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期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6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362122篇;相关期刊320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实用医药、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会议暨贵州省针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早期康复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950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春亮、吉小红、孟珂等。

早期康复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2122 占比:99.67%

总计:363322篇

早期康复治疗—发文趋势图

早期康复治疗

-研究学者

  • 冯春亮
  • 吉小红
  • 孟珂
  • 李庆军
  • 王保叶
  • 刘婷
  • 李靖婕
  • 代蓉
  • 叶茹
  • 姚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丹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干预组(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活动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焦虑评分,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16±3.25)分低于对照组的(13.05±3.81)分,活动功能评分(64.57±6.82)分高于对照组的(49.66±6.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59.28±4.95)分高于对照组的(55.34±5.17)分,焦虑评分(44.31±4.26)分低于对照组的(49.10±4.7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干预组C反应蛋白(7.90±1.57)mg/L低于对照组的(11.36±2.58)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脑部病灶的炎症损伤,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 郑尚林; 黄淑霞; 曾爱同; 刘旺; 陈文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广州市某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30例)和晚期康复治疗组(30例)。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于2周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晚期康复治疗组患者则在基础药物治疗4周后进行晚期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康复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研究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晚期康复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晚期康复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减轻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张静
    •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孟州民生医院康复科2019-02—2020-05收治的6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记录术后随访3个月期间的并发症;评价术后当天和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其间中西医结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LKSS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术后当天显著改善,其中中西医结合组的改善效果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实施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能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张凤菊
    •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脑卒中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分为一般组和康复组,每组46例,前者行一般性卒中治疗,后者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恢复情况及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一般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均比治疗前低,且康复组比一般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ADL评分均比治疗前优,且NIHSS评分在康复组更低,ADL评分在康复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有效性(97.83%)比一般组(82.6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效性高,能强化控糖机制,也能减轻神经、机体损伤。
    • 刀丽; 徐蕊
    •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进行康复介入对于脊髓损伤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标准。方法:选取昆明同仁医院2020年6月-2021年3月期间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24例,根据介入系统康复的时机,分为早期治疗组(术后2w)12例和对照组(术后14w)12例。两组均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比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IM和Barthel评定指数。结果:进行系统的康复介入后,早期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FIM和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进行康复介入能有效预防脊髓损伤并发症,提高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李淑艳; 牟淑玲; 崔玉杰
    • 摘要: 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康复组58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运动能力、NIHSS评分、ADL评分、Barthel指数和肌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和肌力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的NI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金婷婷
    • 摘要: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与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单双号方式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躯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角色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康复治疗实施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活动障碍减轻,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美莲
    • 摘要: 随着现代康复理念的深入及科学普及,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康复并接受康复的作用。强调在早期阶段,康复要及早介入但是不能盲目地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但对患者康复没有作用,反而会造成损伤,影响后期康复,甚至影响肢体的功能恢复。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方面。
    • 黄利红; 谢碧玉; 顾衍雄
    • 摘要: 目的浅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以随机分组原则,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单位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干预;另35例为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Fugl-Meyer得分量表(FMA)、生活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自理合格率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FMA、WHOQOL-BREF、SAS、SDS进行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与FMA得分显示观察组更高,另两项情绪量表得分显示观察组更低,且两组各自组内干预后的FMA、WHOQOL-BREF得分高于干预前,SAS、SDS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疗效,能够改善患者心理应激,提升生活质量。
    • 朱诗苗; 杨柳; 李燕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FMA评分、MBI评分及SF-36评分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治疗脑卒中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偏身感觉障碍评分(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进行比较,再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偏身感觉障碍FMA评分、MBI评分及SF-36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偏身感觉障碍FMA评分、MB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偏身感觉障碍FMA评分、MBI评分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度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