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混凝土徐变

混凝土徐变

混凝土徐变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83194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建筑科学、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科技大会、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等;混凝土徐变的相关文献由45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宝、于俊超、赵庆新等。

混凝土徐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3194 占比:99.96%

总计:283306篇

混凝土徐变—发文趋势图

混凝土徐变

-研究学者

  • 王永宝
  • 于俊超
  • 赵庆新
  • 刘芳
  • 孔才华
  • 宋帅
  • 李扬
  • 苗晨曦
  • 黄达海
  • 刘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尹艳生
    • 摘要: 为满足桥梁工程桥面变形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设置伸缩缝,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更关注于桩基、墩柱、梁等设计和施工质量,容易忽视了伸缩缝伸缩装置的选取、伸缩装置安装宽度的计算。为了避免通车后短时间内桥梁工程伸缩缝出现混凝土破损、开裂等缺陷,影响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在伸缩缝设计和施工中应根据计算伸缩量来选取伸缩装置,加强伸缩装置安装宽度的计算,确保设计和施工质量。
    • 司政; 吴艳兵; 段彬; 胡兴伟; 汤荣平; 张会员
    • 摘要: LD水电站蓄水后厂房坝段坝顶变形持续增大,且最大变形超过原计算值。为分析其原因,利用有限元软件对LD水电站厂房坝段进行仿真计算。从外荷载分量、温度分量、时效分量3个方面开展厂房坝段变形计算。将变形叠加后与实测变形相比较,分析坝顶变形持续增大的原因。结果表明:坝顶变形中外荷载分量占比最大,为总变形的50%,其次为时效分量和温度分量,分别占总变形的27%和23%。坝前水位稳定之后坝顶变形增量主要由时效和温度引起,其中时效变形占后期变形增量的86%,温度变形占14%。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徐变逐渐收敛,温度场逐渐稳定,时效变形和温度变形趋于稳定,因此坝顶变形不会持续增大。原变形计算对温度及时效影响的考虑不足,导致监测值大于原计算值。建议类似工程变形计算应充分考虑温度与时效对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河床式电站厂房坝段变形复核及预测提供参考,为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 陈梦成; 杨超; 方苇; 温清清; 许开成; 黄宏
    • 摘要: 针对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将混凝土徐变量作为表征混凝土结构服役性能的退化指标,采用Gamma随机过程模拟混凝土徐变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当参数c和尺度参数β为随机变量且其先验分布已知时,可利用Bayesian定理,得到c和β的后验分布和估计.作为特例,给出c为定值、β先验分布服从Gamma分布的后验分布和β后验估计值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在给定参数b和c的情况下,使用经典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与Bayesian估计、后验矩估计、后验极大似然估计等5种算法,融合2组混凝土徐变试验数据,对Gamma过程参数进行估计,实现混凝土徐变过程模拟,并以误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将徐变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Bayesian估计和后验估计法优于经典估计法,尤以Bayesian估计法为最佳.
    • 吴典龙
    • 摘要: 盾构机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地铁和隧道施工.盾构隧道的横截面所承受的环向应力是影响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它同时影响着隧道环缝止水垫的工作性能和刚度,并进一步影响隧道后期的不均匀沉降量.最终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波动存在时,隧道的任一断面纵向力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过程结束之后的残留下来的应力的情况与隧道混凝土的徐变以及围岩的可压缩性有关联,占到挖掘时千斤顶施加的力的20.4%~44%.
    • 刘刚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环向裂缝是隧道衬砌表面最常见的裂缝形式,应予以重视。环向裂缝的成因,追根溯源,是衬砌混凝土纵向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的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因此准确地计算衬砌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对于预防环向裂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计算衬砌的收缩应力普遍沿用了王铁梦提出的简化算法;现在该法的基础上,结合隧道环向裂缝的分布规律,尝试了两项改进:补充了反映衬砌断面曲率的参数;将所有变量表述为时间的函数,既可提高取值精度,也能反映应力变化。现通过算例及分析,总结了环向裂缝的技术特点,提出了预防环向裂缝的建议,可供隧道设计与施工参考。
    • 潘鑫鹏; 曹健; 龚亦凡; 赵尚传
    • 摘要: 采用混凝土徐变理论,在整体浇筑桥梁长期变形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混凝土龄期效应的分时步计算法,推导出预制节段拼装箱梁的长期变形计算模型.此模型考虑了预应力损失引起的滞后弹性变形,在时间划分的足够细的情况下计算准精度较高.最后,以南沙大桥引桥62.5m跨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分析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对南沙大桥引桥长期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所建模型可为预制阶段拼装箱梁长期性能的数值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曹健; 李国宇; 邹逸丹; 杜志峰; 周炎
    • 摘要: 随着粉煤灰混凝土的的广泛应用,普通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对粉煤灰混凝土的适用性也有待改善.基于粉煤灰混凝土徐变问题,对相关理论模型进行了总结,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有混凝土徐变计算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在ACI-209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坍落度和强度影响系数,建立了粉煤灰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为指导实际工程应用及提高结构可靠度提供了依据.
    • 张久明; 周波; 徐林峰
    • 摘要: 预制节段拼装桥梁起源于欧洲,由于它们比传统的整体铸造桥有很多优势,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目 前我国已经采用该方法完成多座大型桥梁的建设,但当前该方法仍处于发展阶段。预制节段拼装桥梁与整体现浇梁最大 的区别就在于拼装桥梁节段间是否存在接缝。节段拼装桥梁的普通钢筋不是一个整体,它会在接缝处被截断,穿过接缝 的钢筋只有体外预应力筋。
    • 李成
    • 摘要: 以某工程案例为研究背景,以有限元建模的方式计算桥梁变形的理论值,并将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混凝土徐变对桥梁的挠度影响较大.最后通过分析混凝土徐变的参数值,对模型计算值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桥梁挠度值与实测值较为符合.
    • 张建亮; 冷冬梅; 谢龙宝; 李洪求
    • 摘要: 基于欧洲CEB-FIP(1990)规范中关于混凝土徐变、干缩效应的规定,对某设置有加强层的超高层建筑考虑施工找平并假定施工顺序,进行了施工模拟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外框柱的竖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差异,以及变形和变形差异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研究了长期变形和变形差异对主体结构的影响。根据施工模拟分析结果和变形补偿理论,计算了各层竖向构件的下料预留长度对结构进行变形补偿,以使结构各层楼面标高最终趋向于设计标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