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活性成分

活性成分

活性成分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3年内共计97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63篇、会议论文724篇、专利文献131629篇;相关期刊1392种,包括中国药房、安徽农业科学、食品研究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479种,包括2015中国·上海第四届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专题学术论坛、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医药学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研讨会、第十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等;活性成分的相关文献由21534位作者贡献,包括邓金保、黄效华、池姗等。

活性成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63 占比:3.68%

会议论文>

论文:724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131629 占比:95.79%

总计:137416篇

活性成分—发文趋势图

活性成分

-研究学者

  • 邓金保
  • 黄效华
  • 池姗
  • 杨光
  • 不公告发明人
  • 甄丽
  • H·亨格伯格
  • 李伟
  • 严智燕
  • 李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珈华; 刘洋; 桂金秋; 李福娟; 李亚彤; 鄂志野; 石学魁; 唐小云
    •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方剂玉屏风散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初步探讨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玉屏风散的药物活性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筛选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相关靶点信息.采用RStudio软件将玉屏风散的药物活性靶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靶点信息取交集,将交集靶点数据依靠String在线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可视化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进行分析,找寻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键靶点并通过RStudio绘制柱状图.使用RStudio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靶点有124个,蛋白互作PPI网络模型提示AKT1、VEGFA、IL6、TNF、TP53等可能是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核心靶点.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SLE潜在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方剂玉屏风散通过多个靶点调控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为玉屏风散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胡乃华(编译)
    • 摘要: 铁死亡是由铁积累和随后的脂质过氧化引起的非凋亡调节细胞死亡。目前,铁死亡对癌症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黄芩苷是黄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对各种癌症类型具有抗癌潜力。然而,黄芩素对膀胱癌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
    • 刘源; 崔智勇; 周雪珂; 王胜楠; 王文利
    • 摘要: 水产品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滋味以“鲜甜”为主要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十年来随着水产品滋味相关研究逐年增加,其研究方向更加聚焦,研究从工艺向流通环节延伸。梳理了近年来水产品滋味的研究热点,总结发现水产品中滋味组分数量众多且具有多元化的呈味特性,包括含氮有机物、非含氮有机物和无机离子3大类。水产品中已发掘的关键滋味活性组分主要包括Glu、Gly、Ala、Arg、IMP、AMP、Na^(+)、K^(+)、Cl^(-)和PO_(4)^(3-)10种成分,但探明的水产品种类较少,仅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收录的食用水产品总量的11%。相对于传统的水产品滋味分析手段环境不友好且效率低下,基于组学概念的滋味成分解析技术综合了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等有利于解析水产品滋味成分的形成和分布,基于人工智能的滋味评价技术可以为水产品滋味智能化评价和精准预测提供解决方案,多技术联用的感官组学技术可进一步提升水产品滋味感官组学策略研究的效果。研究旨在为更加客观精准地解析水产品滋味成分(间)的作用机制提供支撑,为水产品高值化、规模化开发和推动水产品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 吕建雨; 张岳峰; 彭海馨; 王汇鑫; 李艳华
    • 摘要: 为了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芪姜粉治疗猪脾胃虚寒型腹泻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本试验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对芪姜粉进行药效物质基础分析及作用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与腹泻相关的疾病靶点,并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校正;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芪姜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芪姜粉—活性成分—腹泻—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包含20个活性成分和相应靶点159个,关键靶点涉及PPARG、PTGS2、PTGS1、NOS2等;PPI核心网络包含101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TNF、TP53、IL-6、IL-8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72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98个,分子功能(CC)条目23个,细胞组成(MF)条目51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19条信号通路(P<0.05),相关度较高的疾病依次为癌症、乙型肝炎和美洲锥虫病等。结果表明,芪姜粉通过多成分、多通路、多靶点发挥抗腹泻的作用,此发现为将来深入开发芪姜粉提供了理论依据。
    • 裴娜; 欧阳辉; 冯育林; 杨世林; 钟国跃
    • 摘要: 藏用药棘豆包含的品种多样,有必要对其品种进行整理,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本文概述了藏用药棘豆的基本特点和生长习惯,进一步整理了藏用药棘豆品种整理,分析了藏用药棘豆活性成分,以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行性借鉴。
    • 冯志宏; 冯云芳; 高振峰; 王如福
    • 摘要: 以不同成熟期的壶瓶枣为试材,采用二氧化氯和鲜枣保鲜剂处理并定期测定分析贮藏期间枣果多糖、多酚、黄酮、三萜、核苷5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的壶瓶枣,绿果S1和白果S2可有效贮藏60 d,圈红果S3可有效贮藏45 d,半红果S4和全红果S5可有效贮藏30 d;壶瓶枣不同成熟期枣果的较优保鲜处理方式均为鲜枣保鲜剂,可有效贮藏60 d,且腐烂率低于10%。壶瓶枣贮藏期主要活性成分含量(除总黄酮外)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鲜枣保鲜剂和二氧化氯处理有利于壶瓶枣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保持,其中鲜枣保鲜剂的效果更佳。
    • 孟想; 朱雪洋; 张莉方; 陶谨; 徐宁莉; 张国强
    • 摘要: 为研究青稞萌发过程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以西藏黑青稞为原料,采用刚果红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测定了黑青稞萌发过程中子叶、种皮和胚根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对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萌发7 d与萌发3 d相比,子叶、种皮和胚根中β-葡聚糖含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4.87%、33.03%和44.90%。子叶和胚根中褪黑素含量均在第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6.56±0.19)、(6.87±0.05)ng/g,种皮中褪黑素含量逐渐降低。子叶和胚根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波动,种皮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萌发7 d与萌发3 d相比,分别增加了26.35%和48.67%。种皮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子叶和胚根,萌发7 d黑青稞种皮的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萌发前的1.82、2.50和4.0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子叶中β-葡聚糖含量与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子叶、种皮和胚根中总酚含量、种皮中总黄酮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子叶和胚根中总黄酮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他指标间呈负相关或不相关。综上,萌发处理提高了黑青稞不同组织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该文为黑青稞活性成分开发及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 杨婧蕾; 徐桂婵; 李敏玲; 游瑞云; 卢玉栋; 吴阳
    • 摘要: 介绍了油茶多酚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针对油茶各个部位多酚的不同提取方式。对油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包括溶剂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低共熔溶剂萃取、生物发酵、亚临界水萃取(SWE)、膜分离技术(MST)、碳纳米管富集(CNTs),其中生物发酵、亚临界水萃取(SWE)、膜分离技术(MST)、碳纳米管富集(CNTs)法仍未大规模使用。展望了国内对多酚提取工艺的利用效率,以期为油茶多酚产业的提取及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等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