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351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76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76100篇;相关期刊783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文献由1050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福玲、董琳、李敏等。

毛细支气管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76 占比:8.72%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6100 占比:91.22%

总计:83428篇

毛细支气管炎—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钱前; 张玉红; 王宜芬; 李伟; 刘丽; 于艳艳
    • 摘要: 目的分析四个哮喘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与不同体质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相关性,为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判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我科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132例,分为特应性体质组(atopic group,A组)63人和非特应性体质组(non-atopic group,N组)69人。入院常规检测血常规、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四个哮喘易感基因SNPs:IL13 A2044G、IL4-590C>T、ADRβ2 R16G和FcεR1βE237G,并进行为期1年随访,随访指标为出院后喘息发作情况,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N组相比,A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出院1年内喘息再次发作人数及喘息频次显著升高(PT、FcεR1βE237G及FeNO水平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哮喘易感基因SNPs ADRβ2 R16G AA基因型高频率及GG基因型低频率,对预警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及哮喘发作风险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早期甄别哮喘高危儿的指标。
    • 杨希晨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肠内营养相关不良事件(AEs)的发生率及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探寻HFNC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期间,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入住并接受HFNC的年龄≤24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统计分析AEs发生率、AEs发生时呼吸支持水平、PICU监护时间、HFNC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总氧疗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情况。结果:共有64名患儿纳入研究,AEs发生率低,与HFNC的呼吸支持水平及肠内营养方式无关。早期喂养组患儿的PICU监护时间、HFNC使用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较晚期喂养组少。结论:在此次单一机构的队列研究中,AEs少见,对使用HFNC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的,有利于临床结局。
    • 张雪花; 刘晓静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模型护理干预在6~8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收的102例6~8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成两组,两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HAPA模型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家属护理满意度[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以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家属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ISLQ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移情性、反应性、可靠性、有形性、保证性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HAPA模型护理干预应用于6~8岁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家属护理满意度,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 李锦雁; 梁修业; 梁锦红; 朱冠兰; 潘常凡
    • 摘要: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HS)在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南宁市武鸣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2例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HS组和生理盐水(NS)组,各36例。3%HS组采用3%HS 2 ml,NS组采用NS 2 ml,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出院时的临床严重度评分(CSS)及住院时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24、48、72 h、出院时C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S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出院时CSS均随时间递推显著降低,前后时点间C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与NS比较,3%HS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未显著降低CSS和缩短住院时间,需单用HS进一步研究。
    • 庞宗钦
    •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α2b干扰素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部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联合远红外止咳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对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徐迎春; 李北方; 张志刚
    • 摘要: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CPB)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孟鲁司特治疗的RSV感染性CPB患儿80例(CPB组),以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治疗前后CPB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三烯C4(LTC4)水平并比较,比较不同疗效组间治疗前后的CD3^(+)、CD4^(+)、CD8^(+)T细胞比例差异,分析治疗后LTC4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B组治疗前CD3^(+)、CD4^(+)T细胞比例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降低(P0,P0,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可以改善RSV感染性CPB患儿的T淋巴细胞减少和亚群失衡。
    • 吴勇; 邓贤学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定喘口服液联合异丙托溴铵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治疗)和观察组(52例,采用小儿定喘口服液联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周期均为2周。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及湿啰音、喘息、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治疗后两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治疗前比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小儿定喘口服液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陈国金; 张志博; 陈国光
    • 摘要: 目的:探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白三烯B4(LTB4)、CC趋化因子配体11(CCL1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69例和重症组31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TB4、CCL1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LTB4、CCL11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血清LTB4、CCL11表达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且轻症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LTB4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最佳截断值为23.45 mg/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2、0.65;CCL11的AUC为0.763,最佳截断值为35.71μ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6、0.72;LTB4联合CCL11预测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AUC为0.83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9、0.74。结论:血清LTB4、CCL11与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可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物。
    • 吴记梅; 吴记红; 杨图宏; 资晓玲; 周金艳
    • 摘要: 目的探讨鼻负压置换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及呼吸窘迫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标准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鼻负压置换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后第1、2、3天经皮SpO_(2)、呼吸窘迫评分和疾病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1、2、3天试验组SpO_(2)水平和SpO_(2)>94%比例更高,治疗后第2、3天试验组呼吸窘迫评分和疾病严重的患儿比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负压置换可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SpO_(2)和呼吸窘迫。
    • 李倩; 何慧玲
    •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AD滴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所用治疗方案不同分组,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的71例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的7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7 d后气道炎症标志物〔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治疗后3个月内喘息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 %,高于对照组的78.8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气促、咳嗽、喘息、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7 d后血清SIL–2R、CysLTs、Eotax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7 d后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患儿的喘息复发率为1.33 %,低于对照组的11.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D滴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气道炎症,改善其机体免疫状态,进而促进临床症状减轻,减少喘息复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