大孔树脂、MCI柱色谱、制备液相等对续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NMR、HR-ESI-MS等波谱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从续断药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个三萜皂苷:川续断皂苷Ⅵ(1)、威严仙皂苷A(2)、续断皂苷A(3)、3-O-(2-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3-O-(4-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6个环烯醚萜苷:马钱苷酸(6)、马钱子苷(7)、当药苷(8)、续断苷A(9)、续断苷B(10)、林生续断苷I(11),以及2个其他类成分:5-羟甲基-2-呋喃甲醛(12)、α-亚麻酸(13),其中化合物4、12、13为首次从续断药材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川续断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续断药材化学成分组成,对于建立以质量标志物为药材优劣评价依据的续断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进一步阐释续断“发汗”加工前后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化学成分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化学物质基础。
    • 孙鹏; 马军政; 段晨晨; 付娜娜; 黄勇; 李先恩
    • 摘要: 建立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不同部位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7份地黄种质的总环烯醚萜苷含量.以梓醇为对照品,采用硫酸-香草醛显色法于510 nm对地黄叶片和根中的总环烯醚萜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1~0.25 mg/mL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1.1917ρ-0.0035,相关系数R2=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65%,RSD为1.61%.地黄叶片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普遍高于根含量.试验建立的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可以用于对地黄根和叶片中总环烯醚萜苷进行含量分析和质量评价.
    • 陈静文; 林芳; 金冠; 何芷芸; 张志麒; 刘呈雄; 陈剑锋; 邹坤; 程凡
    • 摘要: 为研究睡菜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以及葡聚糖凝胶、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构依据其特征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鉴定.从睡菜全草95%醇提物的正丁醇萃取浸膏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均为环烯醚萜苷成分,且分别鉴定为:7-epiexaltoside(1)、6",7"-dihydro-7-epiexaltoside(2)、獐牙菜苷(3)、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4)、表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5)、马钱子苷(6).化合物2~5为首次从睡菜中分离得到.本实验对分离得到的6个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体外筛选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6均具有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
    • 吴梅; 张洁; 张国云; 谭桂芳; 张美; 李莉
    • 摘要: 目的 对野蚕豆根进行生药学探究.方法 通过眼观、鼻闻、舌尝、测量、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野蚕豆根药材的性状、组织特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野蚕豆根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结果 全面阐述了野蚕豆根的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及粉末特征.对照品在0~35.07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1).二年生药材环烯醚萜苷类含量显著高于一年生药材,地上部分含量较低.结论 本研究可为野蚕豆根的真伪鉴别、科学采收及质量标准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 杜鸿灵; 吴明权; 李敏敏; 周许; 彭伟; 涂禾
    • 摘要: 目的:优选生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建立测定4种标志性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结合单因素实验,设计响应面法试验,以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益母草苷含量及干膏率为评价指标,赋予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优化工艺;以梓醇为内参物,建立与另3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质量分数,外标法对28批药材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20%、物液比1:13、提取时间20 min、提取次数为2次;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性高,与外标法结果无统计性差异;不同批次生地黄间存在质量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提取工艺结合一测多评的方法可为生地黄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