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液相沉淀

液相沉淀

液相沉淀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35907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辽宁科技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北京金属学会第七届北京冶金年会、2009国际粉体技术与应用论坛、2009年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等;液相沉淀的相关文献由18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开明、周英彦、温传庚等。

液相沉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5907 占比:99.98%

总计:435981篇

液相沉淀—发文趋势图

液相沉淀

-研究学者

  • 王开明
  • 周英彦
  • 温传庚
  • 赵颖
  • 郇维亮
  • 何开棘
  • 张宝
  • 李晓奇
  • 高首山
  • 丁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晗; 陈立群; 黄苏勇
    • 摘要: 以氯化钴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湿式沉淀法制备超细球形碳酸钴粉末,考察反应过程中原料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粉末形貌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实验得出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碳酸氢铵浓度190 g/L,氯化钴浓度150 g/L,反应温度28~30°C,反应时间120 min,搅拌速率400 r/min。在优化条件下碳酸钴粒度分布均匀且范围窄,D50为1.26~1.60μm,费氏粒度为0.2~0.3μm,形貌为球形小颗粒团聚体。
    • 莫稀玉; 孙松; 杨育兵
    • 摘要: 氧化亚锡(SnO)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现有工艺都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实现工业化。本文以氯化亚锡为原料,采用不同碱源制备氧化亚锡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碳酸钠制备氧化亚锡为最佳工业化工艺。通过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C,碳酸钠浓度为20%,氯化亚锡溶液浓度为25%,pH为7。该工艺路线为实现氧化亚锡的工业化提供借鉴参考。
    • 朱子玉; 宣超; 王豪波; 叶文财; 易芸; 曹建新
    • 摘要: 采用微筛孔反应器,以Ca(NO_(3))_(2)·4H_(2)O为钙源连续相、(NH_(4))_(2)CO_(3)为碳源分散相,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CaCO_(3)。利用XRD、TEM等表征手段分析研究分散相与连续相流量、浓度和停留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碳酸钙的粒径、产率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微筛孔反应器通过液相沉淀法可制得平均粒径45~92 nm、产率达80%以上的方解石型纳米CaCO_(3)。适宜的制备条件为:连续相进料流量F_(C)=150 mL/min、分散相进料流量F_(D)=150 mL/min、连续相浓度[Ca^(2+)]=0.05 mol/L、分散相浓度[CO^(2-)_(3)]=0.2 mol/L、停留时间τ=5 s。微筛孔反应器特有的孔道结构能够均匀分散液相体系,从而避免了一般微反应器在液相沉淀反应中出现的堵塞问题,微筛孔反应器的分子扩散混合模式可大幅度强化液相体系的扰动程度并提高CaCO_(3)过饱和度,使制得样品粒径较小且分布极窄。同时,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可灵活调控样品的形貌与粒径。
    • 刘景景
    • 摘要: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锰含量的二氧化锰(MnO2)/钒酸铋(BiVO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罗丹明B的降解,研究了不同锰含量的光催化剂在太阳光下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光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的不同Mn含量的BiVO4光催化剂均为单斜晶型结构,且Mn元素是以MnO2的形式存在,说明Mn元素的引入没有改变BiVO4的晶型和结构.其中Mn含量为1.67%的BiVO4样品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反应90 min对罗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可达到26.39%,比纯BiVO4样品的降解率(14.06%)提高了近一倍,其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定量MnO2的存在使催化剂中光生电子-空穴的高效分离造成的.同时发现当MnO2的含量过高,由于形貌分布不均,会变成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致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不同用量的同种催化剂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对罗丹明B的光降解率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用量后,光降解率增加速度变缓.
    • 黄洪得1; 曾文明1; 邓光矿1; 黄恩耀1; 覃颖2; 杨英全1; 司徒露露1; 李华成1
    • 摘要: 本论文使用液相沉淀法。以硫酸镍晶体、硫酸钴晶体和硫酸锰晶体为原料,氨水为底液和缓冲剂,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并借助激光粒度分析、化学分析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粒度分布、化学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在该方法下镍钴锰配比为6:2:2的三元前驱体材料较好的合成工艺参数。研究结果得出:当溶液的pH值为11.4,反应温度为50°C,反应时间为5小时,所制备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性能最佳。此时振实密度为2.28 g/cm3,粒度D50为10.66 μm,镍钴锰的含量M (Ni + Co + Mn)%为56.58%。此研究结果对后续合成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陈梦婷; 郭豪伟; 阎蓉; 陈佳鸿; 张良曦; 何开棘; 王开明
    • 摘要: 本文采用特殊液相沉淀法制备了镁稳纳米氧化锆粉体,通过控制共沸和焙烧过程中温度,即共沸温度及共沸时间、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其粒径的影响;并用XRD和TEM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镁稳纳米氧化锆在共沸起始温度为50°C,焙烧温度600°C焙烧时间30min时分散性最好,此时粒径为4nm—10nm,平均7nm。
    • 魏开轩; 吴波; 王倩倩; 文利雄
    • 摘要: 以MnSO4·H2O和KMnO4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在集束式对流微通道反应器中合成超细球形MnO2颗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分析仪(TGA-DTA)、电化学工作站对MnO2颗粒进行分析表征,研究工艺条件对MnO2颗粒尺寸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操作条件,在集束式对流微通道反应器中可以得到形貌与性能良好的MnO2颗粒;在陈化2h、220°C煅烧工艺条件下,得到MnO2的比电容为175F/g左右,循环充放电500次后性能下降约10%.
    • 吴来红; 刘世红; 陈晓闻; 高小琴; 宋芳
    • 摘要: 四氧化三钴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目前,制备四氧化三钴材料的主要方法有:溶液燃烧法,水热法,溶剂热法、溶胶一凝胶法、微波法等。本文研究用液相沉淀法生成CoOOH,研究了试验过程中终点pH值,反应温度,不同碱氨配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此方法可以合成CoOOH,通过控制前驱体合成过程的各个影响因素,可以控制CoOOH的粒度、松比、振实等,得到比较理想的样品。后续通过煅烧CoOOH可以制备符合要求的钴酸锂。
    • 刘世红1; 吴来红2; 陈晓闯2; 高小琴1
    • 摘要: 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液相沉淀过程中掺杂铝元素合成四氧化三钴前驱体,分别做了在合成结束后采用包覆的方式掺杂铝元素,和在合成过程中将铝元素以并流加液的方式掺杂,然后高温煅烧合成了体相掺杂铝元素的四氧化三钻.研究了铝盐的不同加液方式对产品粒度、振实密度、微观形貌、EDS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液相合成结束后采用包覆的方式加入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最终得到的四氧化三钴样品粒度分布均匀、形貌呈类球形、EDS检测铝元素分布比较均匀且能够进入四氧化三钴的晶格中,振实各项指标符合产品要求。
    • 陈博; 黄永鹏; 钟辉; 焦剑岚; 邹传品
    • 摘要: Micro-nano particles of model drug pentoxyverine citrate were prepared by anti-solvent or reactive precipitation method.The micromixing of liquid phase precipitation was reinforced by micro-channel or high gravity reactor simultaneously.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effective of modified reactors to prepare micronano particles by reinforced micromixing.Drug particles exhibit 100~200 nm flake crystal and remain stable microstructure.The reinforcement is adapted to anti-solvent precipitation as rapid physical process,and high gravity reactor has the highest preparation efficiency.%采用反溶剂和反应沉淀方法,利用微通道反应器和超重力反应器强化液相沉淀微观混合,制备模型药物枸橼酸喷托维林纳微颗粒并分析颗粒性质.结果表明:新型反应器能够通过强化液相沉淀微观混合制备得到药物纳微颗粒,颗粒为片状结晶,粒径在100~200 nm,制备过程中药物微观物相结构未发生改变;其中反溶剂沉淀为快速物理过程,适于强化微观混合,超重力反应器具有最高的制备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