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云南丽水
  • 出版时间: 2017-06-25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苍耳通窍汤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120例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开瑞坦片口服,观察组予苍耳通窍汤口服,4周为1个疗程.rn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疗后比较,明显优于比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OS,Ig E均显著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n 结论:苍耳通窍汤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在改善中医主证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 摘要:目的: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即哮病、喘证,易因气候变化而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为世界性难题.笔者从中医儿科传统冬病夏治"三伏贴"敷贴方进行改进,应用于婴幼儿、儿童,能在较快时间内平喘止嗽并减少复发.rn 方法:参照清代名医张璐的敷贴方为基础,进行加减组方为"喘嗽贴敷剂"外用膏剂,敷贴于肺俞、心俞、膈俞穴位,每日贴敷4~24小时,10天次为一疗程,4岁以下任选一组穴位贴敷,4岁以上为三组穴位同时贴敷.共入选111例儿童哮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rn 结果:喘嗽贴敷剂三伏贴治疗组共59例,治愈50例,有效率96.6%,哮喘非三伏贴治疗组52例,未治愈者21例,总有效率85.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喘嗽贴敷剂""三伏贴"穴位贴敷哮喘控制率及复发率均优于非"三伏贴"穴位贴敷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电脑中频疗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2月就诊的50例患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激素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加用电脑中频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咳嗽消失、哮鸣音消失、湿罗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治法之电脑中频疗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能迅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肝风内动型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肝风内动型小儿抽动症50例,进行耳穴贴压治疗,以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表(YGTSS)评价病情轻重,并根据YCTSS减分率评价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耳穴贴压是一种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对蒿芩麻杏石甘汤配合拔罐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蒿芩麻杏石甘汤口服与拔罐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显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8%,且观察组在咳嗽好转时间、痰壅好转时间及哕音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蒿芩麻杏石甘汤配合拔罐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提高痊显率,更快改善咳嗽、咳痰症状,促进啰音吸收,疗效明显,使用安全.
  • 摘要:目的:观察加昧三子养亲汤微型灌肠剂治疗小儿痰阻气壅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吸入信必可都保后予加味三子养亲汤微型灌肠剂,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症候积分的变化的对比.结果:在有效率及治疗后哮喘症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三子养亲汤微型灌肠剂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痰阻气壅型哮喘疗效显著,患儿依从性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益肾通督针剌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rn 方法:将120痉挛型脑瘫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和手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脾益肾通督针刺疗法,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0天,共治疗3疗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采用GMFM、Peabody精细运动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康复疗效.rn 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及AD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及AD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及AD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健脾益肾通督针刺疗法可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以及ADL能力.
  • 摘要: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雷火灸组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分别给予口服童康片和艾灸疗法.疗程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变化,随访1年记录呼吸道感染次数.rn 结果:雷火灸治疗组和童康片对照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火灸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免疫球蛋白(IgG、IgA)改善优于艾灸对照组(P<0.05).rn 结论:雷火灸可以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高抗病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加味离子导入治疗小儿哮喘轻度急性发作的疗效性和安全性.rn 方法:将选取的5~14岁的轻度急性发作热性哮喘患儿15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中药离子导入),B组(西药雾化吸入),AB组(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西药雾化吸入).对比各组治疗3天后的哮喘症候积分改善情况,同时对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患儿进行皮肤破损、过敏等情况进行记录评估.rn 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喘息、咳嗽、哮鸣音以及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3组患儿治疗后喘息、咳嗽、哮鸣音积分及症候总积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AB组各症候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A组(P<0.05),喘息、咳嗽及症候总积分优于B组(P<0.05),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效率84.00%,B组为88.00%,AB组为96.0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控率42.00%,B组为48.00%,AB组为68.00%,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B组优于A组和B组(P<0.017),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100例患儿中1例出现轻度局部不良反应.rn 结论:麻杏甘石汤加味离子导入治疗小儿哮喘轻度急性发作有效、安全.
  •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医证候为感冒风热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组清热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治疗3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总病程及退热时间上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表意义.结论:清热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综述不同药物联合秋泻灵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疗效,为临床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提供依据和选择.rn 方法:整理1983年1月至2015年12月,33年间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对比分析秋泻灵单用或联合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疗效.rn 结果:秋泻灵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累计2832例,平均有效率93.66±3.37%.对照累计治疗2362例,平均有效率76.03±8.38%.rn 结论:秋泻灵单用或联合用药能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P<0.001).其作用优于单用肠粘膜保护剂和/或微生态制剂,抗病毒药物病毒唑、利巴韦林;与肠粘膜保护剂和/或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能增强肠粘膜保护剂和/或微生态制剂疗效;甘草锌和复方维生素B能增强秋泻灵作用.同时秋泻灵单独或联合用药治疗后,发热消失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脱水改善时间等均有明显缩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观察神阙贴敷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证的有效性.方法:选取80例小儿积滞乳食内积证患几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糖浆,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神阙治疗,两组各40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贴敷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证临床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观察透入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双盲、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中医辨证中药治疗后予透入敷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每年复发次数、复发咳嗽症状持续时间、每年因本病住院人次、每年感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入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本文从历史变迁、文化交流、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人物生平等各个方面,综合探析浙医流派的兴起、发展、更迭过程.探讨了钱乙、金元四大家等先哲学术思想对浙医的影响,简述了包括易水、河间、永嘉、钱塘、温病、温补、绍派伤寒等诸多学派在浙地的传播与影响.着重分析其对中医儿科的影响,如儿科名家俞景茂,师从王伯岳,精研钱氏,旁通诸家,寒温并用,擅长和解。再如儿科名家盛丽先,师从马莲湘、詹起荪,多用轻灵风剂,用药平和,尤善小儿肾病。此皆为学习百家、自成一家之典范,也是浙江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浙江中医根基淳厚,中医儿科颇具优势,自当深人挖掘、继承文化瑰宝,同时引进优秀学术思想,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 摘要:目的:观察哮喘合剂治疗寒哮型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血IL-4、IL-17指标检测对小儿哮喘临床用药起指导作用.rn 方法: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并选择符合寒哮型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治疗组31例口服哮喘合剂,对照组29例予美普清口服,治疗7天后,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分别进行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及血IL-4、HL-17的变化.rn 结果:治疗1周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平喘起效时间、喘平时间、咳止时间短子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IL-4、IL-17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哮喘合剂组优于美普清组(P<0.05).rn 结论:哮喘合剂治疗寒哮型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发作期血IL-4、IL-17指标对临床用药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泻白散加味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从而为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rn 方法:选取2014-01~2016-06在本院儿科就诊的便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例.治疗组予以泻白散加味:桑白皮9g,地骨皮9g,蜜麻黄3g,麦门冬8g,玄参8g,生地8g,火麻仁8g,枳壳、厚朴各8g,白芍8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200ml,分2-4次服用.对照组口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1~3岁每次1袋;3~6岁每次1.5袋;6岁以上每次2袋,每日2次.观察2组中医症候疗效评分,便秘疗效按照Wexner评分.rn 结果:便秘中医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93.4%,对照组86.7%Wexner评分便秘疗效比较治疗组93.3%,对照组83.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泻白散加味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便秘情况,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应激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宣桂琪教授经验方(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学龄前抽动症患儿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硫必利,治疗组予口服宣氏抽动方,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运动性抽动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发声性抽动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84.6%、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氏抽动方对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灌肠疗法治疗小儿疱症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标准选择100例疱症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应用清心散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配合应用清解方灌肠液治疗小儿疱症性咽峡炎,对照组应用单纯医药静脉输液治疗,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清心散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配合应用清解方灌肠液治疗小儿疱症性咽峡炎与单纯医药静脉输液治疗无明显疗效差异.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清心泻火,透达肌表的功效,疗效比肩单纯西药治疗,且患儿易于接受,疗法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固肾方合用拔罐疗法、捏脊、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儿运用自拟益气固肾方中药内服,合用拔罐疗法、捏脊、耳穴贴压治疗,并配合排尿训练.14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30例患儿治疗4个疗程后,治愈7例,好转18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3.3%.结论:自拟益气固肾方合用拔罐疗法、捏脊疗法、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有一定的疗效.
  • 摘要: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与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采用具有广西道地壮药材制成的"壮药防病香囊",针对存在RRTI易感因素的小儿及时进行干预,效果良好,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证,中医学无“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名,以西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判断条件看需观察1年的病程;虽然多年来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RRTI取得显著明确疗效,但由于RRTI治疗时间长,单纯的内服中药煎煮不便等诸多原因影响了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因呼吸道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反复使用等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且因每次患病的病程相对较长、反复的就诊等原因,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因此,对RRTI的防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与社会的关注。形成RRTI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比较一致的认为与呼吸道疾病史、体质偏颇、抗生素过用、出生情况与年龄、不良的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然而临床上相当一部份患儿存在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威因素.暴露于这些因素的小儿可以称之为RRTI易感人群。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近年来采用具有广西道地壮药材制成的“壮药防病香囊”,针对存在RRTI易感因素的小儿及时进行干预,可有效防止RRTI的现象出现。“壮药防病香囊”,具有芳香化浊、醒脾开胃、扶正辟邪的作用,通过佩带药物香囊免除了长期口服药物的麻烦,是安全、简便、经济、易被患儿接受的给药方法。
  • 摘要:藏族是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民族.在藏族史书中记载有"最早的疾病是消化不良,最原始的药是开水",这充分说明了藏族祖先们在恶劣环境中吃野果、生肉后导致消化不良,而自有了火以后人们知道,烧开的水有助于消化,可见藏医学是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在远古,藏族祖先们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丰富的自我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祖先的自我保健和医治疾病的方法愈加丰富起来,为藏医药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藏医诊断主要为问诊、望诊和触诊等。藏医一般将疾病分为寒症和热症。治疗方法有催吐、攻泄、利水、清热等,除了内服药外,还有针灸、拔罐、放血、灌肠、导尿、冷热敷、药物酥油烫、药物浴等。藏药约有1000余种,常用的基本有400种,多采用成药。藏医对人体构造有具体而深入的了解,在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中可谓独树一帜。按照藏医学说,人体有七种基础物质和三种秽物。这七种物质为食物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和精液。这七种物质都是有形的物质,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而三种秽物则是指粪便、尿液和汗液。“四部医典”藏医学的主要医典是《居悉》(即《四部医典》),相传为玉妥·云登贡布编著。《四部医典》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等。
  •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性,进而从中医体质角度为热性惊厥复发的防治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32例,对照组64例,填写小儿中医体质类型调查表,分析体质因素在两组中的差异,再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n 结果:病例组平和质、阳盛质、性别因素较对照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平和质、阳盛质在不同惊厥类型FC复发患儿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性别与FC复发无关(P>0.05),阳盛质与FC复发相关(P<0.05),OR为4.256,95%CI为3.262~44.787.rn 结论:阳盛质是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制剂小儿健脾膏外治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小儿健脾膏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654-2片.比较两组腹痛缓解和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腹痛消失率、腹痛缓解和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中药制剂小儿健脾膏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幼幼集成》是集清代以前学术成就的一部儿科专著,陈复正对儿科疾病的认识治疗有许多独到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其卷三《咳嗽证治》篇的学习,试分析陈氏治疗小儿咳嗽的辨证思路及选方,以期师古而不泥古,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陈氏辨治咳嗽,擅长五脏论治,尤其重视肺脾二脏;主张分清寒热虚实,尤其是肺之寒热虚实;主张辨咳嗽发作时辰,见解独到。其方药选择采众家之长,并根据实际情况及小儿特点灵活应变,用药主张顾护脾胃,反对重坠毒劣及寒凉之品,对后世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在今天看来,也许很多方药的确有其局限性和不妥之处,有些方药药味比较多,选药比较大胆,但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以适应现在的临床需要。
  • 摘要:本文总结《小儿药证直诀》中对小儿肾的认识,从肾的病理生理、肾虚证的望诊、肾与其他四脏的关系、肾虚实证的治疗等方便加以总结.《小儿药证直诀》对小儿肾脏论述,认为小儿肾脏多为虚证,治疗以滋阴为法,方用地黄丸,另外应注重肾与其他四脏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肝肾之间的母子关系。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其病原学特性、西医、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为进一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提供文献依据.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不及时可诱发肺外并发症,应引起广泛关注。大环内醋类药物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以阿奇霉素为代表,疗效确切肯定。此外,中医药可以针对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发挥整体优势,辨证施治,不仅能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病原体对机体损害,更能降低胃肠道反应,减少复发,不增加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缩短并减轻了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摘要:本文收载了浙江省从宋代起至民国时期,名留于史的儿科医家、世家和流派的传略,按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至民国排序;并且对浙派中医大家朱丹溪、张景岳等在儿科方面的学术造诣作了介绍.浙江中医儿科历史渊源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零散记载。至隋唐时期,浙江确立州制,医药行业发展迅速,设立了儿科及其他临床专科。至南宋,由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从汁京南迁的医学家与浙江当地的名医汇集,使得浙江的医学水平名列全国榜首,也为推进浙江中医儿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元代时期,由于战乱,浙江儿科发展比较缓慢。明清至民国是浙江儿科发展的全盛时期,开始形成各种流派和儿科世家,名医代代世传,专著纷呈面世。
  • 摘要:笔者根据近年来临床带教经验,对中医儿科规范化培训的培训现状、培训方式及培训效果,从制定完善培训计划、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儿科专业思维、注重角色转换、重视教学查房、建立严格的出科考核制度六个方面,结合学科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出科考核制度是儿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出科考核,不仅能够检验规范化培训的质量,更能够督促规培医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完善的考核制度应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以儿科中西医基础知识为主,结合临床常见的部分疾病,如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治疗、小儿泄泻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发热皮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等,结合考试情况,规培带教老师进行评分,再进行统一讲解。临床技能考核:随机选择在院患儿,模拟接诊过程,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采集患儿信息,进行相关体格检查,作出诊断并书写病历,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考核老师可根据情况进行现场提问相关临床问题。严格执行出科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帮助规培医师巩固理论知识,更能培养临床能力,为规培医师走人临床打下了基础。
  •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在哮喘气道重塑过程中SDF-1/CXCR4及HIF-1等炎症因子的作用来进一步揭示哮喘发生发生的相关机理,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SDF-1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其它的祖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活性,主要作用于单核细胞、T细胞和CD34+骨髓前体细胞。SDF-1表达于细胞质中。不同的炎症反应由不同亚型的T细胞参与,Thl诱导慢性炎症过程,Th2负调控Thl反应,具有抗炎作用。在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中CCR3的表达增高,并主要定位于嗜酸性粒细胞。也可表达于T细胞上。抗CCR3单克隆抗体可完全阻断嗜酸性粒细胞对一系列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Eotaxin、MCP-2、MCP4和RANTES的趋化作用,从而提示CCR3是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的趋化因子受体。CCR3和CXCR4可同时表达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内的炎性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而两者的配体为不同的趋化因子。CCR3、CXCR4与配体之间的结合都是特异性的。尽管CX-CR4不在嗜酸性牧细胞上表达,但SDF-1/CXCR4轴能通过单核细胞、T细胞等间接调节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因此,CCR3和CXCR4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支气管哮喘是由IgE介导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点是EOS浸润为主,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的呼吸道局部组织的慢性炎症。研究表明在缺氧状态下,通过关闭HIF-la基因可以抑制参与炎症形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从而阻止炎症反应的出现。细胞因子HIF-1a和TNF-a等均可以通过NF-xB途径上调HIF-1a的表达,说明在炎症反应过程中HIF-la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摘要:膏方因其滋补力强、药效稳定、口感好、保存及服用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易于被小儿接受,特别适宜于儿科临床。使用小儿膏方时,首先要注重体质辨识,辨体施方能改善小儿体质偏颇程度,使其接近平和质,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可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更好地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以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充分发挥“治未病”的思想。所以,使用小儿膏方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科学进补,灵活运用,更好地发挥其保健、治疗作用,为健康服务。
  • 摘要:儿科除先天遗传性疾病较为难医、重在预防之外,多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约占儿科发病率的60%—70%。要做好一个儿科医生,这二大类的疾病掌握了,应用自如了,儿科医生也就基本成熟了。较之其他学科,病种少一些,病因单纯些,容易康复些,因此要当好一个儿科医生其实也不难。《儿科各家学说及应用》从纵横两个方面论述了儿科各家学说及对当前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全书约20万字。总论将儿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儿科主要著作提要、儿科基本理论的各家学说及其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诸方面做了系统论述;各论将历代著名医家在儿科学上自成一家的学术建树一一做了研讨。这对儿科医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有裨益的。要做一位优秀的中医儿科医师,读经典、拜名师、多临证,缺一不可。读经典除了中医四大经典外,还要熟读儿科经典。作者有幸在王伯岳导师的指导下,编著了《小儿药证直诀类证译义》一书,为日后儿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摘要:蒙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扼要介绍了蒙医学理论、饮食疗法、起居疗法和外治疗法的特点及怎样与患者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展开述评,为掌握蒙医综合诊治疾病特点提供参考.蒙医六基症学说将复杂的病因归纳分类为本致因素、专致因素、特殊因素三大类。将导致内源性疾病根源的发病本致因素赫依、希拉、巴达干及专致因素血、希拉乌素,加上外源性疾病致病根源的特殊因素粘统称为“六基症”。对所有疾病都从“六基症”的角度去加以分析研究,针对其发生、合并、蓄积等不同的变化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包括病因、病位及病性辨证。以“六基症”理论及“寒热”理论对疾病性质进行判定,以“脏腑”理论对病位进行判断。把治疗疾病方法归纳为滋养疗法和削弱法两种。
  • 摘要:本文拟通过《小儿药证直诀》浅析子午流注学说对搐证的论治,为临床上更深入的认识及治疗小儿搐证提供理论依据.运用子午流注学说治疗搐证是建立在五脏生克乘侮的整体观念之上,也说明五脏病变皆能产生风证,不独治肝,还需结合发搐时间,探其病机,调治他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体自身是统一的整体、人和自然是统一整体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小儿脏腑娇嫩,乃至阴至阳之体,用药之时应谨慎,尤其对于寒凉药物,尤有败胃之嫌,所以钱氏选择在午时心经气血流注最足之时用药,既能有效清泻心肝之火,又能固护小儿正气,此乃一举两得。运用子午流注学说不仅可以预测病情,判断预后,还能将时辰与脏腑的关系同治疗之机结合起来,巧妙借助某个时辰,某经气盛,药物最易进入某经发挥作用的时间,选择最佳治疗及护理时机,来发挥药物的最佳功效,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固本克喘膏含药血清对哮喘大鼠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的作用及下游物c-fo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rn 方法:雄性SD大鼠65只(每只约180±20g),随机选取其中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55只,随机分成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固本克喘膏高剂量组、固本克喘膏中剂量组和固本克喘膏低剂量组,经末次卵蛋白(OVA)激发后每组随机各取一只用于原代培养SD大鼠ASMCs.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模型,HE染色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用免疫组化法测其肺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原代培养SD大鼠ASMCs并经免疫荧光鉴定,用CCK8法观察固本克喘膏含药血清对大鼠ASMCs增值的影响,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其ASMCs中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rn 结果:①与正常组以及各干预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大鼠支气管黏膜皱襞增多、断裂,粘膜上皮充血水肿、脱落,黏膜下及气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清晰可见气道狭窄.②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肺组织中c-fos表达积分光密度(IOD%)均升高(均P<0.05);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的肺组织中c-fos表达IOD%均明显降低(均P<0.01);DXM组低于固本克喘膏高、中、低剂量组,但与固本克喘膏高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固本克喘膏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在加入20μL含药血清时,能明显抑制哮喘大鼠ASMCs的生长(P<0.05或P<0.01).④对照组ASMCs中c-fos表达水平均低于哮喘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均P<0.05);各药物干预组ASMCs中c-fos的表达为弱阳性,比哮喘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1);DXM组低于固本克喘膏高、中、低剂量组,但和高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n 结论:固本克喘膏能通过抑制其下游物c-fos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慢性哮喘大鼠ASMCs的增殖,消除或减轻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
  • 摘要:本文拟从抑制气道炎症、对抗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气道重塑等方面探讨黄芪多糖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生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而黄蔑多糖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节免疫功能。黄蔑多糖可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小鼠脾脏细胞的增殖以及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罗娟娟等在实验组加用黄蔑多糖离子导入特点穴位,发现黄蔑多糖穴位离子导入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并且黄蔑多糖穴位离子导人安全性高,患儿依从性好,适宜于对小儿进行治疗操作。
  • 摘要:目的:研究平喘方及拆方对哮喘模型小鼠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rn 方法:12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地米组、平喘方组、拆方1组、拆方2组,用卵蛋白等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人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并于给药7、28天后分两批处死,检验.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17、IL-10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肺组织中RORγt、Foxp3蛋白表达情况.rn 结果:给药7天后,平喘方、拆方1及拆方2组BALF中IL-17水平、RORγt表达量均降低,IL-10水平、Foxp3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其中拆方1组较其他两组IL-17水平、RORγt表达量升高,IL-10水平、Foxp3表达量降低(P<0.05);给药28天后,平喘方、拆方1及拆方2组BALF中IL-17水平、RORγt表达量均降低,IL-10水平、Foxp3表达量均升高,其中拆方2组较其他两组IL-17水平、RORγt表达量升高(P<0.05),Foxp3表达量降低(P<0.05).rn 结论:平喘方及拆方均能调节IL-17,IL-10因子水平及RORγt、Foxp3表达情况,调节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其中在哮喘急性期以平喘化痰为主,在慢性持续期以平喘祛瘀为主.
  • 摘要:目的:该文研究菟丝子黄酮对雷公藤多苷所致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rn 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睾丸生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公藤多苷、雷公藤多苷配伍菟丝子黄酮的含药血清对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含药血清对生精细胞中SCF/c-kit、C-myc和CREM蛋白表达的影响.rn 结果:雷公藤多苷12mg/kg和9mg/kg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生精细胞的凋亡率,使生精细胞中SCF/c-kit、C-myc和CRE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配伍菟丝子黄酮后,可显著改善雷公藤多苷对生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显著增加雷公藤多苷对生精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量的抑制作用.rn 结论:临床上可通过合理配伍菟丝子来改善雷公藤及相关制剂对生精细胞的损伤作用,增强雷公藤及相关制剂的疗效.
  • 摘要:小儿遗尿症具有导致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心理健康、继发感染等危害,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对其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较多,多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膀胱功能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睡眠障碍以及心理因素等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观察中发现遗尿症患儿多合并便秘,给予通便治疗后,遗尿的症状可明显改善,表明便秘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便秘作为小儿遗尿症的常见原因目前研究较少,其与本病发病的相关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目前认为先天性脊柱裂、盆底肌的协调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等是小儿便秘与遗尿症的共同发病因素,直肠扩张是便秘导致遗尿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方面,便秘日久可影响肺脾肝肾等功能,出现肺脾气虚、肾气不足、肝郁伏热、心肾不交等,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导致遗尿.
  • 摘要:目的: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辨治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来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等作总结.结果:提出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主要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聚湿成痰成饮,上凌鼻窍,兼为外邪诱发所致.病机常为寒热夹杂,虚实并见.治疗上宜根据发作期、缓解期的不同分期辨治,内外治法相结合.结论:中医辨治小儿过敏性鼻炎具有个体化,疗效肯定,不易复发等特点,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并加强中医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达成关于本病的中医辨治共识,使中医在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