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血管

微血管

微血管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167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1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36649篇;相关期刊663种,包括解剖学杂志、微循环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暨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第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等;微血管的相关文献由4183位作者贡献,包括穆祥、董蒨、于綦悦等。

微血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1 占比:3.55%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36649 占比:96.34%

总计:38043篇

微血管—发文趋势图

微血管

-研究学者

  • 穆祥
  • 董蒨
  • 于綦悦
  • 夏楠
  • 魏宾
  • 赵淑敏
  • 张涛
  • 杨竹林
  • 蔺世龙
  • 孔祥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廖宗慧; 袁艺; 蒲红; 李杭
    • 摘要: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兴趣区(ROI)的选择评估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直肠MRI和IVIM序列检查。采用3种ROI法(容积ROI、最大层面面积ROI、小ROI)分别测量病灶的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假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VD、VEGF、LVI的表达。通过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参数对MVD、VEGF、LVI的诊断效能。结果2位医生采用3种ROI法检测各参数值中,容积ROI测得D值、D*值、f值的一致性最好,而IVIM的3个参数中D值诊断的一致性普遍更有优势。MVD低、高表达者中仅容积ROI测量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阴、阳性患者中仅容积ROI和小ROI测量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阴性和阳性患者中仅容积ROI测量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容积ROI的D值判断MVD、VEGF及LVI效果较好,尤其判断MVD高表达的敏感度有优势;小ROI的D值诊断VEGF阴性表达的特异度较高。结论D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直肠癌血管生成情况,尤其是容积ROI法测得的D值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估直肠癌术前MVD、VEGF和LVI的状态。
    • 于小勇; 徐新丽
    • 摘要: 肾动脉狭窄可导致微血管进行性缺失、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间质纤维化,损伤不可逆,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也许,通过替换受损实质细胞和微血管促使狭窄后肾脏再生,是改善或替代血管重建技术的一种新型治疗选择。
    • 王旭; 刘义军; 姜艳; 张子敬; 赵明月; 李贝贝; 马志明; 周宇婧
    • 摘要: 目的:探讨小视野(DFOV)靶重建结合高权重基于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V,ASIR-V)对能谱CT腹部CTA微细血管显示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常规全腹部能谱CTA检查的患者60例。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按DFOV分为两组,A组为小DFOV组,重建60%~100%ASIR-V(间隔10%)的70 keV单能量图像,层厚0.625 mm,重建DFOV以横断面图像中双肾最大截面的腹主动脉为中心,大小包括双肾及其病变,获得5个亚组(A1~A5)。B组采用常规DFOV(含四周皮缘)结合50%ASiR-V的70 keV单能量图像,层厚0.625 mm。记录A、B组的DFOV大小,采用肾动脉图像进行腹部微细血管的显示评估,测量左、右肾动脉及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医师统计血管显示分级并采用五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A、B组DFOV分别为(23.52±1.77)cm、(44.95±2.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4、A5组左右肾动脉SD值、背景噪声低于B组,SNR、CNR值高于B组(P均0.75,P<0.05)。两组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A5组重建图像血管分支、血管对比度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随着ASIR-V重建比例增加,图像噪声评分逐渐增加,伪影和诊断信心评分先增加后下降,其中A3组综合评分最高且优于B组(P<0.05)。结论:能谱CT成像,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小DFOV靶重建结合高权重80%ASIR-V重建能更好的显示微细血管分支,显著提高腹部CTA的图像质量。
    • 赵永旺; 符超君; 颜家朝; 聂辅娇; 陈佳玉; 郑新宝; 杨雪艳; 秦裕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7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给予羟苯磺酸钙(等效给药浓度为5.8 mg·kg^(-1)),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双丹明目胶囊(22.4 g·kg^(-1)、11.2 g·kg^(-1)、5.6 g·kg^(-1)),分别是临床等效剂量的2.0倍、1.0倍、0.5倍,各组均按10 mL·kg^(-1)剂量灌胃。每周观察大鼠一次,连续12周,检测或量化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对各个时期SD大鼠眼底图片通过海德堡共聚焦激光造影仪自带软件进行分析,对大鼠眼底视网膜动脉、静脉血管管径和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进行量化。结果连续灌胃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大鼠WBV、PV、ESR、HCT、FIB均降低(均为P<0.05),中剂量组HCT也降低(P<0.01);与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大鼠WBV、PV、ESR、HCT、FIB均升高,中剂量组大鼠除HCT外,各项指标亦均升高(均为P<0.01)。造模成功后,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均变细,静脉血管管径均增粗(均为P<0.05)。干预12周后,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接近正常组,静脉血管管径仍然变粗(均为P<0.05);其他各组大鼠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普遍变细,静脉血管管径迂曲扩张(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减小(均为P<0.01);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增大(均为P<0.01)。结论双丹明目胶囊可以改善DR大鼠血液流变学状态,扩张视网膜动脉,改善视网膜血供,减少视网膜微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
    • 麻仕玺; 花奇凯; 邝晓聪; 韦姣; 莫燕; 候俊
    •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TTT)促进重度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重度糖尿病足患者61例,观察手术前后创面愈合情况。受经费及患者依从性限制,分别随机挑选Wagner分级3级、4级、5级各4例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对其创面边缘愈合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手术前后CD86、CD163、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计数变化,以CD86、CD163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M1、M2型巨噬细胞,应用Image Pro Plus 6.0软件统计阳性细胞数,计算M1/M2值,并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创面边缘组织HE染色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行足部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足部血管变化。结果61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2(3.83±2.31)个月,创面愈合过程基本按炎症期、增殖期和重塑期3个阶段发展。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CD86、CD163阳性细胞较术前减少,VEGF、CD31阳性细胞较术前增加;术后1个月M1、M2型巨噬细胞计数较术前减少,M1/M2较术前降低(均P<0.05)。术前HE染色发现组织残缺,未见皮肤附属器,术后新生皮肤组织结构完整,可见腺体样结构和胶原沉积。足部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术前微血管少,术后微血管增多。结论TTT可显著促进重度糖尿病足创面再生愈合,可能与降低巨噬细胞M1/M2值,抑制创面炎症,促进微血管再生增多有关。
    • 苗雪枝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超声造影(CEU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洛阳白马医院接收的800例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行SMI、CEUS检测,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MI联合CEU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发现斑块904个,其中易损斑块615个,稳定斑块289个;经Kappa一致性检验,SMI、CEUS检测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结果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21、0.701,P均<0.01);SMI联合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结果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80,P<0.01);稳定斑块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晚于易损斑块,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均低于易损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联合CEU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易损斑块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石玉姣; 熊双; 刘春秋; 杨晨光; 董国菊; 刘剑刚
    • 摘要: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是近年来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导致治疗选择有限,且预后不佳。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合并症诱发的全身慢性炎症可能是驱动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左心室不良重塑及舒张功能障碍的关键所在。因此了解这种发病模式潜在的调控机制,有利于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何颖; 周显军; 陈鑫; 朱呈瞻; 董蒨
    • 摘要: 目的探索基于CT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271例,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203例)和验证组(68例)。从患者的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算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选择特征,计算影像组学特征评分并构建影像学模型。基于临床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以及构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评分和临床危险因素的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的列线图。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肝癌微血管是否侵犯的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联合模型与临床模型和影像学模型预测效能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校正曲线评估联合模型的拟合度,最后再通过决策曲线评价联合模型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效能的净获益。结果影像组学特征评分是预测肝癌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因素。联合模型列线图对肝细胞癌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训练组AUC为0.80(95%CI=0.75~0.85),验证组AUC为0.75(95%CI=0.65~0.85)。联合模型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效能明显高于影像学模型、临床模型(P<0.05),决策曲线表明联合模型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效能较临床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结论基于肝细胞癌患者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有一定效能。
    • 耿鹤群; 张志林; 张晓辰; 梁占东; 李永; 崔书君
    • 摘要: 目的考察乳腺不同组织经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中的血流灌注相关参数,分析其在评估乳腺癌微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98例成年女性单侧乳腺实质性肿瘤首诊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其中乳腺癌70例(72个病灶),乳腺良性实质病变28例(65个病灶)。患者术前均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检查,获得感兴趣区(实质性乳腺肿瘤组织、癌旁正常乳腺腺体组织)的MSCT灌注参数,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增强平均值(AV)、血流量(BF)、血容量(BV)、血管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对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计数。比较实质性乳腺肿瘤组织、癌旁正常乳腺腺体组织的MSCT灌注参数,分析其与MVD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MSCT灌注参数PS、MIP、AV、BF、BV、PS、PBV均值分别都高于乳腺良性实质肿块组织和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倍镜下单个视野中乳腺癌组织的MVD为(24±7)个,乳腺良性实质肿块组织的MVD为(2±1)个,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MVD为(1±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051,P<0.001)。乳腺癌MSCT灌注成像参数中,MIP(r=0.42)、AV(r=0.44)、BF(r=0.49)、BV(r=0.47)、PS(r=0.48)、PBV(r=0.45)与MVD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临床应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无创性在体诊断乳腺实质性肿块,较好地对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进行评估。
    • 王振华; 朱燕文; 张权; 邸文奇; 尚禹
    • 摘要: 目的本文运用流体力学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微血管模型仿真,模拟微血管中红细胞的运动轨迹,计算得出红细胞的速度和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微血管系统的网状结构,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粒子轨迹进行处理,得到稳定的数据分析结果。结果随着流速的增大,红细胞运动更加剧烈,速度更快。当流速从100 mL/h逐渐增加至400 mL/h时,粒子在1 s内的平均位移从0.22 cm增大到0.84 cm,并且二者的关系不完全是线性的。结论红细胞在网状微血管结构内的运动仿真为深入了解组织微循环的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